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人文精神:中国武术内涵探析

2012-01-27吕笑蓉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人文精神武术

吕笑蓉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0 前 言

中国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又时刻受到其它文化精神的影响,如古典哲学、伦理学、兵学、中医学等,进而导致了中国武术习练者在施展拳脚技艺的同时,也向世人充分展现了中国武术所凝练的传统文化思想与人文关怀,表达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与尊严,以及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国武术的发展始终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化所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折射出“自强不息”、“刚柔相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中华人文精神,成为匡正人类行为的内在整合力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武术丰厚的人文含量。

1 人文精神:中国武术发展的精神内核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辞》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即文明,特别是社会制度的创立;而“精神”是相对于形体而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或者说是宗旨,主要的意义。那么,人文精神也就是人类文明的要义与思想。因此,中国人文精神也就成为中华文明的思想基础,是中国文化体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观点。人文精神意味着一种为了人、关注人、理解人的思想情怀,其全部思想内涵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因此“人文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界定永恒人性的精神,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是热切关注社会历史情势和现实人生过程、反映时代文化生活、体现时代文化主体品格、表达该时代文化生活价值理想的精神[1]”。由此可见,中国人文精神反映了时代主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与反映。

中国武术文化中蕴涵着的人文精神是发迹于中国文化中对人类的人文关怀,与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的中国文化思想观念相契合的,是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最终目标。“从某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民族就是礼的民族,……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2]”,中华民族精神也就是一种“礼的精神”。并且,中国“礼的文化”、“礼的精神”也对中国武术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以中国武术特有的“抱拳礼”这种身体语言为代表。中国武术“礼”不仅表现外在形象的礼文化形式,并且这种礼文化也贯穿在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之中。

由于中国文化推崇“和谐”,讲求“中庸”,强调“礼让”,这些文化随着中国武术的发展逐渐延伸到其内核,使其慢慢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性和道德约束的渗透与交融,因而“习武者便开始不自觉地把武术的最高目标技击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于是产生了武术‘不争’、‘不争而争’的超然[3]”。在中国武术从野蛮走向文明发展过程中,深深印证了中国武术礼文化“过程性”,中国武术是一种典型的“礼文化”。

“‘仁’是儒家所提倡的一切美德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包括了克己复礼、爱人、孝悌、忠恕等等的内容,而且包括了敬、忠、智、勇、恭、宽、信、敏、惠等广泛的德目。他们以达到‘仁’为理想人格,实际上是强调了对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遵循和实践[4]”。在中国武术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影响,表现为习武之人要具有“尚武崇德”的文化观念,使得中国武术具备了重道德、重伦理的文化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武术文化中的“武德”思想。“武德”观念已经成为所有习武者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与此同时,“武德”观念也是不同派别选择门徒所必须要考察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国武术也是一种典型的“德文化”。

2 中国武术:中国人文精神重要载体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承载的文化精神,折射的哲学思想,体现的道德本位,这些思想或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借鉴作用,为中国社会前进方向指明方向。

2.1 “天人合一”的中国武术:体认“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

“在中国哲学中,主导思路则是主客交融,天人合一[5]”。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极力反对天人相悖的关系,讲求天与人的统一。在关于“天人合一”的各种学说中,众多古代思想家“都力图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之协调、和谐与一致,此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之一[6]”。中国武术发迹于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对待天人关系上继承和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武术蕴涵“天人合一”思想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处理人与人关系时要时刻树立“和谐理念”,要求人与人和谐相处,相互关爱,无私奉献、真诚相待等精神思想。在对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要时刻铭记人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和谐发展能促进社会进步,而反过来社会的进步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在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时勿忘在人类取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巨大成就的今天,还要追求“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因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刻,“天人合一”思想将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借鉴。

2.2 “厚德载物”的中国武术:体认“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可知,“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能够包容一切,因而唯有“自强不息”天地万物才能永不停息地运行,唯有“厚德载物”才能为世人树立榜样。老子说“以德抱怨”,孔子说“以直抱怨”,都是用自己正直的胸怀去包容一切。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有很多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出现了严重危机,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冲击着中国人传统优良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人伦道德危机的出现,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的根源上去寻找答案,因为在先人们创造的文化中凝聚着国人本应有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世界观。中国武术文化中就处处彰显着它们——以“仁”为其核心精神元素,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以“礼”为其德育之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要以“礼”为先;以“义”为其行为准则,行事符合日常人伦规范;以“诚”为其做人准则,做人、做事要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同时,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过程文化,不仅处处都体现了武德教化的作用,注重习武者道德培养与评价,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传统道德力量的助推下会义无反顾地去实施所谓的“义举”。自古以来,武林中人追求的人生理想——大‘义’面前,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

