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语
2012-01-27
本期出版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全国各地干部群众都在以不同形式开展庆祝活动,自然也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建党90周年尤其是建国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完成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领导中国实现经济腾飞,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时刻,用辉煌成就来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心是有益的。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饱含忧患意识,冷静而客观。
刘世锦等表示,对于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排名居前的变化,一定要有清醒认识,不能头脑发胀。无论从国际通行的各项人均发展指标看,还是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状况看,中国无疑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郑京平也认为,外界对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排名变化出现了一些误读现象,有必要加以澄清,GDP第二绝不等于经济实力第二。
我们需要珍视历史,也要正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诸多挑战。这些正是党领导中国走向新的胜利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张厚明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人口结构变迁、环保意识增强、精敏制造兴起、网络化多元发展、资源日益稀缺和全球化深入推进等六大因素的挑战。郭士英也认为,中国虽最先摆脱危机困扰,而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多年积累的内部问题较多,急需正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未来战略方向也需要更加清晰。丁元竹则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水平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同时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
他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刘世锦等表示,当前,要毫不动摇地抓住、用好难得的发展机遇,切实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巨大经济规模掩盖下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人民群众公平而充分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快提高人均指标和结构指标在全球排名中的位次。这既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也将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外界对我国发展水平的误解。
郑京平说,我们应该准确掌握一国GDP大小与经济实力大小概念的区别和相互联系,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并采取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恰如其分的应对措施来处理国际事务,既要看到我们拥有的巨大成长潜力和日益增长的实力,又要看到,要真正达到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所需走的艰难历程和所需花费的时间。既不被国际舆论所捧杀,也不被国际舆论所抑制,持续高效率地创造和积累财富,努力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使我国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发挥在人类文明进步历史进程中应有的作用。
郭士英对中国未来战略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实现国际贸易与投资多元化;从国富走向民富;将房地产业从投资走向民生,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需要从点滴做起,最终实现让人们有“幸福感”。宋圭武说,社会经济发展要注重稳定和人民幸福度的提高。稳定和谐和人民的幸福度应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徐嘉键提出,建设一个让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对生活现状满意,对未来预期乐观,并且基于广泛的公民参与使得政府的决策拥有最广大的社会认可度和可实施性,政府和公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感幸福社会”。邓桥发说,当GDP遭遇幸福,就必须改变“唯GDP”发展思维,走出“重物轻人”的误区,从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向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转型升级,全面打造提升有幸福感的GDP,也就是在GDP的持续高增长中,全方位创造亿万民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李利军提出需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并形成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与社会由外而内推动有机结合的依法行政动力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是权力约束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依法行政的真正动力所在。政府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把人民群众的参与诉求吸纳到制度化的轨道中来,使其成为推动依法行政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就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尤其重要的是,要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正如刘奇所说,农民比谁都更了解自己,农民比谁都对自己更负责任,农民比谁都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农民比谁都对自己、对后代更关心、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的所有答案都分散蕴藏在草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