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革Ⅱ型病毒E蛋白Ⅰ、Ⅱ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反应性鉴定*

2012-01-24付宇姣郑学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糖蛋白结构域单抗

付宇姣,郑学礼

登革病毒(DE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最常见的通过节肢动物(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病原体,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全球大约有25亿人受登革病毒感染的威胁,每年大约有5 000万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大约有210万的严重病例,50万例登革出血热,20 000例死亡病例。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变范围很广,从自限性疾病到严重危及生命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征[2-4]。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已成为热带地区最为重要的蚊-传播病毒性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

登革病毒是一个正义单链RNA病毒。登革病毒基因组RNA编码3个结构蛋白(C、E、prM/M)和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分为4个典型的血清型(DENV1-4)。包膜糖蛋白E是主要的病毒颗粒包膜糖蛋白,以同源三聚体形式存在于成熟病毒颗粒表面。结晶学的研究表明,登革病毒的包膜糖蛋白E与其他黄病毒类似,分为3个结构域(Ⅰ-Ⅲ)[6-9]。在三个结构中,β链形成的二级结构是其主要结构。结构域I位于E蛋白单体中央,E蛋白II区折叠成长的指样结构,E蛋白C端的氨基酸残基构成了结构域Ⅲ。因为在所有成熟具有感染性的黄病毒中E蛋白均是由与病毒融合有关的同源二聚体形成,推断E蛋白的所有结构都可能和病毒与细胞的融合过程有关[10]。其中E蛋白II区中第98~111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d环,富含甘氨酸且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序列组成在几乎所有的虫媒黄病毒中高度保守。最近研究发现,cd环可在E蛋白由二聚体向三聚体的转变过程中插入胞膜,参与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被认为是病毒融合靶点,或认为是潜在的病毒融合肽[11-12]。推断第一、第二结构域可能与登革病毒发病机制相关。本研究旨在从大肠杆菌中表达登革II型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第一、二结构域(DI,DII),并通过免疫印迹验证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工作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病毒株、菌株和质粒 登革Ⅱ型病毒NGC株、大肠杆菌DH5ɑ、表达菌BL21(DE3)、表达载体质粒pET-28a(+)为本实验室保存。

1.1.2 主要试剂、耗材 RT-PCR试剂盒、DNAMarker、限制性内切酶等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和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美国O-mega公司;PVDF膜购自millipore公司;Trizol试剂、His·Tag单抗、增强型HRP-DAB底物显色试剂盒购自英韦创津公司;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登革病毒单抗(D1-11)购自美国Santa Cruz生物技术公司;预染双色蛋白质标准购自美国Bio-Rad公司。

1.1.3 实验动物 实验用1~3日龄昆明乳鼠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方法

1.2.1 引物的合成 引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并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合成。RT-PCR扩增E蛋白第一,二结构域(DⅠ,Ⅱ)基因片 段 的 引 物:DV2-E-F:5′-CGTCCATATGATGCGTTGCATAG-3′(下划线部分为NdeⅠ酶切位点 ),DV2-E-R:5′-TCGCCTCGAGTTATCCTTTAGAGC-3′(下划线部分为XhoⅠ酶切位点)。

1.2.2 乳鼠脑内接种病毒传代 取-70℃保存的登革Ⅱ型病毒,加入DMEM培养基稀释作为病毒液。用微量注身器每只30μL颅内接种1~3d龄昆明乳鼠。接种后5~9d期间的发病濒死乳鼠拉颈处死,无菌取脑组织备总RNA的提取。

1.2.3 目的基因的获得 发病乳鼠脑组织的总RNA提取参见Invitrogen公司的Trizol说明书。E蛋白第一、二结构域基因片段的扩增参见TaKa-Ra公司的RT-PCR试剂盒说明书。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8.1℃退火60 s,72℃延伸120s,30个循环;72℃延伸8min。反应后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检测扩增片段的长度。

1.2.4 目的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将目的基因的PCR产物经切胶回收纯化后与经XhoⅠ及NdeⅠ酶切纯化的表达载体pET28a(+),按照TaKaRa公司T4DNA ligase试剂盒说明书连接目的片断与表达载体,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置37℃培养12~16h挑取单菌落,采取菌落PCR法初筛阳性克隆质粒,提取质粒并进行双酶切鉴定,将阳性克隆质粒送上海英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检查连入的片段有无碱基突变及开放读码框是否正确。测序正确的质粒命名为pET28a-DV2-E-D1&2。

