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中药本质内涵探讨“现代中药”研发思路

2012-01-25李艳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药性复方功效

梁 琦,李艳彦

(山西中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方剂学学科,太原 030024)

自1996年国家提出中药现代化战略之后,“现代中药”一词即出现于各类媒体,特别自2009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工作以来,“现代中药”的研发更成为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有关“现代中药”目前较为广泛的认识有两种,一是将经典中成药的传统剂型更换为胶囊、口服液等现代剂型;二是以西药理化理论将中药传统性能和功效予以表达[1、2]。

1 中药内涵探究

中药是西方医药学传入之后,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在此之前,中药被称为“药”或“毒药”。由于中药在理论上是与中医理论相互依存的,应用上有独特的形式及理论体系,因此认为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药物,除中药生药外,还包括中药饮片、中药复方以及各种中药制剂。

1.1 中药与草药

“草药”之名最早见于宋代,初始是为区别国家药局专卖的“官药”而言的。后世多以“草药”来指主流本草中尚未记载,仅在某地区使用,或虽为本草记载,但已不被临床医生常用,或加工炮制不够规范、商品药材又不被经营的药物。可以看出,它更多的是指在一定时期或区域内主要靠经验应用、未经反复临床验证和理论归化,没有系统中医药理论支撑的药物。草药并不具备完整的中药内涵。

1.2 中药与天然药

所谓“天然药”泛指一切具有药用价值或药用有效成分的植物、动物及矿物,且没有经过加工,其自然物理、化学特性没有被改变的物质,是西方国家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相对于化学合成药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常绝大多数中药的确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天然物(动物、植物、矿物),但中药包括中药生药、饮片、复方及制剂等不同形式,其中一些原生的自然药在炮制及制剂制备过程中成分已发生了变化,此时的中药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天然药了。所以,天然药是中药的主要来源,但并不等同于中药。

1.3 中药与西药

中药与西药以各自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依托,前者以性能、功效作为用药的主要依据,以由多味药配伍组成的复方为主要用药形式,以临床应用观察、经验积累和与中医医理的结合而得以发展;后者则以理化属性、药理作用为用药主要依据,以化学单体或混合物或生物制品为主要用药形式,伴随有机化学、植物化学和生理、生化、病理等基础医学的发展而得以发展。由于中医和西医依据的经验和理论不同,所以即便是同一种药物,在应用上也大相径庭。如附子,中医用其治疗肾虚阳浮证的高血压,西医却因其有强心升压作用,认为不宜用于高血压患者。因此,中药与西药最重要的区别点是各自依据的理论背景与临床经验不同。

1.4 药性是中药的基本属性

中药药性指中药性质和效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专能和良毒,是临床用药取舍的依据。药性理论是在长期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关于药物性能规律的认识,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与病因病机理论密切涵接并相互对应而成的系统。中药药性具有多维属性,药性各要素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出药物的复杂性能,各种药性要素之间相互交错、相互补充,呈现出中药各自独特的效能。药性内涵的赋予使中药具备了独有的特性,只有综合各种要素的特点并把握相互关系,全方位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才能真正地把握中药的内涵与本质[3]。抛开药性理论,研究和发展的“现代中药”无法促进中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1.5 中药药效不是组分效用的集合

基于药性理论的多维性,中药的效能是由药性多个要素相互交互而构成的,且药效的发挥与其作用的对象密切相关,即药物的功效是否能得以显现与其所针对的病机密切相关。如大黄清热降火、通腑泻实、凉血活血、解毒利湿等功效分别与其作用于火热亢盛、结实腑闭、血分瘀热及湿毒内蕴证有关,黄连解毒汤既能清泻三焦火毒,又能清热除湿,至于该方究竟是泻火解毒还是清热除湿,则取决于其是作用于三焦火毒壅盛证,还是三焦湿热俱重证。中药的效用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性能,也与其所作用对象的状态有关,单从有效组分角度来研究中药的作用与中药内涵并不相符。基于中药效用对作用对象的依赖性,“现代中药”的研究不能脱离其对证的针对性。

