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货币单位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收敛性

2012-01-26幺立华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单位根韩元东亚

幺立华 石 凯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在货币方面,金融危机给全球货币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虽然金融危机源自于美国,但自2008年夏季起,欧元及其他欧洲主要货币对美元突然贬值,而雷曼冲击更加速了非美货币的大幅贬值。Ogawa(2010)将其归咎为购买了次级债的众多欧洲金融机构在其平衡表上进行大幅减记的结果[1]837-841。为应对金融危机,欧盟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救助,不仅使政府的债务负担加重,更成为欧债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同欧元一样,东亚主要货币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与之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冰火两重天”式的冲击:一些货币大幅贬值,如韩元;一些货币大幅升值,如日元和人民币。韩元汇率自由浮动始于1997年12月16日。2005~2007年间,受全球贸易增长以及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需求推动,韩国的十几家大型造船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韩国的造船公司接获了全球一半的订单,也由此造成了韩元升值的最主要压力。韩元对美元和日元一度升值了20%~30%。然而,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韩元突然大幅贬值。另一方面,人民币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大幅上升。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05年汇改后升值的基础上,又急剧升值了17%,日元则创造了对美元比价的历史新高。东亚国家在供应链及生产网络方面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同时又大都以美国为终极市场(有些是通过在中国加工转而向美国出口的),因而,无论汇率政策及汇率制度多么不同,亚洲国家的货币当局都应当尽量避免由美元过度波动引起的彼此间相对价格的偏误性变化。Adam et al.(2002)使用β和σ收敛方法分析了欧元区货币间银行间利率的趋同性问题[2];Ogawa和Yoshimi(2009)使用经济增长文献中的β和σ收敛方法研究了ASAEN+3国家间货币的偏离是否在扩大[3]7。本文将研究视角拓展到货币动态的非线性领域,借鉴Ogawa和Shimizu(2005)创建的亚洲货币单位(AMU),分析东亚货币间的非线性动态偏离趋势,旨在对已有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分析做出有益扩展[4]5-11。

二、亚洲货币单位

Ogawa和Shimizu(2005)设计的亚洲货币单位(Asian Monetary Unit,AMU),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共同货币,是东亚地区(包括ASEAN+中、日、韩三国)货币的加权平均[4]5-11。货币篮子中每种货币的权重都是基于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各自国家GDP及样本国贸易量的总和的相应份额。这两个权重同时使用过去三年的数据进行了平均。AMU中每种货币的份额及权重见表1。

表1 AMU份额和权重(2009年10月修订)

显而易见,在AMU的组成货币中,人民币具有最大的份额,这反映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具有最大份额的GDP比重。此外,如果按照市场汇率计算,日元则具有最大的比重,但我们没有使用市场汇率进行计算,因为相比购买力平价,市场汇率波动性较大。由此,日元具有第二大份额26.44%,韩元则居于第三,占到了10.56%。

三、研究方法

Ogawa(2010)使用β和σ收敛方法分析了次贷危机后的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然而其对亚洲货币收敛性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线性阶段,并没有考虑汇率动态的潜在的非线性特征[1]837-841。

尽管不存在事实上的亚洲货币单位,但收敛性的存在仍为东亚各国“去美元化”继而选择盯住亚洲货币单位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东亚各国在货币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奠定了实证基础。本文参照Oxley和Greasley对收敛的定义,将其重构为长期收敛(long-run convergence)和过程收敛(process convergence):货币间的长期收敛,指尽管局部可能偏离稳定但两种货币在长期是稳定均衡的;过程收敛,指两种货币正处于将要收敛的过程中,收敛过程虽未完成但二者的偏离(无论其在数值上是正或负)在不断缩小。对于目前已经处于长期收敛的各国,无论自身汇率制度如何,其事实上同盯住亚洲货币单位的固定汇率制并无本质差异;对于正处于过程收敛的各国,有条件地推行区内固定汇率制度仍是可行的;而对于并不收敛的各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础仍不健全,切不可操之过急。由于东亚地区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特殊的“世界加工厂”地位,东亚各国货币实际上或多或少的选择盯住美元的策略,因而研究东亚各国货币的收敛性时,以美元为基准是合理有效的。

