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7月国内外大宗饲料原料市场分析

2012-01-25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中国饲料 2012年16期
关键词:港口大豆月份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一、国内玉米价格温和上涨,美盘玉米期价飙升

(一)美国玉米大幅减产,国内玉米长势尚好进入7月份,炎热干燥天气仍在持续,玉米生长状况急转直下,优良率下滑历史最低水平。美国气候状况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玉米主产区的降雨量仅为正常水平的55%(当月的降雨量与30年平均降雨量的比值),7月份为正常水平的61%。玉米主产区6月份平均气温比正常水平高1.0摄氏度(当月的气温与30年平均气温的差值),比7月份高3.4摄氏度。高温和干燥天气持续,给玉米和大豆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截至8月5日,美国玉米作物优良率降低至23%,远低于上年同期60%的水平,是198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由于美国玉米大幅减产情况的发生,国内外对于中国玉米产量前景更加关注。

7月份,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降水偏多,总体墒情较好。目前东北多数地区玉米已完成抽雄-吐丝,进入产量形成关键的灌浆期。在总体状况良好情况下,玉米生长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7月底8月初台风“达维”、“苏拉”和“海葵”相续袭击沿海省份,辽宁、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部分玉米倒伏;二是近期东北地区雨水较常年偏多,局部地区玉米长势过旺,存在低温寡照,积温不足的情况;三是7月中下旬以来东北、华北地区降雨频繁、温度适中,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粘虫的集中迁入和发生为害。8月上旬,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吉林长春、四平、吉林、松原、白城,河北廊坊、唐山、保定、沧州、秦皇岛,北京,天津,山西晋中等地粘虫灾害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对玉米、谷子、水稻等作物丰产带来严重威胁。8月10日农业部公布,初步统计,粘虫灾害全国发生面积超过3000万亩,其中内蒙古发生面积约800万亩,河北省发生面积约990万亩,天津市发生面积约70万亩,北京市发生面积约46万亩,吉林省发生面积约180万亩,山西省发生面积约187万亩。

(二)7月份贸易企业库存逐渐消化,深加工龙头企业库存锁定 7月份以来东北地区贸易企业出库积极性明显提高,原因一是4~6月份,玉米价格上涨缓慢,贸易玉米仓储、利息、损耗等费用则不断增加,贸易玉米利润空间不增反降;二是进入7月份,各地气温升高、雨水增加,玉米存储难度明显增加;三是随着玉米储备轮换工作的逐渐启动,后期玉米价格涨幅有限,甚至不足以弥补仓储、利息、损耗等费用的增加,贸易企业开始主动降低库存,目前大型企业库存情况接近或略低于往年水平,部分中小贸易商已经清库;四是深加工企业库存充裕,许多龙头企业已经锁定新粮上市前的玉米库存,后期采购步伐预计放缓。

(三)港口玉米库存缓慢下降,市场需求略有恢复 7月份,受企业库存逐渐消耗后补库增加、饲料企业采购恢复的影响,港口玉米成交价格持续走高,南北港口倒挂现象扭转,北方港口贸易平仓量逐渐增加。东北产区集港粮源减少,北方港口库存季节性下降。截至7月底,北方港口玉米总体玉米库存在184万吨左右,较6月底下降46万吨,但仍较去年同期高出17万吨左右。

7月份,广东港口饲料企业采购有所增加,港口日出货量较6月份明显增加。截至7月底,广东港口玉米总体玉米库存在20万吨左右,较6月底下降10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截至7月底,广东港口玉米小船板成本=2500(现货平舱)+38(大船运费)+32(港杂)+5(损耗)=2570 元/吨(容重新国标670以上,水分14.5%以下),南北贸易利润30元/吨左右,南北港口倒挂现象扭转,有利于刺激贸易商的平仓积极性。

截至7月底,美国向中国出口的2011/12年度玉米累计销售量为524.93万吨,其中尚未装船的进口玉米量为74.55万吨,向中国销售2012/13年度玉米86.13万吨。6月份累计装船约60万吨,7月份累计装船约63万吨。预计在7~9月份进口玉米单月到港量均在50~60万吨。新季玉米收获前,饲料企业和贸易企业进口的美国玉米将陆续到港。

