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急诊护理安全管理
2012-01-26唐小卓
◆唐小卓 孙 洪 丁 虹
护理安全管理是急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急诊科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诊治、处置的场所,具有快速、艰巨、突发、不可预见等特点,是护理风险的高发科室[1]。随着患者自我维权意识及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急诊护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是急诊科管理者亟需解决的课题。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自2009年8月开始,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实践
1.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
除护士长进行质量管理外,科室还设立了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护士长外出及夜间的护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监控工作,确保科室各项核心制度真正落实。
1.2 加强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素养
1.2.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级别及工作年限的不同,制定培训计划,并建立培训手册,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及阶段考核结果。如心肺复苏术、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简易呼吸器、洗胃机、深静脉穿刺等常见急诊护理操作及急救技能的培训。
1.2.2 加强风险教育,强化法制观念 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及各种应急预案,将医疗护理法规知识教育与“三基”训练相结合,并严格考核,教育护士养成审慎、周密的工作作风[2],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提高其对风险的预见性。
1.3 强化分诊安全管理
急诊分诊工作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分诊护士应具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和急诊理念,具备丰富的急诊专业知识。我科分诊工作由工作5年以上、具备急诊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护士完成。分诊时,按伤情进行分诊,根据病情请相关科室及时会诊,以保证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要求分诊人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工作中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做好护患沟通,以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1.4 做好抢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管理
1.4.1 抢救药品 对抢救药品定点、定量、定查、定人管理。抢救药品统一包装,采用透明塑料盒,盒子上方、侧方粘贴药品的序号、名称、剂量;盒内每支药品空白处粘贴着红色失效日期;临近失效期药品用彩色皮筋缠绕瓶颈,提醒护理人员“先用”;药品按序号摆放(常用的药序号在前);毒、麻药品盒子右上方以“红五星”标记。同时,建立“抢救药品警示卡”和“抢救药品自查单”,药品要求班班清点交接,主管负责人和护士长每周交替检查2次并详细记录。
1.4.2 抢救仪器 急救室内配备急救推车、呼吸机、心电监护、吸氧、吸痰等装置。抢救现场要求紧张有序,急、稳、快[3],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急救仪器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并消毒。每台抢救仪器右侧有操作方法、保养方法、注意事项等,方便护理人员随时学习。每台仪器的外包上明显标识“完好备用”、“维修”、“保养中”等状态提醒护理人员。同时,建立抢救仪器使用、检查、保养登记本,确保仪器完好备用率达100%。
1.5 加强院外急救管理
我科承担院外救护任务,要求全科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通畅,由每班副班具体负责。科室制定突发事件和接收成批伤员救治方案及救治预案,每月组织一次救治演练并记录,由专家进行总结,发扬亮点,改进不足。
1.6 完善护理文书书写,确保书写质量
急救护理文书是医师观察疗效、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根据科室特点,制作并使用双联特护单,一份随病人到其他科室,一份科室留存。要求护理文书及时、准确,真实反映病情演变过程,禁止涂改和遗漏。每份特护记录单必须由安全管理小组查阅签字后方可出科。
2 结语
医学是高风险行业,急诊护理又处于风口浪尖。一念之差、一技之差都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甚至导致病人死亡[4]。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代表着医院质量管理水平[5]。把好护理安全关,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及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是急诊护理安全管理追求的现实目标。我科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由于管理得当、控制得力,几年来,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急诊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1] 周秀华,张 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2] 吴 红,陈艳萍,孙艳倬.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盲区的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学,2003,31(5):49.
[3] 曾小英.本院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管理的作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5):47.
[4] 甘日金.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J].医学文选,2006,25(4):807.
[5] 温冬娣.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探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