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应对的研究进展

2012-01-25金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护士杂志护理

王 雪 金红梅

(1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2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1 前 言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大量研究表明[1,2],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作为广大ICU护士,很有必要了解产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以寻求缓解压力的自我调控策略,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适应能力,保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2 压力(Mental Pressure)概述

20世纪50年代,被尊称为压力之父的汉斯·薛利(Hans Selye)博士把压力和疾病联系在一起,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紧张反应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同时此种紧张是按一定顺序与阶段表现在人们身上的,汉斯将此过程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以及疲惫阶段三个阶段。基于此,压力可致使身心疾病被证实,从而引起学者对压力的原因进行研究的热情,反映有关压力的学说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于实践[3]。

3 ICU护士心理压力的表现

导致护士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反应能力同其工作的环境没能趋于协同,很多人在心理压力面前常常产生身心的紧张性反应,倘若未能及时调整,就会产生对工作的疲倦感,其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表现:①较低的工作效率;②对患者的态度冷漠;③工作情绪低落;④没有工作成就感等[4]。研究表明,ICU护士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中比病房护士表现出更强的躯体化、强迫等特征。最常见的表现有:头痛、疲劳感、睡眠障碍等[5]。

4 ICU护士护理工作主要压力及相关因素

4.1 身体的压力

因为ICU护士要求素质高,能吃苦,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能[6,7],并要求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加上ICU病房无陪护,夜班轮换快等特点,这种昼夜倒班扰乱了护士正常的日常生活,没有规律,尤其是轮换值夜班会对身体产生更大的压力。目前医院护士编制少,科室护士缺编,危重患者多,治疗护理多,工作任务重,使ICU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极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护理队伍以女性为主,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周期性波动、生儿育女等多方面也易导致护士精力不济等,从而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压力。有关资料显示,ICU床位与护士比应为1∶3~3.5[8],而调查结果为1∶1.2[9],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频繁倒班,尤其是夜班搅乱了正常生理节律。有学者调查,倒夜班是许多护士离开工作岗位原因之一[10]。

4.2 精神的压力

ICU接收的是跨专科和可逆性危重的患者,并且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需进行精确的监测、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要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ICU最常见的患者多为多脏器功能损害,这就需要护士不仅拥有多专科医疗护理的基础知识,而且更要能够熟练使用不同的监护仪器,准确地分析临床监护参数,从而为重症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条件。此种高强度 高标准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6]。

4.3 人际关系的压力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处理与上、下级、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在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仅要面对患者愤怒、悲伤等情绪,有时还受到家属的语言或身体攻击,而护士由于职业的要求,只能做出精神妥协,长期的情感支出会使护士精神耗竭[11,12]。同时医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使护士产生压力。另外,患者的意识增强,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使护士陷入心理困境[13]。在现实生活中,护士的社会地位与她们付出的劳动不相称,许多患者在出院后往往会对治疗的医生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承认较少。

4.4 环境的压力

紧张的工作环境,ICU护士经常面临急症抢救、技术革新以及各种疾病的威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做出反应,同时要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这都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11]。遇到大型抢救,常常加班,根本顾不上吃饭、休息,长期面对患者的痛苦,甚至死亡患者家属的焦虑、悲痛的特性环境,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倦感,加之长期受到诸如重症患者的呻吟,心电监护仪及烦躁患者的尖叫等这些超过国际声委会规定的标准(35±45dB)的噪声污染,势必会引起ICU护士生理、心理应激反应,造成ICU护士注意力涣散、心跳加快、烦躁等。

4.5 个人价值的内在期望与现实冲突

ICU护士可谓医院精英,他们除在工作过程事必躬亲,而且在业余时间及时充实自己的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自尊,然而,ICU护士的工作量并未随之改变,没有较多的外出学习时间,社会地位也不高,导致理想和现实冲突,并且医院领导对ICU护士有较高的期望,一旦其行为同管理者的期望出现差异,ICU护士就会有不被领导认可的感觉,从而出现心理压力,另外,年龄、护龄的增加使ICU护士对日复一日超强度的工作产生了厌倦、疲惫感[14]。

5 应对措施

5.1 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精神愉快

当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以新的思维方式让自己保持精神愉快,可积极参加社交娱乐活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修养,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还应培养自己健全的性格,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5.2 改善人际关系

护士的职业注定了护士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要求护士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作为护士应该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护士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处于人际关系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

5.3 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性化管理

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管理者应合理排班,采取弹性排班方式,节假日及患者较少时可安排轮休或组织人员集体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保证她们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采取自我身心放松,缓解工作压力。生活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内外环境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护士的心身疾病将会逐渐减少[15]。

5.4 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

为ICU护士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让他们到兄弟医院进行参观学习,鼓励护士继续深造,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减缓ICU护士的压力[16],护士所在组织给予有效支持,也可以减轻其压力[17]。

5.5 增加对ICU护士的关心及理解

在对患者宣传权利和义务教育的同时,要通过媒体手段,诸如电视,网络等加大对护士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理解并尊重其工作[18]。同时,管理者要对ICU护士的福利以及工资待遇进行改们善,加强其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自豪感。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ICU护士工作压力成为最高的科室之一是由ICU的工作特点与性质所决定的[19]。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仅能够减轻ICU的工作压力,而且还可以改善其工作质量。研究护士的工作压力,不管是在国内亦或是国外,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增多。医院相关管理者要善于通过激励机制,积极调动护士工作的热情,使其能够充分运用各种缓减工作压力的措施,从而稳固ICU护理队伍,提升对患者的服务质量。

[1]张海燕,龚晓琪,邓育芬.ICU护士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8(8):611-613.

[2]林少颜.ICU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医学,2006,30(1):62-63.

[3]于静蕊.护士工作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4,11(4):17-18.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5]任泽娟,李林,胡娅丽.青年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10):1120-1122.

[6]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54-55.

[7]葛晓红,朱延凤.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2):275.

[8]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6.

[9]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

[10]曹颖.浅谈护理人员的流失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5-566.

[11]凌力.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08-411.

[12]敖新.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

[13]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14-16.

[1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15]吴国芳.护士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方法[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7(4):108-109.

[16]赵光红,刘义兰,王桂兰,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691.

[17]KulbeJill.Stressors and Copingmeasures of hospice nurses[J].Home Healthcare Nurse,2001,19(11):707-711.

[18]孙宏玉,郭光霞.县级医院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3,3(4):10-13.

[19]何贵容.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

猜你喜欢

护士杂志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杂志介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