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文主任医师从痰论治小儿癫痫经验
2012-01-25刘波
刘 波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3)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疾病,长期、频繁或严重的癫痫发作会导致脑损伤,甚至出现持久性神经、精神障碍。张天文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为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治小儿癫痫,临床从痰论治,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师从张天文主任医师侍诊数年,深感受益非浅,兹就学习经验谈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 痰致小儿癫痫的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素应责之于痰,并且痰邪贯穿于本病始终,所以有“无痰不作痫”之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肺、脾、肾不足,肺失治节,脾失运化,肾失蒸化,水液代谢障碍,停聚为痰;痰阻经络,上逆窍道,脏腑气机失常,阴阳不相顺接,清阳蒙蔽而作。故小儿癫痫的发作病因主要应责之于痰,《医学纲目·癫痫》记载“癫痫者,痰邪逆上也”,即视痰邪上逆作为小儿癫痫的主要发病机制。《丹溪心法》曰“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清·程国彭《医学心悟·癫狂痫》云“痫者……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虞抟也认识到痰在癫痫中的重要性,于《医学正传》中云“癫痫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由于痰浊蒙蔽清窍,导致脑主神明的功能失调,出现神志异常。《证治要诀·癫痫狂》亦曰“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胞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智之混淆”。
2 小儿癫痫从痰论治
2.1 痰浊壅盛 症见: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瞪目直视,恍惚失神,或仆倒于地,手足抽搐不甚明显,或局部抽动,肢体麻木、疼痛,骤发骤止,日久不愈,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顺气豁痰、通络开窍。常用涤痰汤合白金丸加减:石菖蒲、郁金、胆南星、法半夏、橘红、人参、枳实、竹茹、茯苓、陈皮、青礞石、沉香、天麻等。抽搐频繁加僵蚕、蜈蚣、全蝎、石决明;眨眼、点头频作加僵蚕、石决明、琥珀;精神恍惚加茯神、珍珠母、龙骨、牡蛎。
2.2 痰火壅盛 症见:突然仆倒,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痰声漉漉,头痛或头晕目眩,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常用礞石滚痰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味:礞石、沉香、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石菖蒲、郁金、大黄、龙胆草、黄芩、钩藤等。抽搐频作加僵蚕、蜈蚣、全蝎、地龙、石决明;痰涎壅盛加白矾、牵牛子、白芥子、莱菔子;热盛烦躁加黄连、栀子;精神恍惚,惊惕不安,加朱砂、珍珠母、磁石。
2.3 风痰蒙窍 症见:发作前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症状,突然神志不清,或伴尖叫,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或伴有大小便失禁,舌苔白,脉弦滑。治法: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常用定痫丸加减:天麻、石菖蒲、远志、郁金、僵蚕、钩藤、蜈蚣、全蝎、地龙、琥珀、竹沥、天竺黄、胆南星等。此证以抽搐为主,故镇痉息风之品宜大队重用,力求尽快控制抽搐。兼痰热化火、风火相煽,则症情更为严重,应合用羚角钩藤汤;频繁抽搐再加生铁落、磁石;高热加生石膏、知母、羚羊角、牛黄;大便干结加大黄、芒硝;烦躁不安加黄连、栀子、连翘、灯心草。
2.4 痰瘀互结 症见:头晕眩仆、神志不清,四肢抽动,口吐涎沫,伴有头痛或肢体疼痛并且部位固定,大便干结,舌红或见瘀点,脉弦滑或细涩。治法:化痰祛瘀,通窍定痫。常用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石菖蒲、胆南星、陈皮、半夏、蜈蚣、全蝎等。头痛甚者加川芎、延胡索、枳壳;便秘加酒大黄、当归、火麻仁。
2.5 脾虚痰盛 症见: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神志昏仆,或仆倒于地,喉间痰鸣,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手足抽搐不明显,或局部抽动,食欲减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治法:健脾益气,豁痰息风。方用涤痰汤合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石菖蒲、天麻等。便溏加薏苡仁、白扁豆;呕恶加竹茹、旋覆花;纳差者加谷芽、麦芽、神曲。
3 典型病案
申某,男性,11岁,2010年9月18日初诊。主诉:发作性神昏抽搐2年余。患儿2年前于半夜如厕时受到惊吓突然出现昏仆倒地,角弓反张,肢体抽搐,口吐涎沫,症状持续约1 min缓解。之后平均每2~3个月发作1次,多于早晨发作。近半年发作较频,每月1~2次,发时吐黏涎较多,平素喜食肉食,大便正常,寐可,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滑。辨证属风痰蒙窍、脾气虚弱。处方:法半夏 10 g,胆南星 15 g,橘红 15 g,天麻 15 g,茯苓 15 g,远志 10 g,枳实 15 g,竹茹 10 g,石菖蒲 10 g,全蝎 3 g(冲服),生晒参 7.5 g,郁金 10 g,白矾 1 g(冲服),甘草 5 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曾有1次症状发作,为晚间发作,持续约1 min,夜寐欠宁,大便日行1~2次,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法半夏 10 g,胆南星 15 g,橘红 15 g,天麻 15 g,远志 10 g,茯苓15 g,竹茹 10 g,石菖蒲 10 g,生晒参 7.5 g,珍珠母 20 g(先煎),天竺黄10 g,炒枣仁15 g,黄连5 g。7剂。三诊,未有发作,平素急躁易生气,夜寐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法半夏10 g,胆南星 10 g,橘红 15 g,天麻 15 g,石菖蒲 10 g,远志 10 g,枳实 10 g,天竺黄 10 g,茯苓 15 g,龙骨 20 g,牡蛎 20 g,黄连5 g,白芍10 g,炒枣仁15 g,柴胡5g。14剂。后以平肝养血,健脾祛痰为则调理,9个月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