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胃承气汤实验研究与临床新用

2012-01-26张保国刘庆芳

中成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承气汤中医药肠道

张保国,刘庆芳

(1.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2.河南大学临床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调胃承气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证篇,由炙甘草、芒硝、大黄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泻热和胃、润燥软坚的功效。传统用于阳明病胃肠燥热证所致之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近年,人们利用现代医学的手段和方法对该方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并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将其运用于临床多科疾病的治疗。

1 实验研究

1.1 解热作用调胃承气汤具有解热作用。余林中等[1]通过内毒素家兔温病模型研究发现,调胃承气汤对其有抑制发热及解热作用,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升高效应有抑制作用,对内毒素引起的脑脊液前列腺素E2(PGE2)、环核苷酸(cAMP)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该方的解热作用与抑制内生致热原TNF-α产生及抑制中枢发热介质PGE2、cAMP合成释放有一定关系。

1.2 解毒作用实验表明,调胃承气汤对家兔内毒素血症有多方面的治疗及解毒作用。余林中等[2]用大肠杆菌内毒素(ET)静脉注射造成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调胃承气汤对模型动物的解毒作用,发现该方可抑制模型动物的发热效应,减少血浆ET水平,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脑脊液前列腺素E2(PGE2)、环核苷酸(cAMP)升高效应,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

1.3 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调胃承气汤有较为缓和的兴奋肠胃功能作用。宁康健等[3]通过研究大、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不同的剂量对兔离体十二指肠运动性能的影响,发现小剂量的调胃承气汤有兴奋肠胃的作用,大剂量则为抑制,其兴奋作用与芒硝的主导作用有关。解基良等[4]分别观察了大、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三种颗粒剂对小鼠胃肠推进率和胃肠容积变化及家兔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发现三种承气汤颗粒剂均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胃肠炭末推进率,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肠蠕动和肠腔压力,调胃承气汤药效高但作用时间短。王文永等[5]通过对调胃承气汤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发现该方中大黄与甘草、芒硝配伍后,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降低,减少对肠黏膜的刺激作用,从而使泻下作用缓和。

1.4 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调胃承气汤对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唐铁军等[6]通过自身粪便法制造里实证便秘NIH种小鼠模型证实,对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抑制作用强度为,大承气汤大于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又大于调胃承气汤。尽管调胃承气汤对肠道菌抑制不如前两者,但对肠道厌氧菌的恢复有一定作用,更有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1.5 清洁肠道作用调胃承气汤在引起腹泻的同时,可起到清洁肠道的作用。张阳德等[7]将调胃承气汤用开水泡服,同时术前1 d进定量流汁,作为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经镜下高频电切肠息肉术前净肠常规方法。对于不同年龄组的用药量、流汁量、采取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选优。通过628例临床验证,结果清洁度I级者578例(92.04%),取得满意效果。提示此法可作为结肠检查及手术前清洁肠道的常规方法,亦可用于钡灌肠照片前的准备。

1.6 其他调胃承气汤还具有改善肠道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抗菌、利胆、利尿、增强免疫的作用[8]。

2 临床新用

2.1 用于肠道清洁在进行肠道清洁准备时服用调胃承气汤,清晰度高,效果最好,是最佳的肠道清洁方法。陈声凤[9]选择150例需做肠道清洁准备的病人随机分成A、B、C 3组各50例。A组采用清洁灌肠,B组采用泡服调胃承气汤,C组采用口服甘露醇。比较3种肠道清洁法的效果。结果3种方法比较,泡服调胃承气汤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法(P<0.05)。

2.2 治疗慢性胰腺炎张来义等[10]选择慢性胰腺炎患者47例,在采取戒烟酒、清淡饮食的同时,治疗组24例用调胃承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煎服,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23例用多酶片、奥美拉唑、维生素B12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2例,总有效率60.87%(P<0.01)。

2.3 治疗肠梗阻王菲等[11]选择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例,急性假性结肠梗阻9例),在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氯化钠溶液低位灌肠及维生素B6穴位注射、针灸等保守治疗同时,行口服或胃管灌注调胃承气汤煎剂。结果除1例切口全层裂开住院时间35 d外,其余34例住院时间为7~10 d,平均11 d。

2.4 治疗急性阑尾炎张玉兰等[12]选择急性阑尾炎67例,治疗组35例采用调胃承气汤加减煎服,对照组32例予以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3 d为1个疗程。患者若症状体征持续加重即转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治愈22例,总有效率为80.3%(P<0.01)。

2.5 治疗中风急性期陈菊华等[13]选择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吸氧、调控血压、改善脑灌注、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控制颅内压、保护胃黏膜、防治继发感染、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胃承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煎剂。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8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基本恢复6例,总有效率80.0%(P<0.05)。

