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英语翻译特点略谈

2012-01-25丁冲彭锐邹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译作英语翻译

丁冲彭锐邹阳

1.湖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65

中医英语翻译特点略谈

丁冲1彭锐1邹阳2

1.湖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65

中医;英语翻译

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关注,但世界各国学习中医的学生,受英译资料的限制,无法获得充足的信息,在中医英译中存在的“乱译”、“误译”现象,给人们造成了误解,也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制约了中医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规范中医英译工作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翻译虽重在实践,但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现行的中医翻译活动中,许多译者往往借助诸如汉英中医辞典或手册,加上自已的理解和习惯去释义和翻译,而不是按照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要求来再现原文信息,离“信、达、雅”的标准相距甚远。大部份译者是不懂专业的英语翻译工作者或是懂中医但缺乏翻译技巧和外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医医生,他们不重视其译语是否合情(中医的实际情况),是否合理(翻译的理论),造成中医翻译界存在种种混乱现象。例如“气”是中医学中最常见的词之一,它既有功能之“气”,也有物质之“气”,还有精气、宗气、元气、真气、营气、卫气等等。有的词典把它翻译为“energy”,有的译成vital energy,还有的译成“Qi”。而energy根本无法表达中医“气”的内涵。再如“心开窍于舌”有如下译法:The heart opens into the tongue;The tongue is the orifice to the heart;The heart opens to the tongue.the tongue as the window of the heart;The heart has its specific body opening in the tongue;The heart reflects on the tongue.按中医的原意,“心开窍于舌”就是说心脏的一些生理和病理状况在舌头上有所反映,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舌的变化对心脏做出诊断。由此可见其译法的混乱程度,这样的译本叫非中文读者困惑。因此作为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在中医翻译活动中,有必要首先了解中医英语翻译的一些基本特点。

1 仿造化

所谓仿造,指的是在翻译原语的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换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即词素或词。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名词术语的内涵均与现代医学有较大的差异。尽管在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方面,中医的一些名词术语与现代医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在含义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但在其他方面却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英语中找到中医名词术语的对应语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仿造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事实上,早期的译者一开始便有意无意地采用了词层仿造法(也叫词层翻译)来翻译中医的名词术语,例如:heat toxin(热毒)、fire toxin(火毒)、dampness toxin(湿毒)等等。英语中有heat,fire,dampness,toxin这些单词,但却没有heat toxin,fire toxin这样的概念。仿造翻译就是借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单词来表达中医特有的概念。亦即通过对英语已有单词的重新排列组合向英语语言输入中医特有的概念和表达法[1]。

2 定义化

中医用语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浓缩性强。但在翻译时,却很难采用相当单位的英语词语将其表达清楚。于是,翻译变成了解释,即用英语给中医概念下定义。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symptoms and signs对于这样一些英语翻译的中医术语,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方法予以简洁。“辨证论治”目前常见的译法有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和treatment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等不同形式。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在这个术语中“辩”、“证”和“治”是核心概念。目前“辨”一般译作differentiation或identification、“证”习惯上译作syndrome或pattern、“治”通常译作treatment。只要这三个核心概念翻译一致且整个术语的结构比较简洁,即基本达到了术语翻译的要求。

3 混杂化

由于在西医传入中国时,中国的一些翻译人员借用了与之含义并不相同的大量中医术语,致使一些意义并不相同的中西医概念具有相同的语言外壳,如中医的“脾”不同于西医的“脾”,中医的“伤寒”不同于西医的“伤寒”。他们在概念和病理上都不相同。中西医结合研究也使得中医的语言理论出现中西医混杂的局面。但对于“脾”的翻译,不管是指中医的“脾”还是西医的“脾”,由于长期以来译者都习惯翻译成“spleen”,已经约定俗成,被广泛接受,也就没有再区分翻译的必要。但中医的“伤寒”有三层含义,一为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二为感受寒气而引发的病症,三指冬季受寒(欧明,1986:167)。而西医学上的“伤寒”(typhoid),则指的是因伤寒杆菌而引起的病症。所以,中医上的“伤寒”不可译作typhoid,以前多译作seasonal febrile disease,现逐渐被cold damage或cold attack所取代。

4 拼音化

因为中西方文化及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异,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一些概念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语。如“气”、“气功”、“阴阳”、“推拿”等。这些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过去人们一直试图通过意译来翻译这些概念,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例如,将“气”意译为vital energy其实只表达了“气”作为“动力”这一小部分含义,却没能表达“气”的完整内涵。经过国内外中医翻译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发现只有音义才能较好的保留“气”的实际内涵并避免丢失信息。于是Qi便逐渐地取代了vital energy而成为“气”的规范化译语。同样地,“气功”、“阴阳”、“推拿”也被译作yinyang,qigong,tuina.[2]从目前国内外的实践来看,采用音译法翻译中医上某些特有概念是比较可行的。事实上,这种方法已逐步被中医翻译界普遍采用,也为国外读者所接受。总之,要使中医特有概念在英语译语中保持其特有的内涵,音译恐怕是上策。

中医英语翻译是一个艰苦的再创造过程,其难点在于还没有形成一个广泛共识的翻译理论和原则。中医翻译的特点研究是探索中医翻译理论和原则的基本任务,需要广大中医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1] 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5.

[2] 金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2010,32(5):3-4.

R2

A

1007-8517(2012)10-0027-01

2012.3.29)

邹阳,女,副主任药师。E-mail:whrlkj@yahoo.com.cn。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译作英语翻译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what用法大搜索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医学名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