APP下载

文化要繁荣不要虚荣

2012-01-28邓桥发

中国发展观察 2012年12期
关键词:工程文化

◎ 邓桥发

近年来,各地斥巨资、大手笔、高规格建造超豪华的馆、场、园、院等名称大同小异的“文化工程”。媒体公开报道的就有: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投资11.4亿元,重庆大剧院投资16亿元,广州歌剧院投资13.8亿元,河南艺术中心投资10.4亿元,杭州大剧院投资10亿元,广东珠海歌剧院投资10.8亿元,海南三亚市拟投资20亿元建山水实景演艺及文化产业园,广西北部湾、江西鄱阳湖、河南洛阳、云南大理等地都在建造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前不久读到一则新闻更使人震惊:武汉的楚河岸边,一座造价高达25亿元,形似中国大红灯笼的大剧院正在建设之中,另一座斥资35亿元的电影文化公园也正在施工中,武汉这一名为“楚河汉街”的庞大工程总投资达500亿元,引发英国媒体惊呼其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文化项目”。

这类文化大项目,各地几乎在同一时段复制这一相同的东西,其市场前景和社会效果如何?这正是问题所在。于此,笔者从平民视角进行直白评说,并提出若干建议。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民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愿望和现实需求,从整体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摆在执政决策者面前。今天,推动文化大发展条件具备,机遇已到来。

然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非就是在各大中城市建几个高规格、超奢华的馆、院、庭、园之类的庞然大物,而是必须遵循《决定》所明确指出的“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指导方针,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就要求众多的小城镇乃至广阔的农村都应作全盘考虑、统筹规划、均衡发展,而绝非大中城市单边“大跃进”。

当下的实情是:“农民舞台”寥寥无几,“文艺下乡”、“歌星进村”昙花一现;至于建立诸如“农民俱乐部”、“农民度假村”、“农民公园”一类的构想实乃“天方夜谭”。就文化创作而言,缺少具有影响广泛深远的时代精品佳作,乃至出现“十个作家一个读者”之文坛怪象。再看城市里的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处,不少是灯光昏暗,设施简陋,种类极为有限的健身器材早已破烂不堪却无人维修;居民社区内设立的“阅览室”巴掌大,容不下十个八个人,满是灰尘的几个书架上没几本读物……“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写在纸面、没落到地面。

(二)就城市财源而言,如今,各大中城市并非都是财源滚滚、钱已多到无处花。相反,不少地方财政喊穷叫苦,有的连三农、扶贫、救灾、防汛等项目预算资金也无法到位。而惠及民众切身利益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保、食品安全等等,甚至百姓日常生活必备的“米袋子”、“菜篮子”等等,在很多时段还得不到保障,导致民生民需欠账颇多,给社会留下诸多不和谐、不稳定隐患。而城市主政官员“唯GDP”观念坚定不移,狂追政绩,脑海一个念头闪现,心血来潮“一夜绘蓝图”,请来几个趣味相投的“专家”密室造车,动辄数亿元甚或数十亿元,不顾民需和财力,快速上马“亮绩工程”。时下一个突出的典型事例,即是打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旗号,大干快上“文化大项目”,老百姓调侃其是“发高烧”。

(三)就市场前景和社会效果而言,其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市场经济“高投入高收益”的铁律应用于此类大项目却适得其反。这些超奢华大项目即使得以完成并投入运作,其市场前景也不明朗,因为为保障其巨大的营运开支和日常的维保资金,门票、入场券肯定要收。而高昂的门票,平头百姓根本消费不起,指望“免费午餐”那是奢想。再说,一年365天不可能天天有“节目”,绝大部分时段是“日晒阳光,夜披月色”,最终成为一地之奢华摆设品,成为城市政府的包袱。

(四)公共公益工程向来是贪腐多发的“重灾区”。如何避免文化工程“项目上马、官员落马”,有效预防贪腐案件发生,最根本、最管用的,是将工程项目的全部底细托盘告知群众,公示社会,并组成由民选产生的、以民众代表为主体的监管工作组(委员会),将工程全过程交由人民监督、问责、查验、复核,让民众完全知情、彻底放心,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猜你喜欢

工程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