2.6 治疗便秘韩宝茹等[14]选择老年性便秘患者30例,用调胃承气汤水煎后滤取药汁200~300 mL,将芒硝入内溶化,每日2次,一般服药2~3剂后便即松软,再服3~5剂(减少芒硝和大黄药量),巩固疗效。结果本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姚宗英[15]选择证属急性痰热腑实证中风便秘患者69例,在西医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基础上,用调胃承气汤加减煎服,结果显效52例,总有效率92.8%。

2.7 治疗肺心病合并肝损害朱渊红等[16]选择肺心病合并肝损害患者54例,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小剂量强心剂和扩血管药、利尿剂及营养支持、维持水电介质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其中治疗组27例加服调胃承气汤煎剂,对照组27例单用上述西医疗法。2组患者治疗2周后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ALT、AST改善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而TBIL变化2组无明显差异。

2.8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解新科等[17]选择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62例,应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综合治疗。其中治疗组32例在此基础上用调胃承气汤随证加减,水煎取汁保留灌肠,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西医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治愈21例,死亡7例,4例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照组完全治愈3例,死亡18例,9例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P<0.001)。

2.9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王尧[18]选择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或合并少尿倾向患者22例,在给予补充血容量、纠酸、利尿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调胃承气汤煎服或灌肠。结果全部患者药后排大便时间最短约30 min,最长约7 h,大便通利后少尿随之改善,较快进入多尿期,尿蛋白在服药2 d内开始阴转,尿素氮5 d内恢复正常。

2.10 治疗夏季鼻衄刘文君[19]治疗夏季鼻衄患者120例,用犀角地黄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剂。第2年夏秋再服20剂。结果以2年无复发为痊愈,本组痊愈68例,有效4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7.5%。

2.11 治疗急性有机磷及毒物中毒王照程[20]选择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用复能剂解磷啶,抗胆碱药用阿托品、小剂量东莨菪碱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胃承气汤煎剂灌服。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75.00%(P<0.01)。2组洗胃至首次大便时间、洗胃至神志转清时间、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恢复天数等,P<0.05。张晓菊等[21]选择安定、来苏儿、氨茶碱、农药中毒者共24例,用大黄粉10 g,生甘草10 g,水煎后加入芒硝10 g,对以上病例进行洗胃后胃管注入调胃承气汤煎剂导泻,快者2.5 h,慢者4 h即可泻下。

2.12 治疗荨麻疹刘金荣[22]选择多类型荨麻疹患者共72例,均采用饭前口服调胃承气汤150 mL,服后4 h接服白虎汤50 mL治疗。经服药1~3剂后,患者皮疹和瘙痒均完全消失。约有近半数患者服后即停止发痒,最快1 d,最慢7 d。随访总有效率为97.3%。

2.13 其他用调胃承气汤原方或其加减方,还可治疗鹅口疮、产后尿闭[23],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24],顽固性呃逆[25],阴吹[26],传染性软疣[27],燥咳[28],奇形斑[29],小儿川畸病[30],流行性结膜炎[31],上呼吸道炎症、龈络肿痛出血、日晡热甚、痔疾出血[32],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大叶性肺炎、肺气肿之便难、产后脘腹痛、小儿口腔溃疡[33],胃石症[34],黏连性肠梗阻[35],绦虫病[36],高尿酸血症[37],散发性脑炎[38],阳明头痛[39],烂喉丹痧[40],斑疹(热毒内蕴、肠燥腑实型)[41],腑气不通咳嗽[42],胃津亏谵语症[43]等证属阳明胃肠燥热所致的多种病证。该方煎剂外用熏洗或涂擦可治疗血栓性外痔[44],稻田皮炎、慢性湿疹、疥疮[45]等。另外,调胃承气汤还可用于急性胰腺炎[46]、晚期消化道肿瘤[47]、急性心肌梗死[48]等急腹及危重症的辅助治疗。

3 方剂评述

调胃承气汤与大、小承气汤合称三承气汤,均为《伤寒论》方剂,其中调胃承气汤的作用是“和胃泄热”。现代研究表明,调胃承气汤有抗菌、解热、解毒,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增加肠蠕动和肠腔压力,使肠道厌氧菌恢复,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其腹泻作用可作为清洁肠道的常规方法。另有一定的利胆、利尿、增加免疫等作用。因而本方已成功运用于多种热势亢盛而有腑实之急重症、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此外,凡因胃肠燥热所致的内伤杂病,通过缓下热结,通泻大便,其病证均可明显得到改善。

[1]余林中,黄泳,吴锐.调胃承气汤对家兔内毒素温病模型的解热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3(3):26-27.

