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

2012-01-24张晓春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2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家属病情

张晓春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东 广州 510370)

急诊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

张晓春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东 广州 510370)

急诊患者 特点 心理护理

急诊医疗服务是指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接诊分诊、诊断和处置的医疗服务行为和活动。急诊服务质量的高低代表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其重要任务是保证及时、迅速、准确地诊断和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

1 急诊医疗服务的特点

1.1 急诊医疗服务的特点 急诊医疗服务同一般医疗服务相比,具有随机性强、时间性强、主动性强的特点。(1)随机性强。急诊医疗服务的对象一般都具有病情急剧、危重、复杂、难度大的等特点,且就诊时间、人数、病种、病情都难以预料。(2)时间性强。对急诊患者,抢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抢救。(3)主动性强。急诊的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

2 急诊患者的特点

2.1 急诊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复杂危重,且变化快,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同时发病,需要给予紧急处理。

2.2 急诊牵涉的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对急危重症患者应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情况抢救,如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遇有大批急诊患者和严重复合伤情况时,应通知院医务、护理等职能科室和总值班、主管院领导,由医院统一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共同抢救。

2.3 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各人的性格爱好、习惯和心理需要不同,对疾病的态度和认识也有差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不但要有娴熟的诊疗技术,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要有娴熟的诊疗技术,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4 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和家属多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忧郁和求生心理,甚至愤怒。

3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使患者树起良好心理状态,配台治疗和护理,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3.1 人文关怀对于急诊患者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更应该理解其心理。真诚的关注患者的感受和脆弱的情绪,给予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和行为方式上的指导,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同情,寻求与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整个护理过程充满人性的温暖,从而修复创伤的心灵,获得肉体和心灵上的康复,以达到“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真诚关爱”的护理服务目标。

3.2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亲 急诊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之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3.3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之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3.4 使患者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诊疗技术,还要尽量避免消极暗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3.5 个性化的护理 由于急诊涉及的范围广泛,往往伴有多学科的情况,因此护士除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之外,还要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现就几种常见情况简如叙下。(1)创伤患者。急性创伤患者绝大多数是突发事件的受害者,诸如交通事故、打架斗殴和自然灾害等。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下突然受到外界的强烈打击,以及创伤过程中的惊吓,容易产生恐惧不安和愤怒等不良情绪。患者往言辞激烈、不易配合诊治[4]。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同情和体恤,对他们转移到医疗环节上来的过激情绪要给予容忍和理解,一般不予以计较和指责。在做好伤口处理和术前准备等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们的陈述,针对他们最为愤恨不平的焦点进行安慰和劝解,使其过激情绪得到宣泄,减轻心理压抑,主动配合医护诊治[5]。(2)腹痛患者。急腹症患者发病急、疼痛剧烈、病情重、病程短、后果严重,如不及时诊治,将危及生命。这类患者来到医院,往往不知所措,大多数显出焦虑,急燥,恐惧不安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多方关怀、安慰[2]。因腹痛剧烈,难以忍受而迫切要求止痛。这时我们就应该耐心向患者说明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的原因,告之医生正在积极为他诊断治疗,鼓励其坚持片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诊治。(3)服毒患者。服毒患者大多很消极,对生活失却了信心,故对一般的劝说无动于衷,拒绝交谈,拒绝洗胃等必要的医疗措施[1]。对于这类患者应让家属或当事人回避,使患者接受洗胃及其他治疗护理措施;虚荣心理者服毒是一时冲动所致,服毒后虽巳后悔,但出于面子而拒绝治疗。这时有必要让同事和朋友给予劝告,医务人员可采取半强制手段进行进行各种治疗,并给予各种劝慰。抢救成功后患者仍会有悔恨、恐惧、焦虑彷徨等心理状态,有的还想自杀,一死了之。家属及同事也可能会出现怨恨、嫌弃等不良表现,此时心理康复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同情、关心和安慰,劝其正确对待所遇到的问题,正视和珍惜生命最终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进行劝说和解释,消除矛盾,使家属和患者之间互相谅解。避免新的刺激;还有的患者因为误服药物而中毒,在做好患者和家属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告诉患者和家属药物的放置和保存的注意事项。(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在治疗上必须分秒必争,在护理是必须密切配合。绝大多数患者在急性出血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特别是见到自己呕出的大量血液更容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不愿与医护人员配合,有的表现精神抑郁,有的表现脾气暴躁、挑剔、易怒等,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安慰十分重要,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5)心血管疾病。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表现为精神极度紧张、恐惧,担心抢救不及时而死亡,这时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态度要和蔼;检查治疗要及时,护理要周到。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措施,解除患者疑虑,稳定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 体 会

急诊患者病情多危重复杂,要求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基本功和训练有素的操作技能,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各种急症患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劝告、启发、诱导、暗示等方法[3],因病因人而异地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工作,调动患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增强急诊护理效果,提高医疗质量,以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王梓凌.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学论坛,2003,10(4):224.

[2]杜召云.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28.

[3]陶凤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护理,2007:201.

[4]崔立敏.骨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59.

[5]韦翠英.500例夜间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广西医学,2000,22(5):1107.

R473.5

B

1004-745X(2012)02-0337-02

2011-06-21)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