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校园金牌文化建设 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2012-01-27倪雅娟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金牌竞技

倪雅娟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浙江杭州310012)

0 前 言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备受关注。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体育事业发展经验尤其是北京奥运的经验时,强调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仍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011年1月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也再次强调要完善“举国体制”和“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机制。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省唯一一所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高职院校,对“体教结合”的办学之路作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校园金牌文化的这一理念,希望通过集训练、教学、科研为一体,集运动系、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协会为一体,集一、二、三线运动队为一体这样一种集约型管理模式来切实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如今这种运行机制透过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浙江健儿所取得的成就已初显成效。如何更好地提升校园金牌文化建设品味,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创造最佳环境,这关系到浙江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校园金牌文化内涵及特征的剖析,阐述了校园金牌文化建设对竞技体育人才之培养的重要性,以期通过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中彰显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加强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夯实运动员成长成才的基石。

1 校园金牌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1.1 校园金牌文化的基本内涵

创建成熟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进步、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处于建设和发展之中,要固本强基,重视内涵发展。重内涵发展就是要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上有所进取、有所突破。作为“校园金牌文化”理念最早提出者,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李云林是这样阐述的:“校园金牌文化是在培养人才、夺取金牌、创造一流业绩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气质”。校园金牌文化旨在“育人”,竞技夺标、争创一流业绩是办学特色。我们要通过倡导金牌意识振奋运动员的拚搏精神和体育人永不服输的精神,通过弘扬金牌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动力,通过金牌孕育的过程使运动员、教练员等实现自我的完善,通过创造金牌与项目品牌的各项条件的落实实现浙江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通过金牌文化的建设形成浙江竞技体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过程中扩大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能使浙江省的竞技体育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亦希望校园金牌文化能对举国体制下“体教结合”之路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1.2 校园金牌文化的基本特征

校园文化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形成的,而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历届师生共同对优秀民族文化和本校校园文化传承和创造的结果,是不断扬弃和吸收其他文化的结果,也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的结果。校园金牌文化作为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种文化现象,既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1.2.1 校园金牌文化以育人创佳绩为办学宗旨。《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我们倡导的校园金牌文化,起点是基于人才培养,提高运动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的作用是保障浙江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可见,校园金牌文化既要注重人才培养又要兼顾竞技成绩。因为没有有效的人才培养,体育院校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根基;没有持续的竞技运动绩效,学院也就无法承担起对浙江竞技体育的社会责任,因此,“育人创佳绩”是校园金牌文化的办学宗旨。育人,是培育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素养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体育专门人才;创佳绩,是不仅仅瞄准运动成绩的锦标,还有人生发展的目标,要有争创一流业绩的抱负和责任。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注重潜移默化地育人,让运动员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去领悟做人的道理,然后再让这种具有思想和人格魅力的技术去体现他们做人的水准。金牌文化把育人和创佳绩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依靠育人、依托育人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争创一流业绩。

1.2.2 校园金牌文化是注重底蕴、延续发展的文化。文化离不开其所处的地域环境,校园金牌文化根植于浙江大地,吮吸着浙江精神的乳汁,承袭“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以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成就着浙江竞技体育事业的辉煌业绩。学院从创立之日始就不断吸纳社会文化,继承优秀的体育精神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浙江体育人的不断演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校园人文景观、建筑设施、文化氛围突显了体育院园特有的文化风格。校园金牌文化是历代浙江竞技体育人辛勤耕耘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几代竞技体育人所共同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和选择,不仅要传承浙江竞技体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各种良好传统与先进文化的各个要素,而且更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对校园金牌文化的各个要素进行培育整合,更好地营造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环境。