[2]余林中,黄泳.调胃承气汤对家兔内毒素血症的解毒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6):347-382.

[3]宁康健,徐志勇,吕锦芳.三种承气汤对兔离体十二指肠运动性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2):79-80.

[4]解基良,田在善,吴成中.三种承气汤冲剂对实验动物胃肠功能影响的观察与比较[J].中国中西结合外科杂志,1996,2(5):355-357.

[5]王文永,刘莉,刘东新,等.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5):8-10.

[6]唐铁军,别平华.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2):104-105.

[7]张阳德,张时绥,沈立荣,等.调胃承气汤及流汁配方净肠研究[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6,11(3):299-301.

[8]哈小博.漫谈调胃承气汤[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4):29.

[9]陈声凤.调胃承气汤在肠道清洁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94-95.

[10]张来义,陈海,李树纲.调胃承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24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9):45-46.

[11]王菲,黄鹏九,蔡英.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50-7751.

[12]张玉兰,张玉芝.运用通腑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65.

[13]陈菊华,张元兴,徐舒.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急性期4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1):28-29.

[14]韩宝茹,张春英,王玉芝,等.调胃承气汤治疗老年性便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4):639.

[15]姚宗英.调胃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痰热腑实中风便秘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2):10.

[16]朱渊红,朱东,蔡宛如,等.调胃承气汤治疗肺心病合并肝损害27例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2,2(1):63,65.

[17]解新科,罗世杰.泻下护阴治乙脑-附32例重症乙脑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函授,1995(4):20-21.

[18]王尧.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用调胃承气汤的体会[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2(3):120.

[19]刘文君.犀角地黄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夏季鼻衄12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4):40.

[20]王照程.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360-362.

[21]张晓菊.张瑞霞.调胃承气汤对服毒病人的导泻初探[J].四川中医,1996,14(1):37.

[22]刘金荣.调胃承气汤合白虎汤治疗荨麻疹72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Z1):141.

[23]崔素芝,李付强.调胃承气汤治验3则[J].国医论坛,1999,14(4):12.

[24]罗中秋,罗辉.通腑化瘀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5):31.

[25]张树本,张前梅.顽固性呃逆治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42.

[26]韩桂茄.调胃承气汤治阴吹[J].黑龙江中医药,1988(1):48-49.

[27]池辰兴,刘亚娴.调胃承气汤加味治疗传染性软疣[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2):35.

[28]曾荣修.调胃承气汤治疗燥咳[J].四川中医,1985(12):12-13.

[29]程自正.调胃承气汤加味治愈奇形斑症[J].陕西中医,1998,19(8):360.

[30]马文红.马百平运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9,27(2):7-8.

[31]张宁杰.调胃承气治目赤[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2):35.

[32]本刊编辑部.调胃承气汤临床新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5):16.

[33]王紫阳.调胃承气汤临床运用体会[J].江苏中医,1995,16(8):37-38.

[34]李欣,关昕,李荣才.调胃承气汤治疗胃石症[J].中医药信息,1988(2):37.

[35]田文波.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腹腔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7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5):47-48.

[36]纪建文,瞿忠灿.自拟槟瓜调胃承气汤治疗绦虫病8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22.

[37]魏文浩,解红霞,李耀辉.姜良铎教授应用通下法与承气汤类方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0,3(3):218-220.

[38]丁德正.三承气汤在精神疾病临床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34-137.

[39]林士毅.经方治验三则[J].江西中医药,2008,39(11):51-52.

[40]王隆.烂喉丹痧治验举隅[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1):711.

[41]魏文浩.姜良铎教授辨治斑疹10法[J].河南中医,2007,27(12):15-16.

[42]林伟.运用《伤寒论》方辨证治疗儿童咳嗽验案5则[J].江苏中医药,2011,43(9):59-60.

[43]韩延华,姜勋.《伤寒论》中的泻下剂及其配伍规律浅析[J].河南中医,2010,30(9):833-836.

[44]端玉清.调胃承气汤加味外用熏洗治疗血栓性外痔[J].北京中医,1999,14(2):11.

[45]李宁义,周九如.调胃承气汤外用举隅[J].吉林中医药,1991,(4):33.

[46]张向东,李继武.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6):147.

[47]陈玉.调胃承气汤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35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4):197-198.

[48]袁平霞,赵卫.血府逐瘀汤合调胃承气汤治疗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48例[J].陕西中医,2005,26(7):634-635.

猜你喜欢

承气汤中医药肠道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
《温病条辨》大、小、调胃承气汤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