2.3 “和而不同”的中国武术:体认“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

“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和’指不同事物的统一、和谐或掺和[6]”。孔子认为“君子善于与不同意见和思想的人平等以待、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谐相处,而不盲从附和,也不唯我独尊[7]”。“和而不同”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影响着社会不同事物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学派“百家争鸣”局面,华夏56个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语言、信仰和谐相处等,这些都是“和而不同”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体现。甚至,费孝通先生认为:“‘和而不同’就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8]”。可见,“和而不同”是一种文化会通精神的体现,是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武术中也蕴涵着“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中国“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摇篮中,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诸如武术的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观、气论、动静说、刚柔说、体用说、尚武崇德说等,都从不同侧面反射出民族文化光彩[8]”,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武术“和而不同”的思想,凸显了其文化会通精神。

在当下语境中,传统武术、竞技武术、艺术武术等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面,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也只有应对时代变革,中国武术才会有更为广阔的传承空间。“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中国武术也成为延续这种精神的重要载体。正由于受到“和而不同”思想的影响,成就了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推动着中国武术延续与创新。

2.4 “刚柔相济”的中国武术:体认“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

在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中,阴阳对立统一规律是重要内容之一,“它充分揭示出一事物中存在着的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互感互引,又互动互渗;既相互消长,又保持相对平衡;唯其相异而能相同,唯其相反而能相成,唯其分异对立而能互以为根,这是一中普遍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的客观自然规律,也是推动万事万物不断产生发展变化的一个内在性根源与动力[9]”。

中国武术在其形成与发展中汲取了众家文化之长,中国传统阴阳观也成为推动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阴阳变化的思想直接影响到武术的拳理,并通过拳理影响到技术的演练和发展,可以说,武术技术中无处不反映出阴阳变化的思想,它是武术拳理的理论基础[10]”。在中国武术中,关于阴阳变化思想的体现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武术攻防技击中,双方攻防招式转换阴阳互变。其次,武术技击招式之间变化的阴阳表现。最后,在中国武术中,由阴阳而生刚柔之变化——“刚柔相济”。

对于人类发展而言,任何一种思想的诞生都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都会让人们智慧得以提升,创造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思想性文化,它所包容的博大精深文化内涵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武术的“刚柔相济”思想也同样给我们给予很多启示,它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候,要考虑到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不能偏执一端,要刚柔相济,即“中和”之道;在认识事物上矛盾辩证统一地分析、看待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中国武术的“刚柔相济”思想,也正是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维——它集中表现为“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

2.5“经世致用”的中国武术:体认“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

经世致用是一种沿袭千年的入世哲学,是中国历代先贤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它所折射的是一种精神,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一种博大的胸怀,这种情操表现为民族气节和操守,在民族和国家受到压迫、掠夺和侵扰的时候,则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发展史证明,有许多仁人志士都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文天祥、范仲淹、张载等先贤们都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说,“经世致用”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所注重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道德体系所推崇的重要价值观念,也是衡量我们为人治学的首要标准[11]”。

“经世致用”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也蕴涵在中国武术当中。中国武术的发展时刻与家国兴亡相联系在一起,岳飞从小习武,驱除外敌,精忠报国;霍元甲强身振华,为国人争得荣誉。从这些事例中,都体现出了习武之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另外,“经世致用”所折射出的精神,在中国传统社会底层中的武侠身上也得到体现。武侠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身负武功,兼有“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为社会鸣不平,成为社会正义的象征。因而,中国武术社会价值不经意间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层面,它不仅仅是一种武技,一种肢体的语言,在它的背后是体认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同样,中国武术所折射出的“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在当前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国家之间的武技交流,成为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中国武术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化手段,其所蕴涵的人生哲理、道德规约等能够使人的道德更加完善。

3 结 语

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它能够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体现出不同价值,除了它拥有丰富的技术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蕴涵的中国人文精神。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才是它传承不衰的重要保证与动力源泉,中国人文精神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武术发展的精神支柱。

[1]邹广文.社会发展的文化诉求[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96.

[2]柳肃.礼的精神——礼乐文化与中国政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2.

[3]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04-205.

[4]夏乃儒.中国哲学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3.

[5]单正齐,甘会兵.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6]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66,76,94.

[7]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315

[8]邱丕相.中国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

[9]曲辰.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10-11.

[10]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9.

[11]万婧.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9(6):52.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人文精神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