1.2.3 校园金牌文化是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教育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有组织的管理文化,学校通过制度等强制性的硬规范和校风、学风等不具有强制性的软规范进行有效的管理。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己的校情和学生管理的特点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从日常事务各个方面制约着运动员学生的言行;“明德、睿智、尚勇”的校训精炼严肃地表达了学校严格管理的环境特征;“育人创佳绩”的宗旨被写进教学与管理手册中,成为全校师生治学、治校的精神动力。在管理的软规范方面,学校的校风、学风以及体育院校追求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师生的行为方式。教育与管理是分不开的,校园金牌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与学生课堂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中。近几年来,学院在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改造校园生活设施,美化校园环境,购置先进教学、训练配套器材等提高服务育人的硬性条件;引进优秀人才,协调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规范服务的各项制度等提高服务育人的软性条件。

1.2.4 校园金牌文化向社会展示了体育的品质和精神。校园金牌文化不仅要求追求一流的业绩,更重要的在于她所倡导的是一种为追求卓越、超越极限、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为社会和人们提供了一种其他文化形式或实践活动无法替代的精神产品。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明确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最基本的目标: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关注的就是如何实现参与者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完整人格与优秀品质的人。校园金牌文化倡导的恰恰就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这样的价值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它所拥有的活力和激情,我们运动员的魅力在于他们为实现超越自我、为追求金牌而顽强拚搏的过程中,那种敢于直面激烈竞争、正视现实、永不言败的人格力量正是走向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校园金牌文化所倡导的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浙江精神、体育精神密不可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公平观念,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校园金牌文化谋求实现体育“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着中华民族当代体育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本身也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关系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能赛场夺金、学业合格,又具有后发社会竞争优势的竞技体育人才。校园金牌文化的建设要立足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知识的习得需要文化的熏陶,能力的培养需要文化的激励,人格的完善需要文化的滋养,校园金牌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

2.1 校园金牌文化建设是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基础

体育院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多样的文化形式是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体育院校建设的学生公寓、教学楼、训练场馆、实训室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生活设施、绿化、美化景观是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因素,为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体育院校制定的学生管理、教学、生活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共同遵守和认同的行为文化对全校师生日常生活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标榜作用。体育院校精神文化对大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学校主要工作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依赖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是从各个方面推动着各项体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浙江省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发挥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2.2 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

校园金牌文化的建设涉及到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与管理的各方面工作。校容校貌的规划与不断完善,教学设施的置换与更新,师德师风的加强与管理,良好校风学风的引导与形成,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开展,对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特征,丰富学生训练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鞭策作用。整洁、美观、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振奋精神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增强动力,提高效率。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秩序,有力地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紧张激烈的体育赛事为人才培养搭建了的舞台,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实践过程。

2.3 校园金牌文化建设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结合学院发展的历史底蕴,在遵循体育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院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挖掘,明确校园金牌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完善校园金牌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使校园金牌文化能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发挥在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从而形成浙江竞技体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特色。可以说,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与浙江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好了,就为人才培养创造了好的环境,而人才的质量和品质在环境中得到了提升反过来又带动校园文化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要不断加强和推动校园金牌文化的建设工作,把校园金牌文化建设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者不可顾此失彼、失之偏废。

2.4 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为竞技体育人才之培养提供精神动力

以“育人创佳绩”为宗旨的校园金牌文化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上统领着全校师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激励着全院师生奋发向上的斗志,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全院师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豪感,为人才培养提供精神上的动力支持。在校园文化中,以教风和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总是制约着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班风、队风和教练员严格的训练作风会给运动员学生的训练、学习带来精神支持。校园金牌文化培养运动员学生的坚韧性,增强了运动员学生敢于面对磨难和失败的勇气;培养运动员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奋斗;培养运动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既不狂妄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校园金牌文化孕育着广大师生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促进着广大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3 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的涂又光教授曾经提出一个“泡菜”理论: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大学的精神文化氛围和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作为培养浙江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如何针对体育院校自身特点,使这坛“泡菜水”更营养、更独特、更淳厚、更鲜美,是我们在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中要认真考虑的。我们既要看到体育院校与一些综合性大学相比存在的先天不足,也要看到体育院校自身的特点,通过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