(四)产区玉米价格温和上涨,港口玉米价格涨幅较大 7月份,国内玉米市场需求缓慢恢复,港口玉米价格上涨较快。截至7月底,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玉米出库价为2300元/吨,较6月底上涨6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玉米出库价为2350元/吨,较6月底上涨40元/吨;松原地区玉米出库价为2320元/吨,较6月底上涨20元/吨;四平地区玉米出库价为2360元/吨,较6月底上涨5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玉米出库价为2400元/吨,较6月底上涨60元/吨。

7月份,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小幅上涨,主要原因是贸易玉米成本随时间推移小幅上涨。截至7月底,山东滨州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到厂价格为2390~2420元/吨,与6月底持平;潍坊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到厂价格为2500元/吨,较6月底上涨10元/吨。石家庄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入厂价格为2340~2360元/吨,与6月底持平;秦皇岛地区深加工企业入厂价格为2390元/吨,较6月底上涨30元/吨。

7月份,港口玉米价格整体涨幅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库存大量消耗后,企业采购增加,推动港口玉米价格上行。截至7月底,北方港口贸易商玉米收购价2460~2480元/吨,较6月底上涨80~90元/吨,平仓价 2490~2510元/吨,较 6月底上涨70元/吨;广东港口东北玉米成交价2590~2610元/吨,较6月底上涨110~120元/吨。

(五)DDGS供应减少,价格顺势上涨 7月份,受豆粕等蛋白饲料价格飙升支撑,加上前期酒精企业开工率下降,DDGS供应减少,库存逐渐消耗和饲料养殖企业采购有所增加影响,国内DDGS价格顺势上涨。吉林地区低脂肪DDGS(脂肪含量4%~6%)出厂价在2100~2150元/吨;高脂肪DDGS(脂肪含量8%~10%)出厂价在2250~2300元/吨,较6月底上涨200元/吨。目前,黑龙江地区低脂DDGS出厂价2000~2050元/吨;高脂DDGS出厂价2150~2200元/吨,较6月底上涨200元/吨。另外,美国玉米受干旱影响,价格飙升,进口DDGS价格也出现上涨。目前山东青岛港口进口美国DDGS价格为2410元/吨左右;上海港口进口美国DDGS价格为2440元/吨;广东黄埔港口进口美国DDGS价格为2440元/吨;均较6月底上涨100元/吨左右。而远期9月份船期CNF报价飙升至410美元/吨以上,理论计算完税成本2830元/吨以上,10~12月份船期价格也在400美元/吨以上,完税后成本2760元/吨以上。预计DDGS进口将受到明显抑制。

(六)美国玉米优良率持续下滑,玉米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 7月份炎热干燥天气继续施虐美国玉米主产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定为自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美国玉米优良率持续下降,美国农业部玉米生长进度报告显示,截至8月5日当周,美玉米优良率为23%,去年同期为60%。CBOT玉米期货9月份合约价格一路飙升至824.50美分/蒲式耳,超过2008年12月份合约的799.25美分/蒲式耳及2012年7月份合约的799.75美分/蒲式耳,成为新的历史高点。7月下旬,美国作物带天气略有改善,但干旱对玉米作物的损害已难挽回。

自7月份开始,美国农业部和其他市场分析机构纷纷下调美国玉米单产水平。美国农业部在8月份供需报告预测2012/13年度玉米、大豆将大幅减产,这是美国农业部调查了约2.7万种植农户,并在主要农业州进行单产测试后的最新预估。报告显示,美国2012/13年度玉米单产预估为123.4蒲式耳/英亩,连续第3年下滑,比正常单产低25%。美国2012/13年度玉米收割面积预估8740万英亩,较7月份下调150万英亩。干旱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绝收,弃收面积扩大。美国2012/13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107.79亿蒲式耳,约2.74亿吨,为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较7月份降低21.91亿蒲式耳,约5565万吨。

