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2012-01-26吴晓贤

综合智慧能源 2012年1期
关键词:奉贤凝聚力文化

吴晓贤

(上海奉贤燃机发电有限公司,上海 201403)

1 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概述

1.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理解企业文化应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1)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

(2)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

(3)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

(4)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员工则必定会自觉遵循。

1.2 企业凝聚力

所谓企业凝聚力就是一个企业具有的优良素质所形成的吸引力。具体地说,企业的凝聚力能使企业内部的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并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

只有增强企业凝聚力,才能不断补充企业劳动力。企业的发展和其凝聚力是互相影响的,企业有了凝聚力,才能存在和发展,企业的发展又增强了凝聚力。反之,企业缺乏凝聚力,要生存和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增强企业凝聚力意义重大。一个企业只有努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2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近公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称,该系统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关于企业经营者希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达到的目的”,居于首位的选项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比重为86.1%,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2.1 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凝聚人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和内容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能够培植先进的企业理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充分融合,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显著,从而达到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激励人和凝聚人的目的。

首先,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形成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社会政治属性和企业生产经营固有的特点,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党委部门的“单打独斗”。而企业文化具有直接作用于生产经营的特点,能够赢得行政领导和行政部门的关注,从而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其次,企业文化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以企业文化为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寓教于乐的形式,扩大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上海奉贤燃机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奉贤发电公司)已于2009年年底形成了“奉贤燃机,奉献价值”的文化理念体系,但这只是一个起步,还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宣贯,将理念根植于每个员工心里、脑中,并将之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去。2012年以来,奉贤发电公司选取合适的场所,制作企业文化理念宣传牌、灯杆旗等,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宣贯工作中,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企业价值观,采取党总支、党支部理论学习和员工月度学习等方式,逐步使企业文化学习制度化,使全体干部员工认清了形势,凝聚了人心,初步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2.2 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凝聚人力

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随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无数企业管理案例证明,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经济奇迹,但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撑,终究不会长久。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文化为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文化能够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引导员工尽快适应新形势,积极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更新,尽快成长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其次,企业文化通过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打好基础,凝聚起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很难参与市场角逐,更难于在竞争中求得发展。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拥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员工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促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基础,规章制度是手段,只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于管理的全过程,就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力量,这样,企业就会朝气蓬勃,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2.3 提升企业形象,营造与众不同的企业氛围,凝聚人气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面对压力,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成员,应对各种可能的外部环境。通过良好的行为、体验,给社会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不断提升企业形象,让企业被市场所认识与认可,使企业长久不衰。

首先,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内部成员团结一致,凝聚士气。优秀的企业文化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使之乐意成为该企业的一员,并做到齐心协力为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也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人心齐,泰山移”,毫无疑问,一个企业士气旺盛,则企业凝聚力就强,就能较好地适应外界变化,处理好内部冲突;企业成员对企业及企业领导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企业的目标就能得以实现。

其次,企业文化所固有的特征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激发员工士气。企业文化所展现的远景目标能够鼓舞和激励员工,召唤及驱使人向前,激发员工内心有意义的价值。员工在远景目标的召唤下,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在有伟大远景目标的企业中工作,会产生一种引以为豪的感情。

再次,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相互信任、融洽沟通的氛围。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是企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必须要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而企业文化实现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信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里被当作“主人”来对待,有一种暖融融的温馨,充满了人情味。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员工心情愉悦,工作起来自然更有干劲。

奉贤发电公司从领导班子到普通员工,都时刻保持危机感,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勇于创新,眼光长远。在脚踏实地抓好内部管理创新的同时,不断拓展企业发展项目,牢牢抓住后世博时代上海全面建设郊区新城这一机遇,利用公司地处南桥新城的优势,于2010年3月全面启动南桥新城能源中心项目前期工作。2011年9月29日,上海市发改委下发沪发改能源〔2011〕123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南桥新城能源中心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将该项目列入上海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上海市2012年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经过科学论证,确定建设2套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建成后将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燃料,向南桥新城及周边工业区集中供应蒸汽、热水并制冷,实现热、电、冷三联供。项目采用的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是目前技术最先进、一次能源利用率最高的热电设备,其热效率可达80%。同时,能源中心项目运营后将替代南桥新城及周边地区近300余台效率低、污染重的工业供热锅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每年可节约标煤3.00 万 t,减少 CO2排放 12.40 万 t,减少烟尘排放1.22万t,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奉贤发电公司还预留了三期再建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座雄伟的现代化花园式能源中心将拔地而起,成为现代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标杆。与此同时,奉贤发电公司时刻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力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担负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组织募捐、无偿献血、送温暖慰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服务和回报社会,并将“关爱社会,乐于奉献,共担华电责任”作为员工守则中的重要一环,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培养“心系社会、扶贫济困、营造和谐”的高尚品德,全面塑造和提升了企业形象,企业在上海地区的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

3 结束语

笔者坚信,一个企业只要有内涵丰厚隽永的企业文化,即使某一天企业所处的业态和环境发生改变,企业文化却能永远灿烂,照亮企业的前途,支撑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中流砥柱。奉贤发电公司一定能在企业文化的深入建设推进中,积极践行“奉贤燃机,奉献价值”的企业理念,走出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1]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 C波勒斯.基业长青[M].真如,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丁远峙.管理方与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3]刘如钦.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J].现代企业,2005(7):45-46.

[4]廖水香.浅析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J].商业研究,2002(6):146 -148.

猜你喜欢

奉贤凝聚力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奉贤第一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年味里的“虎文化”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为全球城市建设奉献奉贤新高度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