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魏氏梭菌和李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
2012-01-25刘贵巧
王 燕 刘贵巧
(1.河北省平乡县畜牧水产局,平乡 054500;2.河北省巨鹿县畜牧水产局,巨鹿 055250)
2012年6 月,河北省平乡县某獭兔养殖大户发生了一种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确诊为兔魏氏梭菌和李氏杆菌混合感染。笔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控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诊疗效果,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共饲养獭兔1 600多只,2012年6月15日早晨,饲养员在喂料时发现有20多只幼兔流鼻液、精神萎靡,不愿走动、拒食,有一只头歪向一侧,在原地转圈;另外还有2只表现为震颤、翻滚、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在清扫粪便时,发现拒食的这些兔粪便呈黄绿色或带有血样胶冻的棕褐色,甚至黑色,且有特殊恶臭味;大群兔粪比平常的要小、干、硬且带尖。打扫圈舍时发现兔粪乌黑发亮。
2 剖检变化
剖开腹腔可闻到特殊腥臭味、胃内有未消化的饲料,胃底部大面积黏膜脱落,有大小不等的溃疡。肠内充满气体和胶冻样液体,肠壁变得极薄,大肠内有黑绿色水样稀粪,并有腐败气体,黏膜充血和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膀胱无尿或有少量血样尿液。实质脏器有针尖大的黄白或灰白色坏死灶,胸腔和腹腔内大量积水,心包积液。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料涂片
无菌采取病死兔的肝、脾、肾、脑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呈V型或平行排列的小杆菌和一些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3.2 细菌培养
将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恒温培养36 h,长出黑色、边缘发绿的菌落和边缘有溶脂环的灰色半透明圆屋顶状菌落。
4 诊断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剖检变化和临床症状确诊为该兔群发病为魏氏梭菌和李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驱除鼠类,合理搭配饲料,粗纤维不可缺少。搞好饮食卫生,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5.2 疫苗注射
定期注射家兔三联苗(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兔瘟三联苗),仔兔断乳后进行第1次注射,以后2次/年。
5.3 患兔隔离,用具消毒
将病兔隔离治疗,对圈舍、兔笼、水槽、料槽等用3%的来苏儿水严格消毒。
5.4 预防给药
全群投药,用沈阳科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欣科普康(主要成份:5%氟苯尼考)拌料,连喂5 d;再用大连三仪集团生产的唯泰C102(主要成份:乳酸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拌料,连喂7 d。
5.5 给药治疗
出现症状的兔用恩诺沙星(2.5 mg/kg·bw),加20 ml的生理盐水对病兔进行静脉注射;同时用50%的葡萄糖(20 ml)和维生素C 注射液(2 ml)各1支静脉注射(严重者采取腹腔注射)。1次/d,连用3 d。同时,增效联黄片1片/kg·bw和大黄苏打2片/kg·bw,碾碎加水灌服。2次/d,连用3 d。1周后该兔场未出现新病例,病兔逐渐康复,完全控制了该病的发展。
治疗3 d后,畜主反映,病兔精神好转,采食量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大群再未出现类似病兔。分析此次发病原因是由近期天气骤变,饲料部分发霉变质等综合因素引起的。防治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防疫制度,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从而控制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