二、国内新麦价格逐渐上涨

(一)收储企业积极收购小麦,农民并未惜售小麦 从6~7月份小麦收购量看,今年农户并未出现严重的惜售心理,季节性地在6~7月份大量售粮。随着托市收购启动,贸易商和制粉企业的收购力度逐渐加大,小麦价格上涨。按照以往年份的经验,进入8月份小麦上市数量将有明显减少。市场普遍担忧今年夏粮增产的程度,小麦是增产还是减产,应该在8月份显露出来。受灾相对严重的江苏省和安徽省,近期小麦收购进度已经开始明显减缓,市场转向重点关注其他省份的收购进度。在面粉企业收购量增加以及托市收购库存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小麦上市减少很可能刺激价格上涨预期。

(二)饲料企业小麦需求增加 尽管饲料消费旺季不旺,饲料企业也开始加大小麦采购力度。一是河北、河南两省的玉米小麦价差在200元/吨以上,而山东地区玉米小麦价差在350元/吨左右;二是6月份以来豆粕价格上涨超过1000元/吨,小麦蛋白含量高优势得到增强;三是江苏、安徽两省部分地区小麦遭受赤霉病,但对饲料企业的小麦采购影响并不是很严重。在较大的成本优势下,饲料企业小麦替代比例保持较高水平,饲料企业对小麦采购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华北黄淮地区部分大型饲料企业的小麦库存水平有所提高,其他销区也开始逐渐接受新小麦。

(三)预计8月份小麦价格将继续上涨 8月份,预计小麦价格将继续上涨。第一,新产小麦收购工作已经展开一个半月左右,目前农户销售小麦高峰期已过,后期出售小麦数量将转向平稳或者下降。部分收储企业反应,收购粮源已经有所减少。一般年份农户在9月份学校开学之前有变现高峰,今年的情况估计有别于常年。部分省份的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已经达到了之前预期。第二,需求将逐渐回暖。8月中下旬起制粉企业开工率将逐渐提高,提高空间较大,对小麦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第三,市场看涨预期增强。一是目前距国家公布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还有2个月左右时间,市场普遍预期小麦最低收购价将大幅提高;二是目前由于小麦托市收购量已经较大,贸易商收购心态逐渐转向积极;三是很多贸易商坚持认为今年部分地区小麦减产。

最近小麦价格跟随玉米和大豆非常紧密,因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数量增加以及小麦出口前景看好。“跟随”情况估计还会维持1~2个月,如果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小麦也将跟随,如果玉米和大豆价格下跌,小麦就会成为领跌品种。焦点为国际市场小麦。由于大量饲料小麦来自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市场非常关注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小麦产量是否继续下降。

三、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豆粕价格大幅上涨

(一)7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进口成本继续提高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87万吨,较6月份的562万吨增加2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35万吨增加52万吨,连续第5个月增加,是我国单月大豆进口量的第二高位。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591.2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约4470元/吨,较6月进口均价588.7美元/吨上涨2.5美元/吨,连续第5个月上涨。今年1~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49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907万吨增加585万吨,增幅为20.1%;平均到港价格为560.2美元/吨,同比降低2.7%。2011/12年度前10个月 (去年10月至今年7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985万吨,较上年度同期的4370万吨增加615万吨,增幅为14.1%。

(二)预计8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将出现下降

根据进口大豆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统计,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在480万吨左右,较7月份的587万吨减少107万吨,这是我国大豆进口量在连续5个月增加后首次出现下降,预计9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继续下降至400万吨左右。2011/12年度前10个月(去年10月至今年7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985万吨。依此推算,本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我们预测的58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0多万吨。监测显示,7月份沿海地区油厂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由于近期进口大豆压榨效益较好,预计8月份油厂开工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月底沿海港口和油厂进口大豆库存量将下降至600万吨左右。