3.1 丰富校园金牌文化的思想内涵,提高竞技体育人才的理想抱负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远大的理想,刻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等是一个人成才的思想道德基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其思想道德修养为先导。在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校园金牌文化的导向功能提高其思想性。为此,我们要不断丰富校园金牌文化的思想内涵,特别是通过对学院特有的人文精神、办学理念、校训等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加以提炼和宣传,夯实运动员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深入挖掘各类德育资源,紧扣时代脉搏,采取各种方式,结合每个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大力宣传奋斗成才理念,大力推崇先进人物,大力弘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勤奋好学的精神,大力倡导科学务实作风,大力营造积极进取氛围。同时在训练、教学过程中渗透“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意识,激发广大运动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感恩报国的观念。为此要求我们的运动员学生能明确学习训练目的,端正学习训练态度,唤起学习训练激情,增加学习训练的动力,激励运动员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争创佳绩,为国争光,激励运动员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奋发成才,从而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人人立志成才、人人好学上进、人人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

3.2 保持体育院校专业特点,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

竞技体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在于健身理论知识和竞技理论知识的富有与灵活应用。从学校硬件设施来看,体育场馆、健身仪器设备能够注重现代化与适用性,使用周期与频率都远远高于其他专业院校。这种优势的坚持发挥,无疑是体现竞技体育专业特点,提高育人质量的必要保证。但单科性体育院校专业培养口径的细化,影响了运动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的弱化问题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在突出竞技体育科学精神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体育运动项目中蕴涵着美的元素,不仅使教学计划内开设的相关人文学科充满人文精神,也应该在校容校貌、体育场馆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生活娱乐场所等“硬件”上充满人文气息,使物化形态人性化,让每面墙讲话,使每棵草木言语,将“育人创佳绩”的宗旨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形成强大的文化心理暗示,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人文环境,让运动员学生在训练学习生活中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为之去刻苦训练,努力拚搏,争创一流佳绩。

3.3 提升校园金牌文化的品质格调,陶冶广大师生的人格性情

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运动员学生在专项竞技行为的磨砺和体育精神的陶冶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定向,完成人格的升华实现自我价值。运动员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作依托,还有健康的心智作支撑,不仅具有从事体育专业工作的科学素质,而且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我们要把握好校园金牌文化的定位,树立精品意识,从体育精英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从体育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独立精神和首创精神,坚持在艺术性和审美性上的统一,努力发掘各类体育项目内涵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借助不同体育项目所具有的鲜明价值内涵和教育资源,营造体育院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运动员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运动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4 发挥师生主体参与性,开展高雅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金牌文化建设不仅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更要外化于行,要让文化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行为。在开展校园金牌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应强调运动员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运动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运动员学生的知识与智慧、意志与能力以及竞技特长在参与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校园金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沿着“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思路,本着不断创新、不断追求的新境界及“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原则,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使各项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举办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欣赏音乐、美术作品、开辟网络交流等文学艺术活动,以此来丰富和活跃运动员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并赋予鲜明的时代感,引导运动员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成才,彰显出一种富有浙江竞技体育特点的校园文化。

总之,通过校园金牌文化的建设,力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使我们培养的竞技体育人才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以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谋求浙江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修订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俞国良.学校文化新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2010-03-30.

[5]李云林.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看当代体育的价值取向[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1-5.

[6]田麦久.试论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J].体育科学,2006,26(6):3-5.

[7]汤岩.加强体育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

[8]倪雅娟.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金牌文化建设[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

[9]安平.浙江省“体教结合”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32-34.

[10]叶成万.论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11]王金生,王健,尹汝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2]熊文.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13]单怀春.竞技体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4]张军,等.关于构建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15]刘淦清.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关于武汉体育学院办学理念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5.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金牌竞技
迟来的金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竞技精神
有惊无险的金牌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花与竞技少女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