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加味内服配合火针治疗马牛五更泻
2012-01-26李晓慧王玉福
温 伟,李晓慧,王玉福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2.吉林省兽医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00;3.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 长春130000)
五更泻又称鸡鸣泻、黎明泻,其特征为黎明泄泻,肠鸣腹痛,泻后痛减,患畜每天五更时痛,肠鸣即泻。临床上多为脾肾阳虚,多见于老龄患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多年来,我们运用四神丸加味内服配合火针治疗马牛五更泻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病因
多由于久病及肾,或久泻不止,损伤肾阳,或继发于脾虚泄泻,或老弱体衰,或配种过度,或经产母畜,命门火衰,脾失温养,运化失常而发。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水谷精微,需要肾阳的温煦维系;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久虚,多损及肾阳,最终均可形成脾肾阳虚之证。
2 症状
表现久泻不止,特别是在黎明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粪完谷不化,腹部喜暖,形寒肢冷,耳鼻不温,皮温不整,腰膝酸软,行走缓慢无力,毛焦肷吊,精神倦怠,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脉沉细。经审因辨证属脾肾虚寒证型。
3 治疗
3.1 内服方选用四神汤(《证治准绳》)加味。方剂组成及用法:补骨脂(炒)120g、肉豆蔻(煨)60g、五味子60g、吴茱萸30g、附子30g、干姜30g、白术30g。水煎后,候温灌服,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若形寒肢冷等肾阳虚症状较明显,可酌加肉桂,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久泻不止,身体虚弱,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砂仁、升麻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腹痛明显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肾行气止痛。
3.2 火针选脾俞、肾俞、后海、百会、关元俞、后三里六穴。穴位定位及针刺手法:脾俞穴位于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火针直刺2~3cm;肾俞穴位于百会穴旁开6 cm处,左右侧各一穴。火针直刺3~4.5cm;后海穴位于肛门上、尾根下的凹陷中,一穴。火针向前上方刺入6~10cm;百会穴位于腰荐十字部,即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火针直刺3~4.5cm;关元俞穴位于最后肋骨后缘,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火针直刺2~3cm;后三里穴位于腓骨小头下方,趾长伸肌与趾外侧伸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火针直刺2~4cm。具体操作,可先将所选穴位消毒后,用碘酊做记号,然后将针尖及针身前部用棉花缠绕成松紧适当的枣核型,然后浸入植物油中,待油浸透后,将针尖部的油挤干,以便于点燃烧针。点燃后烧至棉花将要燃尽时迅速去掉灰烬,刺入穴位。
疗效判定:治愈:排便次数恢复正常,粪便成形,其余症状消失,3月后随访无复发;好转:排便次数基本正常,粪便基本成形,其他症状减轻,或因受凉及饮食不节而复发,但程度较前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近年来,我们运用四神丸加味内服配合针灸治疗马牛五更泻28例,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2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
4 讨论
五更泻是指在黎明之前这一特定时间发生泄泻而得名,属泄泻的一种证型,有腹部迫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的临床特点。大多为脾肾虚寒型,故用具有温肾健脾止泻之四神丸加味治疗。本方证由家畜体弱阳虚,命门火衰,不能上温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所引起。方中重用补骨脂温补肾阳,暖脾止泻,为主药;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湿,均为辅药;五味子酸敛固涩,涩肠止泻,为佐药;加附子、干姜增强温肾暖脾之力,白术健脾除涩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火针所选六穴具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是治疗脾肾虚寒泄泻的常用穴位。而火针能使针刺处的组织产生较深的灼伤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具有针和灸两方面的作用。实践证明,火针疗法对五更泻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刺前一定要将针体烧透,趁热急刺穴中并稍做捻转,可稍留针,起针后针孔用碘酊消毒,并用四环素等软膏剂封闭,以防止针孔感染。在施针时一定要将患畜妥善保定,选穴要准确,消毒须彻底。因火针对畜体的刺激较强,针孔周围组织受到的灼伤刺激可维持一周以上。所以施针的穴位针刺后需隔10d后再次施针。
实践证明,采用四神丸加味内服配合火针治疗马牛五更泻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大家畜的五更泻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