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鸭发生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2012-01-25范增锋
范增锋
(福建省连江县丹阳畜牧兽医站,连江 350503)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桨膜炎,是由鸭巴氏杆菌(即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雏火鸡等禽类,临诊以眼、鼻分沁物增多、共济失调、抽搐或歪头斜颈和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橐炎及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一旦发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当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现将我镇某专业户饲养美国枫叶鸭发生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发病情况
201 2年2月13日,我镇某专业户从泉州某种鸭场调回1500羽美国枫叶鸭苗,当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饲养到16日龄时发现几羽鸭减食、蹲伏缩颈,个别扭颈歪头,到了18日龄大群发病,其患病鸭180羽,死亡96羽,畜主用青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治疗无效,19日龄患病鸭增至257羽,死亡75羽。
2 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表现精神沉郁、困倦、少食或不食,眼角、鼻腔流出粘性分泌物,咳嗽、拉黄白色或淡绿色稀粪、不愿走动、拥挤成堆、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张嘴伸脖,病情严重的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跛行,一侧或两侧脚瘫痪,大多数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如摇头、扭颈、转圈或倒退,最后抽搐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发病鸭4羽、死鸭4羽,主要可见于广泛的全身性浆膜纤维素性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包可见点状出血,常与胸壁粘连、肝脏肿大呈橙红色,实质较脆,极易剥离;脾脏肿大,表面呈大理石样;胆囊胀大,充满浓稠胆汁;气囊壁浑浊,有纤维素性絮状渗出物;伴有神经症状的病鸭表现为脑膜炎和脑实质充血;皮下组织出血,有多量渗出液。病程较长者,其心包囊有淡黄色纤维素性物充填,使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膜;部分患鸭鼻窦可见大量干酷样蓄积物。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培养
取肝、脾组织分别划线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双糖铁琼脂斜面、血琼脂平板和普通营养肉汤,在蜡烛罐内37C°培养48小时。其结果:麦康凯琼脂平板不生长,双糖铁斜面是奶油状小菌落,生长贫脊,普通营养肉汤稍微混浊;血琼脂平板生长较好、稍突起、有光泽的奶油状菌落。
4.2 涂片镜检
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无运动性、用碱性美兰染色,多呈两极浓染。
4.3 生化实验
菌不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不发酵乳酸、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甘露醇阴性。
4.4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法作药敏试验,该菌对先锋霉素、利福平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林可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5 诊断
5.1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和实验实室检查。诊断为鸭疫巴氏杆菌病。
5.2 类症鉴别:该病在病理剖检时应与雏鸭大肠杆菌病相区别: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肝脏病理变化主要是其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膜,而雏鸭大肠杆菌病剖检其肝脏严重充血、出血,表面是一层黄色或乳黄色纤维素性膜。
6 防制措施
6.1 立即隔离发病鸭,深埋或焚烧死鸭,清洗鸭舍、食槽、饮水器和运动场,并用菌毒灭(1:300)进行全面消毒,同时注意禽舍的通风和温湿度,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6.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发病鸭选用先锋霉素V治疗,按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整群鸭用利福平按0.1%拌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3d,同时用电解多维饮水,连用3d。
经采取上述措施3d后,该群鸭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死亡减少,疫情得到控制,除治疗期间死亡患鸭28羽、淘汰病重鸭35羽外,其余逐步恢复正常。
7 小结与体会
7.1 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鸭群避免拥挤、潮湿、应激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流行地区要采用在雏鸭料中添加抗菌素药物等办法来控制该病的发生,不同年龄的鸭群应分开饲养,不要混养。由于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因此,必须做好鸭的防寒保温工作,保持鸭舍通风,地面干燥,饲养密度适宜,该专业户饲养的鸭群就是因为鸭舍潮湿、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而引起发病的。
7.2 养鸭户在饲养过程中要认真观察鸭群的变化,尽可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做好尽快淘汰患鸭,并作出正确诊断,以便制定有效合理的的防治方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损失。
7.3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鸭舍要彻底清洗、消毒,空栏30d后方可使用,不从该病流行地区引进鸭苗,鸭苗应在6~10d龄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多价灭活苗或鸭传染性浆膜炎高免卵黄抗体皮下注射,2ml/羽,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7.4 该病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中应做药敏试验,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并保证疗程充足,方能治愈。
7.5 在诊断上,注意将该病与鸭大肠杆菌病、鸭流感、番鸭呼孤病毒病、鸭副伤寒等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