1.2.5 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及诱导表达的SDS-PAGE分析 测序正确的pET-28a(+ )-DV2-E-D1&2,pET-28a(+ ),转 化 BL21(DE3)感受态细胞,挑取单菌落于终浓度为50mg/L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至OD600为0.5,取部分菌液作为诱导前对照,剩余菌液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1mmol/L,37℃振荡培养3h后收集菌液,沉淀,经12%分离胶的SDS-PAGE分析重组菌的诱导表达。

1.2.6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 菌体沉淀重悬于裂解缓冲液中冰浴超声裂解至澄清,裂解菌液离心后,回收上清及沉淀并加入等体积的裂解缓冲液重悬沉淀,分别取等体积的上清与重悬沉淀经12%分离胶的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可溶性,重组蛋白的纯化步骤参见德国Novagen公司的Ni-NTA His·Bind树脂说明书。

1.2.7 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诱导前后的重组菌全菌蛋白 重组蛋白经12%SDS-PAGE分离后,半干转印于 PVDF 膜上,0.3%Tween-20,1%BSA封闭1h后,分别加入1∶3 000稀释的His·Tag单抗和1∶500稀释的登革病毒单抗于37℃孵育1.5h,PBST洗膜3次,加入1∶500稀释的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于37℃孵育1h,PBST充分洗膜后按照增强型HRP-DAB底物显色试剂盒说明书显色。

2 结 果

2.1 以提取的乳鼠总RNA经过RT-PCR扩增得到约900bp的E蛋白第一、二结构域基因片段,见图1。

图1 E蛋白第一,二结构域基因片段的PCR扩增Fig.1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envelop protein DNA fragmentLane 1:Products of PCR amplification M:DL-5000marker

2.2 pET28a-DV2-E-D1&2载体的构建 重组质粒pET28a-DV2-E-D1&2经XhoⅠ和 NdeⅠ双酶切后,可见约900bp的酶切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见图2。测序分析表明,插入序列正确且开放读码框正确。

2.3 重组菌诱导表达的SDS-PAGE分析 重组菌BL21(DE3)/pET-28a(+)-DV2-E-D1&2经IPTG诱导后在37kD位置有明显的诱导后表达带,其大小与预测值一致。超声裂解重组菌后,分别取上清与沉淀经12%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见图3。

2.4 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菌诱导前的全菌蛋白没有与His·Tag单抗反应的条带,而诱导后的全菌蛋白和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7000的位置均有与His·Tag单抗反应的特异条带,见图4。登革病毒单抗(D1-11)与重组诱导前的全菌蛋白无反应,只在诱导后的全菌蛋白中有特异的条带出现,且与预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000的位置相符合,见图5。上述结果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图2 重组质粒pET-28a-DV2-E-D1&2的酶切鉴定Fig.2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28a(+)-DV2-E-D1&2by restriction enzymes digestionLane 1,3:Recombinant plasmid pET-28a(+)-DV2-E-D1&2;Lane 2,4:Recombinant plasmid pET-28a(+)-DV2-E-D1&2digested by the restriction enzymes XhoⅠ/NdeⅠ;M :DL-5000Marker

图3 BL21(DE3)/pET-28a(+)-DV2-E-D1&2重组菌表达的 SDS-PAGE 分析Fig.3 SDS-PAGE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of BL21(DE3)/pET-28a(+)-DV2-E-D1&2Lane 1:BL21(DE3)/pET-28a(+)before induction;Lane 2:BL21(DE3)/pET-28a(+)after induction;Lane 3:BL21(DE3)/pET-28a(+)-DV2-E-D1&2 before induction;Lane 4:BL21(DE3)/pET-28a(+)-DV2-E-D1&2 after induction;Lane 5:Supernatant of BL21(DE3)/pET-28a(+)-DV2-E-D1&2after sonication;Lane 6:Pellet of BL21(DE3)/pET-28a(+)-DV2-E-D1&2after sonication;Lane 7:Purif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DV2-E-D1&2with Ni-NTAHis·Bind Resin;M:Protein marker

