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全面育人价值探析
2012-01-25张冬梅勾正刚
张冬梅,勾正刚
(1.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新形势下,国家教育部正式颁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为:在着力提高学生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河北北方学院认真贯彻执行《纲要》精神,切实发挥高校教书育人功能,学校共青团组织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切入点,拓宽高校素质教育途径,积极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全面育人模式的构建,以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和谐统一。
一、高校全面育人模式的内涵
为明确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胡锦涛同志强调:“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学之大,首先在于伟大的精神。当代大学生在新时期应继续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高校教育必须将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谐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系统,三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理论体系的传授和共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第二课堂既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1]。作为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高校第二课堂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现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塑造人格品质、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育人作用日益显著,第二课堂已成为高校全面育人模式的重要环节。在近期的一次针对河北北方学院150名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的《河北北方学院大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中,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方法分别为:A.班级开展班级民主生活会(15.38%)B.网络论坛(14.10%)C.开放讲座(7.85%)D.思想政治课(23.08%)E.寓教于乐活动(40.21%)F.其他(7.22%)(见图1)。这表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群体喜好的是创新、是出奇、是很大程度的自命不凡,他们最忌平庸、老调,所以极容易对抗传统教育形式[2],而以多种形式活动为重要载体的第二课堂,一改枯燥、单一、说教的教育手段,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因此,高校应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引下,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制度保障与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作用,动员广大师生运用专业特长,构建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等6个系列的德育工作框架,形成以丰富社会资源和活动为载体,多形式、开放性、成系列、重实效的第二课堂项目体系,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技能、心理素质、责任意识、创新精神等,进而完善中国高校的全面育人模式。
图1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方法情况调查
二、目前中国大学生现状及育人模式的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高校育人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总体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积极思考国家前途与个人成功的辩证关系,具备较强地使命感,渴望成才,立志献身事业,报效祖国。但是在社会消极因素的冲击下,某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错位和扭曲,主要表现在:
(一)政治信仰迷茫
在调查中,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结果分别为:A.共产主义(66.67%)B.宗教(7.69%)C.没有明确政治信仰(25.64%)(见图2)。表明个别学生对共产主义信念、任务不明确,关注度低,个别学生加入党团组织动机不纯,仅为积累个人资本或单纯追求荣誉。
(二)诚信意识淡薄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分别为:A.从没做过(42.42%);B.没什么,自己也做过(24.36%);C.为了升学,可以理解(31.18%);D 无所谓(2.56%)(见图3)。的确,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存在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玩世不恭,重利轻义等现象,体现了学生基本诚信等道德素质的缺失。
图3 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看法
图2 大学生信仰情况调查
(三)心理素质欠佳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加之当代城市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小依赖性较强,抗挫折能力较弱。通过关于大学生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发现有11.4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表现为男生强于女生,农村学生强于城市学生,但农村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的比例较大。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存在诸如高校服务意识缺乏,教育与实际生产、生活脱钩,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等不足,成为制约高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马克思一再强调“人始终是主体”[3](P130)。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应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体系向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模式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个性发展。
三、高校全面育人模式构建的有效措施
高校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多年来,河北北方学院团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阵地的育人作用,深入开展“双服务”育人工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单一、呆板,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会使学生在被动枯燥的学习中弱化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动力。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势,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作用[4]。河北北方学院以“爱国、爱校”为主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爱国、爱校教育贯穿于各种学生活动之中,倡导学生从身边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爱校的实际行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人文关怀,诚实守信,敢于担当,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2009年在学校主校区搬迁过程中,志愿者协会自发提出“我与学校共发展”的倡议,秉承纪律、责任、团结的原则,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互谅互助、服从安排,协助学校有条不紊地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整体搬迁工作,印证了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主人翁责任意识与认同感的作用。同时,学校注重发挥张家口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有的教育功能,并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白求恩精神”,倡导广大师生讲求奉献、艰苦奋斗。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河北北方学院校团委组织开展学党史、地方史、学校史的“三史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张家口、爱校情怀,激励学生奋发成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建设贡献力量。此外,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准则,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劳动技能,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
高校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在“双服务”育人工程开展过程中,河北北方学院校以“挖内涵、树特色、创精品”为指导,努力打造第二课堂品牌,提升活动内涵,将学生活动与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搭建实践平台,做到学以致用。校团委组织的创业计划大赛、理学院的家电维修、法政学院的法律援助、医学院的义诊等一些活动的持续成功开展,使广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得以发挥,实现运用专业、体验专业、提升专业的良性互动。张家口城市“三年大变样”成果展示期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协助市政府做全程导游讲解服务,在短时间内接待市民达数万人次。学生满怀对“第二故乡”的爱,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使市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我是张垣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活动的成功得益于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于专业素养的认识,明确了“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理念。目前,各二级学院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特色的品牌第二课堂活动,共同打造“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格局,为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三)强健体魄,净化心灵
精神科学教育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5](P73)以无偿志愿服务、文体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通过服务基层、融入社会的亲身实践,举办篮球赛、足球赛、拔河、跳长绳等群众性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在集体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班集体凝聚力,进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会与人沟通,相互尊重,实现普遍的人文关怀。
全面育人模式的建构必须依据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应更好地立足校园,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机制,合力构建全面育人体系,为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应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迎接挑战,真正履行一名高校学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厚德、远志、笃学、创新”的理念,为探索高校全面育人模式的新途径作出积极贡献。
[1] 林丽,任安经,袁文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素质与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5):420-421.
[2] 建国.论素质教育[J].山东高教,1999,(4):48.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严军.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
[5] 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