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素对老年痴呆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2-01-25王莹柴云
王莹, 柴云,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而老年痴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慢性疾病。WHO提出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指出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决定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因素对于老年痴呆症的影响十分必要。
1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与影响因素
老年痴呆症是指获得性、较严重和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伴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和不同程度精神行为改变的一种病症[1]。老年痴呆症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及两者并存的混合性痴呆[2]。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专家研究发现,基因突变、中枢胆碱能损伤、钙稳态失调、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可导致老年痴呆。相关研究也表明,遗传因素、慢性病毒感染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3]。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因素。现代医学模式下,社会因素对老年痴呆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主要从行为模式、文化程度、行为生活方式、营养等社会因素角度来分析老年痴呆症的致病因素。
2 行为模式对老年痴呆的影响
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55岁以上人群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为2.5%,60岁以上为3.5%,65岁以上为4.6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80~84开始缓慢下降[4]。闫芳等[5]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痴呆症的年平均发病率在1%~3%之间,65岁痴呆发病率为2.5%,90岁以上痴呆发病率为85.6%。通常来说,A型行为模式的人大都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匆忙,喜欢竞争;而C型行为模式的人多数是沉默寡言、抑郁忧愁。所以C型性格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几率大于A型性格的老年人。另外,Bore和Kokmen发现,有抑郁病史可提高老年痴呆的危险性[6]。有专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所调查46名老年痴呆患者中,大部分属于C型性格特征,即缄默寡言和抑郁[7]。
3 文化程度对老年痴呆的影响
有专家研究发现,文盲或较低文化程度者痴呆患病率最高[8]。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者具有高认知水平或神经元储备充足,受教育程度低者缺少知识刺激从而易患老年痴呆[9]。屈秋民等[10]的研究在消除年龄影响后,发现老年痴呆症文盲组明显高于小学及初中以上文化组。张宏杰等[11]的研究也发现,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国内有专家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及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较低[12]。说明不同学历、不同教育程度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概率是不同的。因此,教育等相关因素对老年痴呆的影响不容忽视。
4 行为生活方式、营养对老年痴呆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性痴呆症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3.5%,褥疮、尿路感染、大小便失禁、低胆固醇及低白蛋白浓度均可能成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13]。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认知能力是互为因果的,认知障碍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营养不良又会进一步损害认知能力,导致病情恶化、免疫功能受损、应激能力低下,从而增加发生感染、皮肤溃疡、跌倒等危险性。Guerin等[14]研究发现,营养状况差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其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也较差。Faxén-Irving等[15]经过7年的研究发现,体质量指数<23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其观察期内的死亡率比该指数>23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高。WHO认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个人,15%是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不难看出,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对老年痴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饮酒与老年痴呆症的关系如何,现在研究结果不一致。杨秉辉教授表示,醉酒对身体损伤很大,尤其是肝脏和大脑。最新研究表明,经常性醉酒还会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的风险。相关学者的一些病例对照研究则认为,饮酒与痴呆的发生无关[16,17]。Peters等[18]对饮酒与老年痴呆症的前瞻性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包括多个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研究,结果认为,早期生活少量饮酒是老年痴呆症的保护因素。Deng等[19]对重庆市2 632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2年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认为,轻、中度饮酒与痴呆的危险度降低有关。目前,吸烟与老年痴呆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不一,也存有争论。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则倾向于吸烟对老年痴呆症有保护作用,而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多认为吸烟者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性较不吸烟者高,且与 ApoEε4等位基因有关[20]。Lee[21]对19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仔细对比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认为,过去吸烟能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危险性。Launer等[22]对吸烟与老年痴呆症的前瞻性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研究包括了约13 147人,随访时间约2年,与不吸烟者相比,过去吸烟不增加老年痴呆症患病的危险度,而现在吸烟则增加了老年痴呆症发生的危险度。考虑上述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吸烟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影响因素,其对患老年痴呆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相关专家研究发现,一些日常生活行为,如不常吃蔬菜、看电视过久、不常参加社会活动、缺乏体育锻炼、一般健康状况差和接触化学毒物等为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23]。由此可知,行为生活方式、饮食营养习惯是老年痴呆的风险因素。
5 社会支持与老年痴呆
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823名老年人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研究显示,孤独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比不孤独者多2倍。贺润连等[24]通过研究老年痴呆病人所获得的客观支持水平分析发现,病人实际所获得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不足。研究表明,群居老年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较高,尤其是生活在养老院中[25]。有专家调查发现,养老院老人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上差异较大,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而在家老年人抑郁情绪在性别上则差异不大;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26]。
通过文献复习我们发现,行为模式、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对老年痴呆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将来需要我们重点研究吸烟、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养老方式等对老年痴呆的影响。
[1]丁关庆.认识老年痴呆症[J].家庭医学,2010,2(5):4-5.
[2]王簃兰.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近况[J].职业与健康,2004,20(3):1-2.
[3]丁关庆.认识老年痴呆症[J].家庭医学,2010,2(5):4-5.
[4]汤荟冬.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2,22(6):365-366.
[5]闫芳,李淑然,刘津,等.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25-1028.
[6]张新凯.老年痴呆的社会-心理-环境危险因素[J].上海精神医学,1998,10(1):57-60.
[7]郑瑞芳,付婷,李新蕊.性格倾向对老年痴呆症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8,24(6):556.
[8]彭小兰,李慧菊,赵静,等.兰州市社区老年人老年痴呆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2):58-59.
[9]吴军,于芸,周青,等.社区老年痴呆照护者体验的现象学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15-216.
[10]屈秋民,乔晋,杨剑波,等.西安地区中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0(6):285-286.
[11]张宏杰,韩艳梅,张吉红,等.老年性痴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河北职工学院学报,2007,24(2):172-173
[12]沈来凤.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杂志,2010,26(4):543.
[13]张桂丽,熊燕,邝军,等.老年痴呆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5):2842-2843.
[14]Guerin O,Soto ME,Brocker P,et al.Nutritional status assessment during Alzheimer's disease[J].Nutr,2005,9(2):81-84.
[15]Faxén-Irving G,Basun H ,Cederholm T.Nutritional and cognitive relationships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dementia disorders[J].Age Ageing,2005,34(2):136-141.
[16]Huang W,Qiu C,Winblad B,et al.Alcohol consumption 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 in a community sample aged 75years and older[J].Clin Epidemiol,2002,55(3):564-959.
[17]Broe GA,Creasey H,Jorm A F,et al.Health habits and risk of cognitive pairment and dementia in old age:a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J].Aust NZJ Public Health,1998,22(2):621-623.
[18]Peters R,Peters J,Warner J,et al.Alcohol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a systematic review[J].Age Ageing,2008,37(1):505-512.
[19]Deng J,Zhou D H,Li J,et al.A 2year follow up study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dementia[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6,108(2):378-383.
[20]张耀东,徐勇.中国人群老年性痴呆发病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1173-1175.
[21]Lee PN.Smok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s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J].Neuro Epidemiol,1994,13(1):131-144.
[22]Launer LJ,Andersen K,Dewey M E,et al.Rates and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results from EURODEM pooled 2000analysis[J].Neurology,1999,52(1):78-84.
[23]王德全,姜晓丹.老年痴呆病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2):1498-1499.
[24]贺润连,高晓玲,景彩丽,等.老年痴呆病人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杂志,2010,24(1):234-235.
[25]郭明娟,郭峰,高丽,等.西安城区群居老人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实用老年学杂志,2010,24(2):127.
[26]谢国秀,龙女,傅丽萍.养老院老人与在家老人抑郁情绪之相关调查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28(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