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

2012-01-27朱仕宁吴际琨

中国发展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存贷款金融市场传导

◎ 朱仕宁 吴际琨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已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标志着我国向利率市场化迈进了重大一步。毫无疑问,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对于我国金融改革和市场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如果利率不市场化,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水平被人为地压得很低,存贷款利率为零或负利差,就会不同程度地制约利率调节作用的发挥、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如果在低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被控制在均衡利率水平之下,使得经济体系内部始终存在超额资金需求,那么就不可能建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不可能实现间接调控。如果利率市场化,那情景就不一样了。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和形成之中,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主体单一,融资工具少,市场机制不健全,运转效率低下,造成金融市场的垄断和分割,资金不能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银行之间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有效进出和自由流动。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脱节,打断了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循环,造成金融资源的刚性配置、结构性失衡和寻租行为。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社会融资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加以化解。没实现利率市场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合理的扭曲现象,社会融资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无法解决。特别是存款利率长期处于“负值”即远低于物价涨幅,存款就变相缩水。老百姓就不会去存款,就有可能选择跟风炒房、高利寻求保值增值,这样一来对经济的发展、金融的稳定就会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贷款规模的控制,利率非市场化已经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配置向垄断企业和政府扶持项目倾斜,而中小型企业却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显现。打破金融体系的管制与垄断、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正在日益提高。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相应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导向管理的转变,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创新,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更加明显。

(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也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利率的杠杆作用就会完全失效,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

(五)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与国际接轨。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外银行的现代管理水平和资金技术实力必然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尽快实现国内金融业的转轨,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难点

放开利率不同于放开一般的商品价格,它会对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形成影响,并且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一)恶性竞争的风险。目前利率市场化赖以依托的竞争性的金融环境还没有完全确立,金融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善,金融竞争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这就使得利率高低在竞争中缺乏足够的影响力。作为监管者的中央银行,因为对利率市场化的监管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金融机构为争夺有限的资金来源而竞相提高利率,这就很有可能形成恶性竞争。

(二)银行经营的风险。在中国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一旦利率管制放开,同质化的竞争可能导致实际贷款利率的下浮和存款利率的上浮,银行的利差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最终可能导致部分定价能力差的银行受到显著冲击,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如,美国在1986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几年内,平均每年有约200家银行倒闭。银行的倒闭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引发银行危机和经济波动。

(三)利率升高的风险。从以往规律来看,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资金的供求不能通过市场利率变化进行有效地调节,因此我国在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有可能因利率大幅度上升,增加企业和政府的筹资成本,造成投资减少,使经济增长减缓。同时超高利率吸引外汇过度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四)选择贷款对象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因为高利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样也可能给银行带来较大风险。

(五)企业经营成本的风险。

对一些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率上扬、成本上升将是对企业的严峻考验,银行为是否放贷左右为难,不放贷企业经营有可能停顿,放贷可能成为坏账。而且有的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它们的倒闭会给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冲击。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好了必要准备,其中货币市场的拆借及贴现、债券市场等均已实现利率市场化,而银行外币存贷款、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理财产品等也已基本放开。随着人民币实行国际化、自由化的进程,留给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已来日无多,非常紧迫了。因为人民币实行自由化,等于向外国人打开了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最后大门,其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是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的,此时若仍由数量型政策工具来控制和传导,必将积累更大甚至是无限的金融风险。目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日趋成熟,但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紧抓时点,排除障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点把握将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比较合理。目前国内宏观环境比较稳定、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也日趋成熟。但在制度层面,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市场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合理的利率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创新尚处于形成阶段,同时理财产品、协议存款变相提高存款成本。这些都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面对和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定好路径,选好试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选择盈利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的银行进行试点较为有利。但从银行代表性和试点可能带来的冲击来看,应适当考虑将试点范围扩大,同时对不同类别试点银行差别化对待,以保证试验稳妥有效。

(三)拓展市场,多推品种。竞争有序、品种丰富、统一高效的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在未来几年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建设。继续扩大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成员的广泛性,促进社会资金广泛、高效、充分的流动。增加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工具,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丰富市场内涵,特别是要研究并适时推出利率期权、利率掉期和利率远期协议等衍生交易品种,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加强市场中介制度建设,推动市场经济业务发展,提高市场流动性。

(四)建立利率定价体系,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拥有一套可操作性的利率定价体系。利率市场化使存贷款利率成为存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若定价过高和过低在存贷款市场中都将影响效益。商业银行应完善利率定价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包含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市场流动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等各种变量在内的内部资金定价系统,在市场基准利率基础上参照合理的成本收益方法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客户让利幅度、产品收益相关性及因提前还款、违约和展期等导致必要的价格调整等因素确定价格水平,减少价格与风险不匹配带来的损失。

(五)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理顺利率体系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应强化中央银行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而且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改变直接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调控方式。金融市场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能有效引导存贷款利率是当前利率传导机制的核心问题。当前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反过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甚至影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因此,在最终放弃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管制前,需要完善利率传导机制。

猜你喜欢

存贷款金融市场传导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层银行定价管理的思考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探讨
存贷款收益率编制要求与分析方法研究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