(三)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豆粕价格大涨 过去两个月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不断上涨,7月下旬CBOT大豆期价创下了1777.75美分/蒲式耳的历史最高纪录。虽然近期美国大豆产区出现降雨,大豆价格略有回调,但仍徘徊在历史高位。8月10日CBOT11月合约大豆期价收于1640美分/蒲式耳,较6月初上涨30.4%,较今年初上涨34.5%。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不仅带动了国内大豆和植物油价格上涨,更是导致国内蛋白粕价格飙升。监测显示,7月31日沿海地区豆粕出厂价格为4100~4450元/吨,较6月初上涨了1000元/吨左右,两个月累计涨幅超过30%。

我国进口大豆全部用于压榨,占大豆压榨总量的比重已经高达95%。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大豆进口成本不断提高,在豆油价格受到供给充裕抑制,难以大涨的情况下,直接推动国内豆粕价格大幅飙升。此外,随着饲料需求的扩大,在其他蛋白粕产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最近几年豆粕消费每年平均增加300万吨,豆粕已经占到我国饲料养殖行业蛋白粕消费总量的72%。生产成本提高和消费需求增加不断推高国内豆粕价格。

受进口成本不断提高的影响,预计下半年进口大豆到港量将会减少,后期国内大豆压榨量很可能会下降,而国内豆粕需求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将有可能导致国内市场豆粕供给呈现偏紧状况,豆粕价格继续维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四)6月份美盘大豆期价大幅上涨,现货价格跟盘上涨 受美国大豆产区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的影响,7月份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全线上涨的美盘大豆期价领涨。监测显示,6月29日CBOT 11月合约大豆收盘价为1427.75美分/蒲式耳,到7月31日收盘价上涨至1640.0美分/蒲式耳,当月累计上涨幅度高达14.9%,7月23日盘中曾一度创下1691.5美分/蒲式耳的历史新高。

7月份国际市场大豆现货价格跟盘上涨。监测显示,7月31日,9月船期的美国大豆到我国口岸C&F报价为688美元/吨,较6月底的621美元/吨大幅上涨67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5180元/吨左右;9月船期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对我国的C&F报价分别为697美元/吨和693美元/吨,较6月底分别上涨71美元/吨和86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分别为5250元/吨和5220 元/吨。

四、国内大豆和植物油供应充裕,价格涨幅较小

受美国中西部粮食产区旱情持续发展、大豆产量大幅下降的影响,7月份美盘玉米、大豆和豆粕期价均创下历史新高,国内大豆和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全线上涨,但受国内供应充裕的影响,价格涨幅明显小于豆粕。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上半年我国进口植物油380万吨,同比增加60万吨;进口大豆2905万吨,同比增加534万吨;进口油菜籽154万吨,同比增加122万吨。上半年我国进口植物油以及进口大豆和油菜籽折油合计增加200多万吨,而国内植物油消费增加只有50万吨左右。从供需情况看,上半年国内植物油和大豆供应呈现过剩的局面。第二,监测显示,截至到7月底,国内大豆库存量高达2000万吨左右,植物油库存量高达900多万吨,基本可以保证国内油厂4个月的压榨需求和食用油消费需求。即使下半年大豆和植物油进口量减少,只要国家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将部分临时存储大豆和植物油投向市场,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国内大豆和植物油供应充裕,贸易商不敢大量囤积,进口商和加工企业销售意愿较强,市场对后期植物油和大豆价格看涨预期不强,制约了大豆和植物油价格的上涨幅度。

监测显示,7月底沿海地区一级豆油价格集中于9500~9600元/吨,较6月底上涨450~550元/吨;沿海港口24度棕榈油价格集中于7600~7700元/吨,较6月底上涨50~100元/吨;长江流域四级菜籽油价格集中于11000~11200元/吨,较6月底上涨400~500元/吨。7月底黑龙江地区大豆收购价格集中于4280~4340元/吨,较6月底上涨150~200元/吨;沿海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集中于4700~4750元/吨,较6月底上涨350~450 元/吨。

今年南美和美国大豆产量大幅下降,后期全球大豆供应将呈现偏紧的局面,加上8月份是美国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市场对天气的炒作仍将会继续,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猜你喜欢

港口大豆月份
1-6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3574.8万t 同比下降4.4%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港口上的笑脸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