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2012-01-24刘桂芳郭婧王艳秋
刘桂芳 郭婧 王艳秋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抢救措施之一,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减少误吸,增加通气的有效性,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和进行机械通气。但作为有创人工气道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手术本身的创伤;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加湿、滤过功能;削弱自主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能力;不便于发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院内感染几率等。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一直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男35例,女12例,年龄19~76岁,平均46.8岁。其中心力衰竭11例,重型颅脑损伤7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脑梗死4例,慢性肾衰竭3例,颅脑外伤、骨盆骨折复合伤、多发性肋骨骨折6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高位颈椎损伤1例,农药中毒1例。清醒5例,昏迷37例。从入ICU行气管插管到行气管切开平均(6±3)d,均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采用带高容低压气囊的一次性气管切开管。
2 护理
2.1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心律、SpO2、血压等变化,注意观察气管切开局部是否有渗血、量的多少,有无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等。PDT较传统气管切开术创伤小、出血少,本组7例术后创口少量渗血,经无菌纱布压迫等处理后24 h内停止,未出现切口周围局部皮下气肿、气胸等。手术过程中会有少量血液流入气道,须及时予以吸净,防止影响患者通气。对未机械通气的患者用生理盐水浸湿的2层无菌湿纱布覆盖于导管口可以减少灰尘等异物吸入,起简单过滤作用,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
2.2术后防止发生脱管 要妥善固定气管切开管,固定导管的寸带须打死结,松紧以可容1指为宜,既可防止导管脱出,又可防止导管在气道内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周围血管而导致迟发性大出血。另应避免术后患者剧烈咳嗽。PDT术后早期,应将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等用物放于床旁以备急用。本组患者无1例因护理不当发生脱管、迟发性出血等。
2.3心理护理 对于气管切开后清醒的患者,由于不能与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交流,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烦躁、抵触等心理。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适当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较为常用的手语表达方法;或为患者准备好纸和笔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需求。
2.4气道温湿化 气管切开后,人体正常气道的湿化和温化功能完全丧失,而吸入的气体必须充分的湿化和温化,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气道湿化可以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我科采用无菌生理盐水250 ml抽取该液5~10 ml给于雾化1次/4 h,可有效起到稀释痰液的作用。
2.5有效吸痰 严格掌握吸痰时机当发生如患者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呼吸机高压报警,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时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时需要进行吸痰。准备吸痰盘护理盘,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吸痰管一般吸痰管应选用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的1/2带侧孔的硅胶管,负压应小于150 mm Hg,1次1根,吸痰前后2 min纯氧吸入,每次吸痰需要在8~15 s结束,吸痰次数不能超过3次以免发生低氧血症。吸痰时动作“轻、提、转、快”。防止交叉感染,护理重点为严格消毒隔离,加强无菌观念掌握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吸痰的方法要点。
2.6预防感染
2.6.1气管切开皮肤切口的护理 气管切开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用酒精棉球清洁切口周围皮肤,同时更换一次性气切纱布垫,若被痰液污染,及时更换。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2.6.2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有适宜各种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存在各种真菌、支原体、病毒、原虫、细菌等。因此,做好口腔护理、防止病原体下移引起呼吸道感染。我科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擦洗口腔2次/d,破坏了各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防止口腔中微生物引起呼吸道感染。
2.6.3病室要求 术后应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保持室温20℃ ~22℃,湿度60% ~70%,定时空气净化消毒,3次/d。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1 h。用专用抹布和拖把浸有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溶液,消毒物体表面,拖地3次/d,并做好登记。严格限制陪床探视人员,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
2.6.4气管套管气囊护理 理想的气体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要保持在25~35 cm H2O。每日进行气囊的测压。每4~6小时放气15 min并做好充气记录。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是维系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患者上呼吸道功能丧失,而继发感染、气管切开管意外脱出或梗阻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充分理解气管切开对于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意义,掌握气管切开后护理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对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主动判断和处理意识。规范气道管理,预见性的评估气道状况,给予充分湿化气道,正确的吸痰,预防感染等科学的护理方法可减少气管切开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