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2012-01-26刘元明刘欢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11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事故人员

刘元明,刘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a.后勤服务中心;b.院务办公室,湖北 十堰 442000

0 前言

根据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下称《条例》)第2条的规定,特种设备是指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而作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履行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加应该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我院现拥有高压氧舱(多人舱)1部、婴儿氧舱2部、医用电梯43 部、自动扶梯9部、中心供氧液态氧储存槽2只(容积10 m3)、高压压力蒸汽灭菌柜5个、各类气瓶100余只等多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多年来,我院在狠抓医疗质量的同时,加大对全院特种设备的全面管理力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强化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行力度,来保障特种设备从购置使用、严密检验检测、监督检查,严肃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持证上岗、安全操作等流程的控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遏制和消除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公众安全。

1 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

1.1 安全隐患较多

经常使用的医疗特种设备有锅炉、医用高压氧舱、高压灭菌器、医用电梯、中心供氧、液氧储气罐、氧气瓶等[1]。相当数量医院的特种设备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部分锅炉的安全附件超过检定周期未检验,继续使用;个别特种设备未注册办证、未经检验合格就投入使用;擅自违规安装、使用压力容器的现象屡有发生,安全管理机制和事故应急预案未有效建立和落实,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如压力容器无铭牌使用、安全阀超期、安全装置不规范、压缩空气质量差、仪表计量检定不全、设备档案不齐、规章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都是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

1.2 管理问题突出

1.2.1 设备问题

大型综合性医院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新旧程度不同,其中有部分是二手设备,有的已超期服役多年,还有的是带病运转[2]等。比如,医用电梯带故障运行,时常出现电梯关人、坠梯、应急警铃不响等问题,平时只注重维修故障部位,不进行彻底检修与检测,人员被困后解救措施不力等,这些都留下了事故的隐患。

1.2.2 管理问题

部分医院安全意识不强,忽视对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如没有建立相应的设备档案和使用台账,没有制定设备的年检计划,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和管理,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致使有些设备带病运行,安全状况不明。在特种设备的使用环节中,设备的“三无”现象(无使用登记证,无检验报告,无设备操作证)很严重[3]。

1.2.3 人员问题

(1)安全意识不强。医院往往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麻痹大意,为贪图便宜,甚至买来别人淘汰的设备,一旦设备出了问题,往往是修修补补继续使用[4]。

(2)管理者责任心不强。未按规定申报在用设备的注册登记手续;设备未经检验擅自投入使用;设备超过检验有效期限继续使用;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安全知识培训无证上岗等。

(3)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个别医院设备操作人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和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还有个别医院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更替频繁,有证的流失,新招的又无证,擅自使用未经培训的无证操作人员。人员素质低无疑会使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水平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增加了设备事故的隐患[5]。

2 特种设备的使用环节管理

2.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医院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种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人及各自的工作职责。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后勤部门和设备科负总责,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确定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分管技术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操作人员职责、各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常规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校检制度、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违规操作,并将之纳入工作实绩及年度绩效予以严格考核[6-7]。

2.2 做好巡查检修保养

2.2.1 勤于巡查

观察特种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或最低值。注意运行中有无异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

2.2.2 勤于检修

(1)小型检修。查看设备内部有无异常,螺丝有无松动,有齿轮、链条、皮带的要观察齿轮咬合是否适当,链条、皮带松紧是否适中、是否有漏油,各种元器件色泽是否正常,有无烧糊变色现象,线路板和插件是否牢固等,如有异常认真处理。

(2)中型检修。严格逐一对重点部件进行检查处理。

(3)大型检修。对设备各项功能和准确度、质量进行预防性检验和调整。检查设备操纵装置动作、灵敏、定位是否可靠;检查润滑系统的质和量,检查制动装置是否可靠;做好电器线路的检修等。

2.3 完成动态周期检定

根据不同设备的技术状况,拟定周期性检查项目、内容,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按时完成按国家规定安全阀1年1校,压力表半年1检,电梯1年1检,锅炉、灭菌器1年1检。电梯根据使用频率对钢丝绳探伤、限速器、承重装置检测可“商检”,可以不分时段根据需要进行检测[8-9]。为了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未经过定期检验或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杜绝使用。

2.4 制订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包括:① 事故接报处置程序;② 事故过程处置程序;③ 事故后处置程序[10]。具体可分组实施:通信联络组负责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救援被困人员及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抢救伤者;救援组主要负责救助被困人员并给予相应精神安慰及搬运有关设备及救援工具;医疗抢救组负责对受伤或过度惊吓人员的医疗救治;事故调查组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实事求是查清事故原因、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后处理组负责善后事宜。

2.5 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在长期实践中要不断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以电梯、高压氧舱、气瓶为重点,普及特种设备安全常识,增强设备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病人安全使用意识;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平台,定期开展专项治理,消除管理盲点;建立和完善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促进特种设备安全长效动态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始终保持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11]。

3 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3.1 档案管理的内容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一是证明特种设备本身的质量文件资料,即制造单位、安装单位提供的设计、制造、安装文件,应有设计文件资料、制造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安装质量证明资料等;二是使用过程的记录文件,有定期检验、改造、维修证明,自行检查记录,设备日常运行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3.2 档案管理的措施

(1)明确任务。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任务有设备全套图纸,产品出厂合格证书、质量证明书,安装和使用证明书,强度计算书,省或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

(2)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3)利用效率。为提高利用效率,应将特种设备档案归集分档,单独组卷、分类、编号,形成条目,系统排列[12]。根据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汇编《特种设备档案专题目录》,内有设备名称、安装地点、制造单位、出厂编号、使用证号、保管地址等内容,供档案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检索、查阅,便于安全检查,利用档案资料。

(4)用“活”档案。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变存放在档案柜里的“死”档案为走出档案柜的“活”档案,直接为安全生产服务。编制设备日常运行记录,登记好设备运行状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随时在日常巡查的数据中查阅,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特种设备情况、动态。

4 结束语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事关安全生产和医疗业务工作的大局,要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政策水平和操作者的业务能力,从“人、设备、环境”三要素入手实施有效的管理,从根本上遏制和消除特种设备事故,保障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S].2009.

[2]周军,杨俊峰,唐志前.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强化医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7(7):555-556.

[3]李宗九.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安全,2007,(12):42-43.

[4]王文彬,杨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3):4-5.

[5]张亚敏.医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9,6(10): 42-44.

[6]冯明杰.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医疗装备,2010,(6):60-61

[7]冯志林,赵庆双,管志远,等.高校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71-172.

[8]郑得宁,孔艳,姚巧莲.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及质量保证[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84-85,94.

[9]卢杨,杨博.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10):229-230.

[10]周建国.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经验[J].矿山机械,2008,(2): 108-109.

[11]杨振林.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2]彭浩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事故人员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更正启事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小恍惚 大事故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