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FD的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质量改进——以《质量管理》课程为例
2012-01-25张其春
张其春
(福建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系,福建 福州350108)
课程是组成高校教学的最基本单元,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载体,保证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而课程教学质量优劣的评判主体是学生。目前,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仅考虑在校生的意见,忽视了已经就业学生群体的反馈信息,导致教学评判标准与社会经济需求严重脱钩,教学反馈信息失真,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改进效果。质量机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一种基于顾客需求的结构化产品开发方法[1](P3-17),本文将 QFD 方法应用到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改进过程中,以福建工程学院《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为例,以在校修读学生和已经就业学生为顾客,采用问卷调查、面谈法、亲和图、PDCA环等质量工具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质量需求信息,然后以此构造教学质量设计和教学模块配置质量屋,确定关键的质量要素[2]。通过多次征求多方意见,制定针对重点质量元素的解决措施,全面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为其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经验借鉴。
一、顾客需求调查与分析
根据IS09000:2005标准的定义,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课程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本课程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保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以处理实际问题,达到授人以渔的目地。然而,由于在校生对社会需求缺乏全面理解,仅仅将在校修读该课程的学生作为顾客进行需求调查,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因此,本课题通过调查《质量管理》课程在修学生与已毕业学生来全面掌握顾客对课程教学的需求信息,从而为课程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本课题针对在校修读学生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出46份),而对已毕业学生则先向笔者近3年指导过毕业论文的学生(共18人)发送电子问卷,让其转发给其他同学,类似于滚雪球调查。问卷设计既有封闭式问题,也有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5级评判。最终共回收纸质问卷46份,电子问卷78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共112份。邀请部分学生和课程组教师对这些问卷信息进行整理、讨论,并进行必要补充,从而达到对课程需求的系统把握。然后利用亲和图对信息进行汇总、归类,将这些需求信息按照戴明PDCA质量环划分为4个层次[3],即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监控和教学反馈提升4个阶段,具体需求如表1所示。
二、课程教学质量设计
课程教学质量设计的具体工作是把教学质量需求转换成教学质量特性,将顾客需求质量目标内化为教学质量要求,从而形成教学质量设计。前者是学生表达的需求,而后者则是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对策。教师从课程教学需求出发,提炼出教学质量特性,经过分类整理得到教学安排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衔接性、匹配性、时效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手段的的先进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互动性,考核方法的多元性、灵活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教学评价的全员性,教学督导的全程性等14个教学质量特性。用课程教学需求与教学质量特性作为两个要素构造教学质量设计的质量屋,如表1所示。邀请部分学生、课程组教师以及督导组老师参与评分,确定出课程的质量需求与质量特性的相关关系,得到相关关系矩阵,然后再计算绝对重要度及其相对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发现,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以及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的重要度排在前5位,这5个方面是质量保证的重点方向和质量特性的控制目标。教学质量特性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功能模块上来,而教学功能模块是由各个教学元素组成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将质量特性目标配置给教学功能结构模块及其各个组成单元。
表1 课程教学质量特性矩阵
三、课程教学功能元素设计
课程教学功能结构质量配置的目标是将教学要素质量特性转化为对应的功能模块特征,确定各功能模块质量保证的重点方向和质量特性的控制目标[4]。在这一阶段,工作的核心就是将各功能结构模块尽可能地细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单元。根据以上14个教学质量特性,参照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质量管理》精品课程网站,设置该课程的教学功能结构模块,构成教学措施特性与教学功能结构模块的关系矩阵;然后,用重要度映射算法,将质量特性重要度变换成功能结构模块内部元素重要度,这样课程教学质量特性就转化为具有可操作的各个功能模块内部元素,如表2所示。重要度数值大的教学模块(教学功能元素)表明其与教学质量特性关系密切程度高。按照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各教学模块组成元素以及教学模块的重要度大小,将各教学模块按重要度数值进行排序可以看到:教学方式模块>教学条件模块>考核方式模块>教学评价模块>教学内容模块>教学计划模块。因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条件的丰富化两个方面。从教学模块的各组成单元来看,课堂授课、案例讨论、参观实习、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软件平台、校内实训、实验与实践报告、学生评价、实际应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位居重要度排名的前11位,说明这些教学元素与教学质量特性密切相关,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也是获取课程教学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
四、课程教学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机能展开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现质量特性的技术需求设计管理控制措施。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各教学功能模块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将各功能模块目标展开到具体的解决措施上来。根据表3的教学功能结构模块配置矩阵的计算结果,结合该课程的性质以及本校该课程的建设状况,对重要度排名靠前的关键教学元素设置目标,并提出保证措施,如表3所示。这样,学生对课程的质量需求就完全转化到操作性强的各功能单元的改进上来,针对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也使得改进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整个过程的实施。
表2 课程教学功能结构模块配置矩阵
表3 课程教学功能元素目标及实现措施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为课程教学改进提供了方向和依据。但是,由于调查的顾客仅仅是学生,对顾客需求的把握可能还不够全面。另外,随着课程教学保证体系的完善,课程需求、课程教学质量特性以及教学功能模块之间的相关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建立动态的信息反馈渠道,形成一套完整的动态循环机制,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 熊伟.质量机能展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胡剑波,梁工谦,刘伟.质量功能展开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99-102.
[3] 丁善婷,钟毓宁.基于QFD的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J].中国质量,2008,(10):33-37.
[4] 邓超,侯开虎,魏同涛.基于QFD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