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寄生虫病标准作用为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而努力——第六届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工作盘点
2012-01-25官亚宜,周晓俊,汤林华
第六届卫生部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概况
为了健全卫生标准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部于2006年11月将全国地方病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调整为全国地方病标准委员会和全国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第六届卫生部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4月30日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寄生虫病原生物实验安全、寄生虫病原检测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审查和宣贯工作。
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共有委员16名,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秘书长1名、单位委员1名和11名委员。秘书处人员4名。
标委会工作成果
标准研制和发布
2008年以来,承担标准制修订项目12项,发布14项(见表1)。
GB 26345-2010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
该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有关专家起草,2010年颁布,2011年5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标准的颁布对于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以及落实2010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内容上,该标准不但设置了达到“控制”和“消除”疟疾发病情况的要求,而且为了保证实现这些指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全面、有效落实和达标的真实、可靠,设置了主要措施(如发热病人血检人数)的工作指标;并为保证在达标后监测工作的长期、有效实施,还提出了对疟疾防治专业人员、档案资料的要求。该标准发布后,起草人员通过在杂志上进行解读,借助全国性会议、培训班等进行广泛宣贯,充分保证了该标准的推广,使之成为促进我国开展疟疾消除工作的规范。
WS 321-2010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
图1 寄生虫病标准体系框架图
该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温州医学院有关专家起草,2010年6月2日颁布,12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本标准规定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依据、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新发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自2006年以来,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福寿螺、淡水虾等引起多地出现暴发,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关注,卫生部领导曾就此作出重要批示。标准委员会及时将该标准的制定列入工作计划,并积极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人员最大限度地将科学研究成果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实践相结合,为规范诊断,早期发现病例和及时、正确的救治奠定了基础。该标准发布后,标准委员会邀请主要制标者在学术杂志上解读标准,同时利用举办全国性会议以及举办全国性的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与监测培训班等机会,进行广泛宣贯,充分保证了该标准的推广及实施。
基础研究工作
寄生虫病标准体系研究
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明确寄生虫病卫生标准的工作内容,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多次组织专家研讨,最终确定了寄生虫病标准体系的架构和组成 (详见图1)。
对国际国外标准的研究及参与相关活动情况
多年来,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积极发挥专家的作用,关注跟踪国外同行业标准的发展和修订情况,重点关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寄生虫病标准的更新与发布工作。如在制定《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时,紧密结合WHO新近发布的《疟疾消除指南》中的标准要求,仔细研究其相关指标确定的依据与可行性,以保证标准既与国际接轨,反映我国的科研成果与水平,同时又能适应我国的疾病控制和消除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标准委员会的有关专家积极参与WHO有关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包虫病、旋毛虫病的相关学术交流与培训,追踪学科的发展,不断提高标准的研制水平。
其他
1.标委会委员积极收集、整理国内外卫生标准相关信息,在9部专著(译著)中均有所阐述和涉及。包括:
1)周晓农主编. 寄生虫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汤林华主编. 中国嗜人按蚊生物学与防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周晓农主编. 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技术规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汤林华主编. 输入性疟疾的诊治与管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
5)闻礼永主编. 儿童寄生虫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6)周晓农总编. 寄生虫病检测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汤林华、许隆琪、陈颖丹主编.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8)汤林华、官亚宜主译. 压缩疟疾版图-消除疟疾的策略、技术与管理.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9)汤林华、官亚宜主译. 压缩疟疾版图-消除疟疾决策者指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2.协助其他标准委员会完成与寄生虫病相关标准的意见征询。
积极协助其他标准委员会并组织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有关专家对《食品中蛔虫卵检测方法》、《食品中旋毛虫检测方法》、《食品中囊尾蚴检测方法》、《食品中姜片虫囊蚴检测方法》、《食品中弓形虫检测方法》和《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进行审读,同时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
宣贯工作
为使已颁布的标准能够被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利用网站、新闻媒体、杂志、社区,开展咨询和标准宣传活动。
1.建立了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网站,定期更新工作动态和相关标准信息,架起标准制定者、标准执行者以及二者与大众间的信息沟通平台,提高标准知晓度和影响力。
2.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标准,如结合2012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消除疟疾,履行承诺”,在“输入性疟疾防控对策研讨会”上,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接受媒体采访,宣传《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和《疟疾诊断标准》;在社区设点宣传寄生虫病标准,发放相关宣传材料2000余份;开展常规电话咨询工作。
3.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除了宣传标委会的工作外,重点结合寄生虫病防治需求,解析已颁布的标准条款。2008年以来,就《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疟疾诊断标准》、《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包虫病诊断标准》、《黑热病诊断标准》、《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标准》等多个标准向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的业务骨干等近千人介绍标准知识和标准条款,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标准的认识与理解,为在工作中正确运用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
4.此外,积极参与2011年9月由卫生部主办的标准宣传周活动,制作展板、提交相关报告等。
5.其他。
表1 已颁布寄生虫病标准一览表(14项)
配合《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旋毛虫病的诊断》、《囊尾蚴病的诊断》、《带绦虫病的诊断》、《并殖吸虫病的诊断》的颁布,标准委员会积极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有些已发表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等杂志上,使更多的人了解标准的制定原则、依据和标准的要点,提高对标准的认知,为在卫生工作中贯彻落实与执行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1.发挥标准委员会的作用,做好卫生标准的咨询和通报工作,增强卫生标准工作的透明度。加快标准制定和颁布的速度,以适应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2.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创造条件和采取措施鼓励、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3.重视信息交流,开展有针对性的标准化和标准制定工作的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标准的制修订水平;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对标准的应用、实施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估,保证标准的先进性、适应性。(文 / 官亚宜 周晓俊 汤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