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管理伦理学课程框架体系的初探*

2012-01-26彭迎春王晓燕孙咏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卫生

彭迎春,王晓燕,孙咏莉,杨 瑾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只有坚持公平、公正、有利、效率的原则才能确保医疗改革走向成功。[1]新医改方案中首次提出:“切实有效地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这一系列重大理念的创新,标志着医改的总体思路已开始突破“经济–管理”的狭隘框架,是“医乃仁术”这一医学事业的本质在医改中的集中体现,[2]更明确地反映了社会对伦理道德所呈现的越来越强烈的呼吁与诉求。伦理学在制定卫生政策中的作用在于:承认确定道德风格,提供客观分析,加强批判研究,以及帮助维持平衡、协调的视角,从而在不断加大卫生投入的同时,通过校正政策,缩小不平等的差距。医疗卫生应当以伦理为主、经济为辅,伦理优先于经济。伦理原则在卫生改革中起着价值选择、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以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生命健康权利的实现。[3-6]

1 管理伦理学的起源

管理和伦理都是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管理是对客观规律与主观价值的整合活动,其本身的结构和内在要求决定了管理必然具有道德性。近年来,由于管理对象的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的加强,使管理与伦理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7]在管理实践方面,伦理在管理过程中的意义也已经取得了广泛认同。在西方,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到80年代的欧洲,为顺应这种趋势,管理伦理成为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管理学科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8]在管理科学这个学科门类中,管理伦理学是一个与企业管理学相类似的学科系组,有着很开阔的分化空间;在伦理学这个学科门类中,管理伦理学同经济伦理学、职业伦理学一样,也是有望不断分化发展的学科系组。[9]

2 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伦理学是管理学与伦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伦理学。该学科主要以管理学为基础,运用应用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来研讨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现象。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一切管理活动的价值判断与是非判断,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与管理的关系问题、管理者行为中的道德内涵、被管理者的行为道德内涵。

3 医学院校管理伦理学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2006年以来,针对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四年制),在第五学期(大三上)开设《管理伦理学》课程。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已学完基础课及公共课程,进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即将开始毕业实习的前期准备阶段,此时正是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判断及决策能力较为理想的时期。管理伦理的理论及规范的适时传输对于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管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医疗机构及卫生事业管理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从管理伦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与判断的能力,促使其在卫生决策及实践中将道德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有机结合。

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管理伦理学》的教材内容大都属于公共管理或企业管理领域,缺乏专门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学生合适的、规范化的教材。因此,该课程开设3年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没有一套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针对课程内容体系的合理布局,授课内容缺乏规范性及连续性,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进行主题讲座式授课,导致课程内容的随意性较强,整体授课效果不甚理想,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同时由于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渗透性太强等原因,师生对该学科构建的理论框架,管理伦理的涵义、构成及其本质,管理活动及方式的道德判断标准等问题很难取得共识,有些问题甚至处于存而不论或浅层次研究状态。而且,目前的授课方式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注入式为主,学生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只能以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为中心,变成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及创造性。

4 卫生管理伦理学课程框架体系构建过程的探讨

如何结合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在移植借鉴西方管理伦理理论的同时进行中国本土化,构建卫生管理伦理学的理论体系,注重管理伦理学内容的实用性及时效性;结合我国卫生政策中所涉及的伦理内涵,适当更新并补充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探讨学科建设及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卫生管理人才培养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管理伦理学课程时,有必要从以下角度对卫生管理伦理的课程内容进行构建与探讨。

4.1 管理伦理学发展历程的追溯与梳理

现有的为数不多的管理伦理学教材内容体例各异,多数是从宏观、微观、中观层面直接探讨管理伦理的问题,缺少对管理伦理基本理论及发展脉络的铺垫。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只有在让学生明确管理伦理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才能让其充分理解将管理伦理的理论引入卫生管理及卫生决策领域的必要。因此,为了培养医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有必要对管理伦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追溯与梳理。其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管理伦理研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进程及其进化的社会条件。同时研究有关管理伦理的各种普遍性、一般性、共同性问题。如,管理与伦理的同一性、管理的伦理价值、伦理的管理功能、管理伦理的内涵、管理伦理的演进发展机制、管理伦理实践的基本原则、管理伦理体系的构建、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等。

4.2 伦理学视角下的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价

针对卫生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其专业需求特点,应引导其对卫生管理及卫生政策领域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价值判断标准、资源配置的适当性等进行深入思考,以提高其将管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卫生领域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在构建管理伦理课程的框架体系之前,有必要对我国近年来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分析其中所渗透的伦理精髓,从公平、可及的角度探讨医改政策伦理、医院管理伦理;同时,可采取就地取材的捷径,回顾分析课题组历年来在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及管理伦理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的研究,探讨其中所涉及的伦理内涵。

4.3 卫生管理伦理学框架体系的探讨与构建

前述理论的复习、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结合具体卫生政策的分析评价,为卫生管理伦理学课程的内容的构建奠定了理论的框架和实践的基础。因此,可根据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实践经验总结,在移植借鉴西方管理伦理理论的同时进行中国本土化;在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及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卫生管理伦理的课程规范体系。

综上所述,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管理伦理学理论及学科体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将伦理学的理论精髓移植、引进并本土化,探讨适合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管理伦理学的课程知识结构,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卫生管理伦理学,促进这个新兴学科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其做出比较明确的科学定位,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通过课程框架体系的建设与研讨,可达到以科研提升教学,用项目凝练团队的效果。

[1] 张晓玥,张京平.对新型医疗改革的伦理再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133 -135.

[2] 孙福川,王莉媛.新医改与医德及其规范体系重构——论我国医德建设的大视野及其目前焦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3 -6.

[3] 刘典恩,郭健美,邵明远.医改与政府责任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20 -22.

[4] 泰玉明.惠及绝大多数人是医改全部价值追求的制高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12 -15.

[5] 樊民胜.卫生政策与医学伦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2):41 -43.

[6] 郑大喜.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应坚持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J].现代医院管理,2006,(3):1 -4.

[7] 高思宇,李君.管理伦理学的发展对策[J].商业文化,2008,(9):256.

[8] 郅庭瑾.论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缺位与现实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6,(10):5 -9.

[9] 王续琨,戴艳军.管理伦理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J].齐鲁学刊,2004,(6):132 -136.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卫生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