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策略

2012-01-25龙胜芳刘永华王显碧刘俊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0期
关键词:住院日产房基层医院

龙胜芳 刘永华 王显碧 刘俊英

(大英县人民医院,四川 大英 629300)

医院感染的发生将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并且可能危害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形成传播耐药菌对社会造成危害[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许多医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妇产科属医院的重点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十分重要。作者统计2004至2011年15000例妇产科出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生医院感染35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至2011年期间,妇产科共收治患者15000例,发生院内感染358例(占2.39%)。

1.2 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汇总资料查阅病历,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年龄、合并症、治疗方式、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天数、医院感染部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号文件)判定是否发生院内感染。

2 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358例中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6.9岁,>50岁136例(占38%)。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慢性肾盂肾炎、乙型肝炎,原发性高血压等227例(占63.4%)。住院期间实施了侵袭诊断和治疗者(包括手术、气管插管、导尿等)327例(占91.3%)。358例均使用2联及以上抗菌素,其中,使用三种及以上抗菌素242例(占67.6%);施用抗菌素前实施细菌培养、药敏试验5例(占1.4%),已出现医院感染再实施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仅46例(占12.8%);平均住院日为10.4d,明显高于妇产科同期平均住院日6.8d(P<0.01)。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广大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带不了福音,医院就诊大幅度上升,给疾病控制特别是医院感染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资料表明: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许多因素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

回顾性分析本组资料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的358例中,平均年龄46.9岁,>50岁146例(占40.8%);有慢性肾盂肾炎等合并症227例(占63.4%);实施了侵袭诊断和治疗者327例(占91.3%);使用多种抗菌素242例(占67.6%);平均住院日为10.4d,明显高于妇产科同期平均住院日6.8d(P<0.01)。与文献报道相近[2]。由此可见,患者年龄、合并症、诊治方式、抗菌药物选择、住院日等均是引发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要有效控制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作者体会,护理工作应从下面几方面主动入手。

3.1 加强妇产科院内感染防控规范的强化培训

妇产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医院和科室负责人应把“培训到位和措施落实”提到业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让医院感染知识深入人心、把自觉防控付诸于行动[3]。①领导重视是关键。完善科室医院感染防控组织建设,责任到人是保证;健全制度、逗硬考核、绩效挂钩,整改督查是落实医院感染防控的手段。②手卫生制度是基础。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4]。开展手卫生知识的专题培训,重点强调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手卫生制度,配置必要的洗手设施,彻底减少因医护人员手原因引发的交叉感染的发生。③器件清洗、消毒的主要环节是重点。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均未采取器械集中清洗,有的医院无专门清洗消毒供应室,是在科室作清洗、打包、送高压灭菌,谈不上清洗步骤及流程;对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无高压气枪、水枪,未使用酶洗,加之内镜数量不够,根本达不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应引起高度重视。

3.2 有针对性有重点提早干预,保证健康宣教、专科护理尽早到位

①对年龄较大者,特别是有合并症的住院患者,要根据院内感染的好发部位提早开展专科护理,如:鼓励咳嗽、咳痰、呼吸训练以增强肺功能;指导、训练床上小便以适应术后小便,对有排尿困难者应首选物理方法,尽量降低导尿频率,确需导尿的应选择刺激性小的导尿管,千方百计缩短留置导尿日程。②加强护理技能培训,特别是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强化训练,保证严格规范护理操作应该常抓不懈。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协助医生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选择创伤更小的诊治方式、做好抗菌药物合理选择及使用前的致病菌的监测、控制和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彻底改变“护理就是打针输液”的传统认识,也是提升护理工作在疾病诊治工作中作用和地位的有效抓手[5,6]。

3.3 重视投入,优化布局

有资料表明: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调查发现,基层医院妇产科建设布局不合理,消毒设施陈旧,产房环境达不到要求较为普遍。作者所在的医院为一家“二甲”医院,新近方搬迁入新的外科综合楼,迁入前同彭娜等[6,7]报道的情况相似。保证妇产科的建筑合理布局,特别强调产房建设及其消毒设施的投入,强化产房规范化管理,推进产房供应室一体化已是当务之急。

[1] 尹维佳,刘承飞,舒明蓉,等.某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695-700.

[2] 刘秀兵.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J].临床合理用药,2009,2(5):91.

[3] 黄玉兰,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92-93.

[4] 吴可萍,丁翠香,梁云霞,等.轴节类器件清洗方法的控讨[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8,7(1):63.

[5] 张爱萍,李小玲.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59.

[6] 彭娜.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9,8(6):438.

[7] 陈俊霞,李琳.产科院内感染体会[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10):57.

猜你喜欢

住院日产房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回顾性分析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产房外的此岸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入院及住院日无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