为判断以亚洲货币单位衡量的东亚各国货币相对美元处于长期收敛状态还是过程收敛状态,本文首先对东亚各国货币同美元汇率的同期偏离值进行线性检验,并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当的随机收敛检验方法。具体检验过程如下:

(一)线性检验

参照Chong et al.(2008)的研究[5]338-339,首先采用Luukkonen et al.(1988)提出的非线性检验方法[6]。

其中,ΔDIt代表东亚地区货币同AMU和美元同AMU汇率的对数差,μ是参数,ε是独立同分布的误差项。

原假设H0:μ2k=μ3k=μ4k=0,k∈{1,…,4},即ΔDI是线性的;

备择假设H1:ΔDI是非线性的。

最优的滞后长度k和最优的推迟滞后长度d的选择建立在样本数据的经验分析基础之上,本文选择k∈{1,…,4}和d∈{1,…,4},使用F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为增加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Bootstrap计算机仿真方法选择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边界显著性值msv(marginal significance value)。

(二)非线性单位根检验和趋势项显著性检验

Kapetanios,Shin和Shell(2003)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模型基础上[7],将线性ADF单位根检验扩展到了非线性领域,原假设依然是序列含有单位根,备择假设是序列为非线性平稳。

具体地,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模型如下:其中,xt是消除趋势和均值的退势序列。

原假设H0:δ=0,即被检验序列是具有单位根的非平稳过程;

备择假设H1:δ<0,即被检验序列是非线性平稳。

尽管这一模型在研究非线性收敛问题上很有价值,但其仍无法识别确定性时间趋势项系数的显著性,因而无法区分长期收敛和过程收敛。Chong et al(2008)提出在方程(2)中加入额外的截距项(μ)和趋势项[G(trend)]得到模型[5]338-339:

其中,DIt是未退势和去均值的原始序列,G(trend)是趋势项函数,εt是独立同分布的误差项。

为有效控制自相关,本文使用“t-sig”方法选择最优滞后长度。原假设依然是:被检验序列含有单位根(δ=0),备择假设是:序列是非线性平稳的(δ<0)。同方程(2)相似,不存在单位根(δ<0)表明序列是非线性收敛的;若确定性趋势项显著(Φ≠0),则该种货币相对美元是过程收敛的;若确定性趋势项不显著(Φ=0),则该种货币相对美元是长期收敛的。同时,存在单位根则表明该种货币相对美元是发散的。Kapetanios,Shin和Shell已经证明,在此模型中t统计量不再服从渐近的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本文在实证中应用Bootstrap方法产生边界显著性值msv。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后,以AMU为基准的东亚国家货币汇率相对美元的收敛性。因此,参考Ogawa和Shimizu(2005)创建的AMU[4]5-11,我们选取了ASEAN及中、日、韩三国货币兑AMU汇率相对美元兑AMU汇率的偏离为研究对象,样本期为2010年3月25日~2012年5月17日。全部数据来自RIETI网站。

(二)实证结果

为辨析东亚国家货币相对美元的偏离过程是否具有非线性特征,本文首先对ASEAN+3各国汇率同美元汇率的偏离进行了非线性检验。

表2 线性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最大4阶滞后长度及4阶推迟滞后长度的情况下,在10%显著水平下,除文莱林吉特外,其余货币相对美元的偏离都是非线性的;在5%显著水平下,除泰铢外,其余货币都具有显著非线性特征。这表明,使用非线性模型研究亚洲货币合作过程中的货币收敛问题是合理的。

表3 单位根检验

与此同时,实证结果清晰表明:在10%显著水平下,除印度尼西亚盾和越南盾外,其余全部货币都是收敛的;在5%显著水平下,韩元、老挝基普、马来西亚林吉特、缅甸元、菲律宾比索和泰铢是非线性收敛的。总体而言,ASEAN+3国家的货币具有趋同趋势。

表4 趋势项检验

此外,经过对货币间偏离趋势的定性分析,在区分非线性收敛之类型的检验中,我们使用了线性趋势项。实证结果发现:韩元和菲律宾比索在10%显著水平上、泰铢在5%显著水平上均处于过程收敛;柬埔寨瑞尔、人民币、港元、日元、老挝基普、马来西亚林吉特、缅元和新加坡元均是非线性长期收敛的。