图4 His·tag单克隆抗体鉴定重组DENV-2-E-D1&2蛋白Fig.4 Western Blot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 with His·Tag McAbLane 1:BL21(DE3)/pET-28a(+)-DV2-E-D1&2 after induction;Lane 2:BL21(DE3)/pET-28a(+)-DV2-E-D1&2 before induction;M:Prestained Protein marker

图5 Dengue Virus(D1-11)的单克隆抗体鉴定重组DENV-2-E-D1&2蛋白Fig.5 Western blot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 with DENV(I-IV)McAbLane 1:BL21(DE3)/pET-28a(+)-DV2-E-D1&2 after induction;Lane 2:BL21(DE3)/pET-28a(+)-DV2-E-D1&2 before induction;M:Prestained Protein marker

3 讨 论

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是由494~50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约为55~60kDa的糖蛋白。E蛋白可形成3个不同的结构域,即呈β桶状的I区,参与二聚体形成的II区和具有免疫球蛋白样结构的III区。硫酸乙酰肝素(HS)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类由二糖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表面具有大量负电荷,具有包括介导病原体吸附等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登革2型病毒中含高度保守的碱性氨基酸Lys89,Lys122,Lys123,其中I区和II区中带有大量的正电荷Arg和Lys可能有助于病毒与硫酸乙酰肝素结合。研究也发现,将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脱硫或经酶消化去除后,登革病毒和黄热病毒与细胞的结合能力显著降低[13]。推断第一、第二结构域可能与登革病毒发病机制相关。

本研究中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分析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蛋白表达量过高;重组蛋白含巯基酸多;重组蛋白所处发酵温度高或胞内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这些因素均可导致降低蛋白的溶解度,形成包涵体。

本研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登革II型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第一、二结构域(DI,DII),对其进行免疫反应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第一、二结构域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及其致病性奠定了基础。

[1]Henchal EA,Putnak JR.The dengue viruses[J].Clin Microbiol Rev,1990,3(4):376-96.

[2]Guzman MG,Halstead SB,Artsob H,et al.Dengue a continuing global threat[J].Nat Rev Microbiol,2010,8(12Suppl):7-16.

[3]Whitehorn J,Farrar J.Dengue[J].Br Med Bull,2010,95(1):161-73.

[4]Tapia-CR,Méndez-Galván JF,Gallardo-Rincón H.The growing burden of dengue in Latin America[J].Clin Virol,2009,46(2 Suppl):3-6.

[5]雷子庆,苏裕心,郑学礼.登革域型病毒E蛋白第三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7):1496-1499.

[6]Zhang W,Chipman PR,Corver J,et al.Visualization of membrane protein domains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of dengue virus[J].Nat Struct Biol,2003,10(11):907–912.

[7]Kuhn RJ,ZhangW,Rossmann MG,et al.Structure of dengue virus:implications for flavivirus organization,maturation,and fusion[J].Cell,2002,108(5):717-725.

[8]Modis Y,Ogata S,Clements D,et al.Structure of the dengue virus envelope protein after membrane fusion[J].Nature 2004,427(6972):313-319.

[9]Megret F,Hugnot JP,Falconar A,et al.Use of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define linear and discontinuous antigenic sites on the dengue virus envelope glycoprotein[J].Virology,1992,187:480-491.

[10]Kuhn RJ,Zhang W,Rossman MG,et al.Structure of dengue virus:implications for flavivirus organization,maturation,and fusion[J].Cell,2002,108(5):717-725.

[11]Zheng A,Umashankar M,Kielian M.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identify important features of dengue virus pr-E protein interactions[J].PLoS Pathog,2010,6(10):e1001157.

[12]Lin SR,Zou G,Hsieh SC.The helical domains of the stem region of dengue virus envelope protein are involved in both virus assembly and entry [J].Journal 0fVirology,2011,85(10):5159-5171.

[13]秦鄂德,秦成峰,姜涛.登革病毒与登革病毒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8-34.

猜你喜欢

糖蛋白结构域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细菌四类胞外感觉结构域的概述
中药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UBR5突变与淋巴瘤B细胞成熟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PTPMeg2的PTP结构域对磷酸化STAT3入核的抑制作用
桥粒芯糖蛋白1、3 在HaCaT 细胞、A431 细胞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接受标准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或不再继续治疗的Ⅲ期非劣性试验(AIO KRK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