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大鲵养殖现状调查
2012-01-25胡海学钟元召王元庆
胡海学 钟元召 王元庆
(陕西省城固县兽医站,城固 723200)
1 概述
大鲵又叫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2 大鲵价值
2.1 医学研究
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2 中草药
大鲵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现代临床观察发现,大鲵具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对贫血、霍乱、疟疾等有显著疗效。其皮肤分泌物具有止血的效果,娃娃鱼软骨中硒含量很高,娃娃鱼尾部油很丰富,是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利于手术病人的术后恢复和保健,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作用,娃娃鱼受惊后的皮肤分泌物对烧烫伤有奇效,也可以用于美容,其胶原蛋白含量不仅高,关键是与人体皮肤无排异性。
2.3 营养食品
大鲵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其肉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科研证明大鲵所含营养非常适合婴幼儿的成长。长期食用有利于婴幼儿的大脑和身体的发育,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一种不可多得营养全面动物性食品。
3 汉中气候特点
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4℃。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 m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 000 m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这片被巍峨秦岭和苍莽巴山环绕的盆地,被长江两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滋养的秀土,虽然位于中国西部,但却拥有与江南同样的秀色,是一处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风水宝地。汉中生态环境无比优越。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区内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以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很适合大鲵的生长繁殖。
4 汉中大鲵养殖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汉中已有人工野化驯养大鲵。由于当时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人工繁殖技术还没突破,因而养殖规模很小,处于探索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后,大鲵养殖得到了突破性发展。到2009年汉中大鲵养殖以达到100万尾以上,占全国养殖量60%。2010年6月,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授予汉中市“中国大鲵第一乡”称号。一跃成为全国大鲵养殖的主产区。同时汉中大鲵养殖,科研已成为全国的风向标。汉中的大鲵养殖以分散、小规模为主。大鲵养殖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
4.1 探索期
上世纪末,随着改革放的纵深发展,东南沿海和海外市场的需求,野生的大鲵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虚高不下,很多不法分子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惜铤而走险,贩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从中谋取暴利。野生大鲵急剧减少,市场需求节节攀升。为了解决供需矛盾。迫切需要人工繁殖大鲵。于是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成功,并迅速传播。
4.2 抄种期
2000~2007 年,随着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汉中的大鲵养殖也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大鲵商品苗的价格也达到了顶峰,一苗难求。最高商品鱼高达3 500元500 g,10 cm左右的鱼苗也被炒卖达到2 000元1条。价格的攀升,非理性的发展,有胆量的炒家乘机很赚了一把。到了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爆发了。全球的经济就像得了瘟疫一样。大鲵养殖在不可幸免中跌到低谷。商品鱼一夜之间无人问津,价格由原来3 000多元/500 g跌倒350元/500 g,缩水9倍,鱼苗价也掉到60元1条。
4.3 合理回归期
2008~2012 年,大鲵价下跌使人们开始思考、犹豫。很多人在观望,这时有头脑、有远见、有胆量者在大鲵前期养殖中尝到甜头的人瞄准了大鲵繁殖市场,他们开始大规模的建立育种场。大量收购成年大鲵。新一轮抄种又开始了。悄悄的大鲵市场又回暖了。逐渐的价格上涨了。于是又一轮的养殖高峰来临了。这次农民跟风思想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到2010年汉中大鲵养殖已突破170万尾。总量占到全国第1。被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授予汉中市“中国第1大鲵之乡”称号。这期间大鲵商品鱼最高被炒到1 500元/500 g。刚孵化出的鱼苗就高达700~800多元1条。好景不长。2011年消费市场的低迷;大鲵下游产品缺失;农户养殖技术缺乏;传染病流行,死亡率升高;鱼食成本上涨;养殖风险加大。商品鱼价格逐渐下跌。好多养殖户又被套牢。到笔者发稿时商品大鲵已跌破500元/500 g。而且还有下跌的趋势。大多数养殖户又亏本了。
5 存在问题
5.1 农民的养殖技术参差不齐
养殖户以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养殖中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达到10%左右。还有管理不善,使用泥浆、化学药剂污染的水。
5.2 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知识
过多投食,或者池里的水太深,或者消毒药液浓度过大。
5.3 违背大鲵生长特性
脱离大鲵生长规律,长期让大鲵生长在水中,使之长期不见光照;人工升温,打破了大鲵生长规律。笔者认为,适当的给大鲵采光,1 d弱光照射1~2 h。修建池子时要留一高出水面1~3 cm平台,有利于大鲵在干处休息。而不是长期坐水牢。要选用低毒药液做为消毒液,严格控制用量、用药次数。
5.4 大鲵粪便无害化处理缺失
可以用建沼气池对排污发酵处理,以免二次污染,人为带菌和交叉感染。
5.5 大鲵市场营销策略
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保障信息畅通。广大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全国大鲵的动态,培养大鲵经济人,使商品大鲵创出品牌,有一个稳定价格。
5.6 招商引资
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来汉中发展大鲵的深加工,开发药用价值和美容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核心的竞争力。5
5.7 农民大鲵养殖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的跟风
杜绝大鲵养殖的炒作行为。
5.8 化学消毒药的使用
化学消毒药是一把双刃剑,有很好的消毒和防腐作用。同时,对动物机体损伤很大,长期使用可造成大鲵死亡,和药物残留超标,影响大鲵的品质。可选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药熬水浸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