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丹毒45例

2012-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慢性期丹毒水疱

刘 青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湖北 武汉 430014

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1]。病原因经过皮肤粘膜的细微损伤侵入引起组织感染。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慢性湿疹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我院于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丹毒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中,足部丹毒10例、小腿丹毒30例、面部丹毒5例,男29例、女16例。按分期:急性期39例、慢性期5例、恢复期1例。症证分型:湿热化火40例 (小腿及足部丹毒);风热化火5例 (面部丹毒)

1.2 治疗与方法

1.2.1 急性期

1.2.1.1 静脉给药 0.9%NS250ml、PG800 万 u

1.2.1.2 中西药辩证换药 患处皮肤以75%酒精消毒后,以无菌注射器吸取水疱内参液,用冰片枯矾悬液纱布湿敷水疱处,再以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并予以包扎。

1.2.1.3 口服药物 小腿及足部丹毒可采用黄莲、黄苓、黄柏、栀子、赤芍、丹皮、当归、红藤、忍冬藤、云苓、泽泻、陈皮、川牛膝、公英、虎杖、生甘草各10g每日一付分二剂,早晚各服一剂,每剂200ml。面部丹毒可采用黄莲、黄苓、黄柏、桅子各10g服法同上。

1.2.2 慢性期

1.2.2.1 静脉用 药 0.9%NS250ml、复 方丹 参注 射液20ml。

1.2.2.2 中药辩证换药 水疱结痂处以康复欣纱布敷盖,患处皮肤以如意金黄散掺少量冲和散外敷并包扎。

1.2.2.3 口服汤药 小腿及足部丹毒可采用桃仁、红花、川芎、鸡血藤、川牛膝、云苓皮、白术、泽泻、陈皮、红藤、忍冬膝、赤芍、丹皮、二芽、灸甘草各10g。每日一付分二剂,早晚各服一剂,每剂200ml。面部丹毒可采用丹皮,赤芍、红藤、连翘、归尾、川芎各10g,服法同上。

1.2.2.4 口服成药 迈之灵片每日3次,每次2片。

1.2.3 恢复期

1.2.3.1 静脉用药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250ml。

1.2.3.2 口服药物 迈之灵片每日3次,每次2片;逐瘀通脉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

2 辨证施护

2.1 湿热化火 (小腿及足部丹毒)

2.1.1 抬高患肢,减少下床活动。

2.1.2 积极治疗足癣。

2.1.3 换药时,应将药膏涂于无菌纱布上,再贴于皮损处。

2.1.4 保持室内凉爽通风,空气新鲜。对发热或虚热的患者,应该注意情志调护,安心静养。

2.1.5 饮食调护 以清淡凉润,易消化为佳。如新鲜水果蔬菜等。高热患者尚可给清凉饮料,必要时采用物理降温或补液。

2.1.6 用药护理 药物宜凉服或微温服,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

2.2 风热化火 (面部丹毒)

2.2.1 卧床休息,抬高头部,促进静脉回流。

2.2.2 讲究卫生,忌用手挖鼻、掏耳。

2.2.3 注意观察T、P、R、BP的变化,观察丹毒部位的消长。

2.2.4 注意对视力及听力的影响。

2.2.5 病在唇颊部者,少咀嚼,用银花甘草汤漱口。

2.2.6 忌辛热温燥等食物。

3 其他护理

3.1 患者高热期间每4h测T、P、R1次,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指导其多饮水、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注意保暖,勿受凉。

3.2 足部及小腿丹毒应指导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慢性期指导其适当下床活动,避免久立久行。恢复期可鼓励患者由足趾到腿部循序渐进行动能锻炼。

3.3 面部丹毒者应注意清洁口腔、鼻及外耳道。给漱口液、洗鼻剂及滴耳。

3.4 局部有大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后再行药物外敷。

3.5 换药器械严格消毒,换下的敷料及时焚烧,病人所用的衣服、用具亦消毒外理。

3.6 心理护理 安抚患者紧张情绪,讲解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7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清淡且富营养,多食水果和果汁等,以利于清热消毒。

4 评价指标

4.1 疗效 痊愈:皮肤表面无水泡、溃疡、皮肤无肿胀疼痛,皮色正常,下肢丹毒者行走自如;好转:皮肤表面无水泡、溃疡,皮肤仍红肿疼痛,行走欠利;无效:皮肤表面仍有水泡,溃疡,皮肤仍红肿疼痛,行走不利。

4.2 治愈时间 观察治愈时间。

5 结果

45例患者均痊愈,治愈率100%。治愈时间≤5d的5例,~15d的29例,~25d的11例。

6 讨论

丹毒急性期皮肤重度肿胀,色如丹涂脂染,触之灼热,痛如火燎,边界清楚,表面可出现水疱或破溃,为防止炎症扩散,故采用抗炎静脉给药治疗;此期因热毒炽盛,故采用冰片枯帆悬液及如意金黄散外敷以清热解毒散瘀;口服汤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慢性期炎症基本控制,红热减轻,疼痛缓解,肤色转暗紫色,水疱结痂,但局部仍水肿明显,难以清退,按之无凹陷,因此宜静脉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以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此期中药辨证换药以康复欣、如意金黄散、冲和散结合使用外敷,可达到活血散瘀消肿之效;口服迈之灵片以解除组织水肿;口服汤药以活血通络、利湿消肿。恢复期皮肤水肿大部消退,肤色转为淡紫,无疼痛,水疱结痂基本脱落,新皮生长良好,此期可不用中药辨证换药,静脉给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口服迈之灵及逐瘀通脉胶囊以进一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通络之效。诸上述根据丹毒不同分期治疗与护理,用于治疗丹毒共奏控制感染、消肿止痛、活血利湿的作用,促进疾病的康复,治愈率达100%。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丹毒患者,宜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兼顾,以中西医结合静脉给药、口服成为、口服汤药辨证换药及辨证施护相结合的方法,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1]吴在德,吴肇汗.外科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4.

猜你喜欢

慢性期丹毒水疱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间日刺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高频彩超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中的应用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夏季小心染“毒”上身: 请做好丹毒防治措施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