五、结语

Kawai、Ogawa和Ito(2004)建议亚洲国家的货币当局应当将汇率问题作为监管过程的一部分进行讨论[8]11。这些汇率确实同贸易及竞争价格紧密相连。Ogawa和Ito(2002)指出:在选择汇率系统及汇率政策方面合作的失败以及一国自行选择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行为,对其他国家通过相对价格效应调整自身汇率系统的决策,具有事实上的影响。

我们的实证分析发现:以AMU为基准,东盟(ASEAN)10国及中、日、韩3国中绝大部分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具有非线性收敛特征;10+3国家货币具有趋同倾向。这表明,10+3国家具有创建共同汇率机制的可能。AMU可能具有较为可靠的现实基础。

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10+3的货币当局相继签署了双边互换的“清迈协议”,以加强区内的货币金融合作。协议的基本目标,除解决区域内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外,亦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资金援助的补充。在货币互换(CMI)机制下,双边互换网络得以建立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货币危机。2010年3月,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发展为多边货币互换协议CMIM(CMI Multilateralization)。但执行监管的标准机构仍处于空白状态。事实上,他们通常以10+3金融部长级会议的形式,进行“经济评价和政策对话”(ERPD),集中讨论包括经济增长、通胀及金融部门完备性等各国国内宏观经济问题。

虽然实证分析显示,10+3国家具有创建共同汇率机制和实现货币同盟的可能,但现实中存在许多货币合作的阻碍因素。首先,东盟各国的经济以服务美国市场为主,彼此间的贸易量非常有限,其所谓的经济联系只是生产程序不同阶段的分工,例如新加坡生产高品质的电脑芯片,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生产电脑的机箱或底板,然后装配运销到美国,因而难以脱离美元本位制。即便有合作意向和倾向,亦是共同实施美元本位的合作。其次,东盟与中、日、韩及中日韩之间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和中国南海问题等没有彻底和解的迹象。这些问题会不时的跳出来阻碍10+3的货币合作。第三,中国市场的优势,使得其同东盟10国以及日韩两国相比在吸引FDI上更具竞争力,从而在诸多方面遭到这些国家的猜忌和怨恨(例如政府采购歧视、市场准入限制及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等)。这使得东亚经济金融合作布满荆棘。

东亚的货币合作,是以东亚金融危机为契机,从较低层次的双边货币互换(CMI)起步的,目前已进入多边货币互换(CMIM)的区域货币合作阶段,以及对东亚货币汇率合作模式、单一货币合作模式(亚洲货币单位模式?区域内强势货币替代模式?)的成本、收益及可行性的论证阶段。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趋势,取决于东亚经贸协同化、一体化及货币合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东亚自身区域货币合作绩效与同美元合作绩效的博弈结果。

[1]Ogawa Eiji.Regional Monetary Coordination in Asia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Comparison in Regional Monetary Stability between ASEAN+3and ASEAN+3+3[J].Public Policy Review,2010(6).

[2]Adam Klaus,Tullio Jappeli,Annamaria Menichini,Mario Padula and Marco Pagano.Analyse,Compare and Apply Alternative Indicators and Monitoring Methodologies to Measure the Evolution of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R].Report to European Commissions,2002:20.

[3]Ogawa Eiji and Taiyo Yoshimi.Analysis onβandσ Convergence of East Asian Currencies[C].RIETI Discussion Paper,2009-E-018:7.

[4]Ogawa Eiji and Junko Shimizu.AMU deviation indicator for coordinated exchange rate policies in East Asia[C].RIETI Discussion Paper,2005-E-017.

[5]Terence Tai-Leung Chong,Melvin J.Hinich,Venus Khim-Sen Liew,and Kian-Ping Lim.Time Series Test of Nonlinear Convergence and Transitional Dynamics[J].Economics Letter,2008.

[6]Luukkonen,R.,Saikkonen,P.and T.Ter?svirta.Testing linearity against 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 Models[J].Biometrika 1988(75):495.

[7]Kapetanios,G.,Shin,Y.and A.Snell.Testing for a unit root in the nonlinear STAR framework[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3(112):365.

[8]Kawai Masahiro,Ogawa Eiji and Takatoshi Ito.Developing New Reg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A Proposal[C].mimeo,2004:11.

猜你喜欢

单位根韩元东亚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EST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及其功效比较
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波动趋势的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