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圈理论视域下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研究*

2012-01-26官仲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化圈医学院校校园文化

官仲章

(温州医学院团委,浙江 温州 325035)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形态,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在医学生医学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学科单一,缺乏学科间的交流与渗透以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下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导致人文教育弱化、医德教育缺失。作为西方文化人类学传播论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文化圈理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医学院校校园文化,解决当下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文化圈理论概述

文化圈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德国文化传播学派的先驱拉策尔提出的“文化地理环境决定论”。1904年,弗洛贝尼乌斯、格雷布内尔和B.安卡曼分别就埃塞俄比亚和非洲文化圈与文化层发表论文。学术界认为,他们的讲演标志着文化圈研究的成立。[1]后来经过德国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奥地利民族学和语言学家施密特等学者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文化圈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不断有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文化圈这一概念。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文化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文化圈理论的介绍和评价方面,鲜有运用文化圈理论进行实证研究。进入21世纪,在文化圈研究上进入实证研究阶段,学术界运用文化圈理论特别是结合经济圈观点进行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实证分析。

国内关于文化圈的主要观点,既有相同之处,又各不相同。[2-4]

2 高校校园文化圈的内涵、结构及其特征

2.1 高校校园文化圈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圈是从属于社会大文化圈的一种亚文化圈,是具有相同文化特质的高校校园文化丛聚集而成的文化区域,具有完整的文化结构、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其完整性体现在,它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包含了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等各种文化形态。其个性特征体现在,其中的各种文化形态所共同具备的文化特质和各自的文化表现形式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从文化积淀来看,高校校园文化是与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一脉相承的,其发展过程就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不断积淀、发展的过程。其空间特征则体现在,它必须依存于特定的具体的校园空间。

2.2 高校校园文化圈的结构

高校校园文化圈结构取决于其内部的文化结构。根据文化的形态来划分校园文化结构,高校校园文化可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形成一个同心圆结构,其中精神文化为内核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中间层,物质文化为外围层。[5]根据校园文化的这一结构,高校校园文化圈的结构是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相互联结、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文化形态结构。

2.3 高校校园文化圈的主要特征

2.3.1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核心性,对其他文化产生向心力。

在高校校园文化圈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部分,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对其他各种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渗透作用。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以其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力量,引导、激励和约束每个集体成员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并影响着行为文化;行为文化反映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每个集体成员在物质文化的熏陶下和制度文化的约束下将精神文化内化为个人素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2.3.2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先导性,影响并先于其他文化的发展。

文化圈理论认为,文化圈的时间存在具有扩散性特征。这一特征反映在高校校园文化圈内,体现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先导性,表现为精神文化的发展影响并先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发展。如作为社会文化共同特质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影响校园精神文化,随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成各自的文化特质。

高校校园文化圈的结构及其特征表明,高校校园文化圈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与先导,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为表征的一种文化圈。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一定是先有精神文化,后有其他文化。只有当高校校园文化圈形成后,才表现为精神文化的核心性、先导性特征。

3 构建以医学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圈

当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表现在:首先,从校园文化整体来看,许多医学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为提升学校实力,往往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质文化的建设中,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系统实施。其次,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还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选择上。许多院校重视学校教学、科研设施的建设,甚至过分重视科研设施的投入,而忽视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的缺乏,致使作为精神文化外在表现的行为文化发展滞后,进而影响精神文化建设。再次,就精神文化建设本身而言,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文素质尤其是医德素养培养的缺失。

高校校园文化圈的结构及其特征,为构建以医学精神文化为核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协调发展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圈提供了理论基点,对于解决当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医学精神文化,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文化特质

首先,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方向,充实和完善医学精神文化。如果将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圈置身于社会大文化圈的语境下,它的文化特质包括共性特质和个性特质。共性文化特质就是社会文化圈内各种亚文化圈共有的文化特质。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圈的共性文化特质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科学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旗帜。[6]作为社会文化圈下的一种亚文化圈,医学院校理应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圈内各种文化的共同特质。

其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文化传统凝练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医学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凸显自身独有的文化个性。医学道德精神是医学院校医学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融医学道德精神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提升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医学素质有规范、引导、支撑和激励的作用。[7]要通过构建彰显医学精神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来凸显医学道德精神。

3.2 构建承载医学精神的校园物质文化,并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首先,把物质文化建设与医学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医学精神文化融入学校的物质文化,使学校的物质承载、体现医学精神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主要形式,校园建筑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符合学校办学特色,校园雕塑景观要和校园建筑融为一体,集中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如校史馆要全面反映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精神,校园人物雕塑可以选取医学名家,教学楼、道路、桥梁等校园建筑可以以医学名家和著名校友的姓名命名等,形成一种有医学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其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与校园行为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要融思想性与服务性于一体,不断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如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医学创业园、学生社区活动室等文化活动设施,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以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环境。

3.3 构建体现核心价值的校园制度文化,保障医学精神文化的群体认同

首先,围绕医学院校核心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科学的校园制度体系。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体现医学院校核心价值,就是要坚持以医学精神文化为导向,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结合起来,把“软文化”和“硬制度”熔为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皆容“合金式”规章制度。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还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建设一种富有人文情怀、和谐民主与团结协作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要与时俱进,注重制度创新,以适应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变化,确保制度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发挥制度文化的引导、保障和制约功能,保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体现医学精神文化。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所有师生员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学道德精神的认同,并使所有师生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学道德精神内化为自身素质,并外化为行为文化。同时,以制度的形式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经费、导向等方面的保障。

3.4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校园行为文化,为医学精神文化提供有效实现途径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要坚持在医学精神文化的引导下,全面涵盖各类行为文化,从而为医学精神文化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实现途径。首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医学院校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既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地方资源,传播医学院校精神文化,吸收地方社会和企业精神文化的优秀部分,又通过互派学者、联合培养、互派留学生、合作研究等方式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实践平台。围绕医学精神文化,着眼于思想性、教育性,积极开展格调高雅、健康向上、体现医学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志愿文化活动、艺术文化活动以及社团文化活动。重视医学生宣誓、护生授帽、医疗志愿服务等活动的特殊意义,积极培养医学生的崇高使命、职业操守与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充分利用临床实习、实践锻炼等实践教育环节,将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融入其中。

[1] 孟慧英.文化圈学说与文化中心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5,(1):179 -186.

[2] 孙慕天,刘玲玲.文化圈的规定和东北亚文化圈的研究[J].学术交流,1991,(6):1 -6.

[3] 刘敏中.文化结构论[J].学术交流,1990,(1):138-142.

[4]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20.

[5] 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 -85.

[6] 李照修.论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23-727.

[7] 李凤英,周庆华.融医学道德精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13 -114

猜你喜欢

文化圈医学院校校园文化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圈里事儿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