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肠梗阻1例
2012-01-25贡婷洁
贡婷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1 病案资料
刘某,男性,56岁,2010年6月患者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后症状逐渐加重,查电子胃镜病理示:胃窦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和轻度急性活动,部分区域示高度上皮内瘤变,灶性区见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侵润(侵润性腺癌)。于2011年2月22日在全麻下行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毕Ⅱ式)。 术后病理分期:ⅢA(T3,N2,cMo)。 后患者于 2011 年 3 月至7月行静脉化疗5周期。2011年8月3日22:00,患者出现腹痛难忍,查体:右下腹及脐下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阴性。患者腹痛难忍,无排气排便,考虑为肠梗阻。予急查腹部立位X线摄片示:腹部术后改变。腹部肠道可见较多气体及粪块。治疗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并予行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灌肠。灌肠后仍无排便,出现少量排气,疼痛未缓解。后予患者乳果糖溶液剂150 mL灌胃,大黄粉30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低位低压灌肠。灌胃灌肠后患者立解稀便3次,少量排气,腹部仍有疼痛。第2日继续予灌胃灌肠,患者排气较多,腹部疼痛缓解。第3日灌胃灌肠后患者解大便1次,量中等,质稀,疼痛明显缓解。查体: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查腹部X线平片示:腹部较多结肠积气影,空肠内亦可见积气,轻度扩张。可见少数液平征象。不全性肠梗阻可能。通过3次乳果糖溶液剂灌胃,大黄灌肠后患者排气排便,疼痛缓解,梗阻减轻。
2 讨 论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早期诊断、规范化手术及合理的综合治疗开展,其术后生存率逐年提高;同时术后的并发症也在增加,尤其以肠梗阻常见[1]。
肠梗阻属中医学“肠结”、“关格”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六腑是“传化之腑”、“以通为用”。生大黄粉属于中药,根据中药学文献记载,生大黄苦寒沉降,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效。现代研究显示,大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蒽醌衍生物,游离型包括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结合型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2]。大黄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促进结肠功能蠕动,促进胃肠道新陈代谢和肠道功能的恢复,利于排出积粪、细菌及内毒素,其次,大黄粉的清热解毒功能,可抑制肠球菌、大肠杆菌,减轻肠源性细菌感染,免除或减轻细菌易位,保持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调节免疫的功能。应用生大黄保留灌肠,在局部形成高浓度,通过被动转运,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了药物吸收率。同时,中药灌肠避免了口服中药对胃肠吻合口的影响,不会诱发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乳果糖系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含酮双糖,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可使水、电解质保留在肠腔而产生高渗效果,是一种渗透性泻药;还可被肠道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道pH降至6以下,从而抑制肠道细菌产氨,且使肠腔内已有的NH3变成NH4+以阻止氨的吸收,减少内毒素的蓄积和吸收。其分解产物可以刺激大肠蠕动,加快粪便的移动,同时使粪便中保留更多的水,软化粪便使之易排泄,从而促进肠道内废物排泄,达到解除肠梗阻的作用[3]。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肠梗阻,不但缩短了肠梗阻的病程,而且提高了保守治疗的治愈率,值得深入研究。
[1]毛卫权,黄辉健,刘曼曼,等.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25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2,11(1):30-28.
[2]罗俊萍.中药灌肠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6):100.
[3]夏玉琴.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梗阻22例[J].临床医药,2009,18(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