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肝素钠治疗眼睑黄色瘤
2012-01-25袁进萍张彩霞孟彤云
袁进萍 张彩霞 孟彤云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门诊,宁夏 银川 750001
黄色瘤是脂质代谢障碍的皮肤病,好发于眼睑称睑黄色瘤。好发于下睑内侧皮肤,下睑多于上睑,单发或多发,双侧对称,眼睑黄色瘤在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以往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但复发率高,并可留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且费用高。局部注射肝素钠治疗黄色瘤,可改善黄色瘤局部微循环,消除局部组织内脂肪颗粒,使之恢复正常皮肤。我院于2010年始应用肝素局部注射32例,57只眼,取得良好的效果,治愈率达100%,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57眼,其中男2例3眼,女30例54眼,年龄16~68岁,平均52.6岁。单眼发病7例,双眼发病25例,4例患者为单眼多发病灶。所有患者中除4例7眼为术后复发者,其余均为首次就诊患者。黄色瘤范围最小5× 3mm,最大15×7mm,病程3~36个月,平均22.4个月。
1.2 方法
患者治疗前询问过敏史,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控制血压至正常范围,详细记录瘤体位置、大小、隆起度及颜色。注射前检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 (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O)以及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正常者方可进行注射治疗。用75%酒精在黄色瘤局部消毒后,用TB注射器取2500单位肝素钠注射液0.3ml,皮内注射。注射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使全部黄色瘤轻隆起成为桔皮样变为准。每次注射量不超过0.2m l。注射时切忌注射过深及过量以免引起出血及眼睑水肿。每周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个别未愈者可继续重复治疗。
1.3 效果判定
黄色瘤颜色变浅、变平为好转。黄色瘤消退,皮肤恢复到正常颜色为治愈。
2 结果
本组32例,57处黄色瘤局部注射肝素钠后均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100%。注射1~2次后可见效,黄色瘤开始是黄色变淡,以瘤中央明显,可逐渐呈花斑块状,并有色素沉着,与正常皮肤交界的黄色瘤周边部分消退较慢,一般需治疗1个疗程左右,瘤体的颜色才能达到正常皮肤颜色。注射后部分病人有轻度的眼睑水肿、皮肤轻度发紫,2~3天均可消退。黄色瘤较小的注射5次即可治愈,黄色瘤较大,或既往经过其它治疗 (冷冻、激光、手术)后复发的需1~2个疗程。本组32例中有2例治愈后半年复发,原部位的黄色瘤又隐约可见,颜色较淡,仅需再注射2~3次即愈。
3 讨论
3.1 黄色瘤的发病机制
黄色瘤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类脂样物质在皮肤组织中的沉积,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刘竞等调查了1 728人,认为此病发病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1,2],可同时伴有高血脂、糖尿病、血管硬化等[2,3]。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中有大量黄瘤细胞和一些黄瘤巨细胞 (Touton),亦即吞噬了脂质的组织细胞,也可证实黄色瘤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从本组化验结果可以看出,黄色瘤的发病与LDL-CHO升高关系更为密切。在临床上化验LDL-CHO比T-CHO更为重要。
3.2 肝素钠治疗黄色瘤的可能机制
肝素钠系自猪肠系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于粘多糖类物质。最早肝素来自肝脏故名为肝素,它是一种体内外抗凝剂。肝素对脂肪具有清除作用,因为肝素可促进脂蛋白酶 (或称清除因子)的释放[4],该酶催化与乳糜有关的甘油三酯水平,使甘油三酯水解成游离脂肪酸而进入组织,肝素可降低血粘稠度,其轻微的血管舒张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据此我们推测治疗黄色瘤的机制可能系改善了黄色瘤局部的微循环,清除了局部组织内脂肪,使真皮内的黄瘤细胞脂肪得以清除,从而恢复到正常皮肤。因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故病人在治疗前应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有出血疾病倾向的病人慎用。
以往对黄色瘤的治疗方法多采取手术切除。瘤体较大术后有瘢痕,病人不易接受。本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受。药量小,对全身无毒副作用,可重复注射,值得推广。
[1]刘竞,刘玉凡,吴广钧.1728人中眼睑黄色瘤调查.实用眼科杂志,1992,10(2):126.
[2]毛文书主编.眼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4.
[3]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2.
[4]〔英〕D.R.劳伦斯,P.N.贝内特著.于毓文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