2 “现代中药”内涵探究

“现代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而中药现代化指的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管理和生产出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以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可以看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药性以及对证的依赖性是中药的重要特征,中药不是草药,不是天然药,更与西药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目前“现代中药”研究的着眼点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新药研发的天然资源库,而不是从本质上促进中药的发展,如此的“现代中药”临床将不再需要辨证论治,并正在使中药远离中医。

那么“现代中药”应是什么?笔者认为,“现代中药”属于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其重要的特征是与当代社会人文模式的多维适应,形式可以多变,但本质应该惟一,与中医理论共存,多维的药性功效属性,与证治系统的有效衔接应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药”不可或缺的本质内涵。且“现代中药”的发展不应以服务当代社会为单一目标,促进中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应是根本的诉求。

3 “现代中药”研发思路探讨

中药学自身必须发展,特别在现代医疗产业、市场、国际化的特殊背景下,中药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走向。使中药运用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理念无错,但单纯以包装的更换、剂型的改变或将中药效能以西药理化理论予以阐述,即认为是“现代中药”的理念绝不可取。

3.1 “现代中药”的研发应有中医药理论指导

中药依附于中医理论而存在,它的研究和发展以及临床运用都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脱离中医药理论、失去药性、脱离作用对象的单纯以有效组分来进行的现代中药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药”,更不能够对中药的健康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3.2 开展传统中药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中药”发展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源于中医方药功效内涵的复杂性,除了专业学者或研究者外,很少有人能完全理解中药的内涵,所以要发展“现代中药”,传统的中药理论必须同步,如药性理论的研究、中药性能与功效之间的关系、影响中药疗效的诸多因素、单味中药与复方功效之间的关系、中药选择性作用或发挥效用的条件、中药的疗效与毒副作用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都需加大研究力度。中药学术问题的探讨将为中药的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两者可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3.3 单味中药与复方在研究思路上应同中有异

从化学角度上看,单味中药与复方均是多成分共存的复杂体,以有限的几种成分及其各自药理作用来表征中药或方剂是不妥当的,而且目前人们对中药功效与多种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药效与中药的多部位或成分之间的关系了解甚少。既然方药的效用是方药内多种成分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综合效应,探察中药或复方及其所含部位或成分之间与药效的相互关系也就应该成为研究重点,单味中药与复方的研究思路应该是有相通之处的。遗憾的是,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

从中医方药学理的角度而言,基于中药药性的多维性和效-性的复杂性使得几乎没有在性能和功效上完全相同的2味中药。同时,1味中药具有多种功效,这些功效在复方中往往是选择性发挥的,全方的功效不是其组成药味功用的简单堆砌或加和[5],方剂功效的发挥与其所针对的病机及方中药物的配伍关系密切相关。故而,复方的研究应在证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方内配伍药物之间的关系对方剂效用的影响。

3.4 注重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多维信息与中药疗效关系的解析

学科交叉理念及先进科学技术方法的引入对现代中药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但应注意相应的研究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确保中药疗效及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解析现代技术手段所提供信息与中医方药疗效关系之所在也会成为重中之重。

中药研究的问题应源于中药本身,“现代中药”的研发应以促进中药本身的发展为目标,在尊重中药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中药自身发展的思路及方法,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药”才是可能的。

[1] 宣 文.发展“现代中药”避免走入“误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4):44-45.

[2] 胡天佑,张 扬.“现代中药”研发的问题与出路[J].首都医药.2008,(5):17-18.

[3] 梁 琦,谢 鸣.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45-46.

[4] 梁鑫淼,徐 青,章飞芳.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18-220.

[5] 阎 玥,谢 鸣.方药离合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6):376-379.

猜你喜欢

药性复方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Anti-hypertensive and endothelia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Qima capsule (复方芪麻胶囊) on primary hypertension via adiponectin/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