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2012-01-24吉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
关键词:室上性器质性房室

吉冬梅

(河南省偃师市中医院,河南 洛阳4719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且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特点是阵发性突然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天。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质和年龄均可发生。也可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肌病。还可发生在健康人身上,常常与劳累、精神紧张有关。在基层临床上,应用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6例,年龄11~62岁,平均47.2岁,其中冠心病4例,不明显器质性心脏6例。10例患者大多以心悸、胸闷、头晕入院。

1.2 治疗方法

心电图检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心肌缺血改变。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三磷酸腺苷(ATP)20mg快速静脉注射(3~5s推完)。首次起效有7例,3例无效时2~3例后重复注射。2例重复治疗有效,1例ATP治疗无效。

2 结 果

结果9例患者治疗取得效果,1例无效。治疗结果表明,ATP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操作简便、疗效高、作用快的方法之一。

3 讨 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心率150~250次/分,节律快而有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呈宽QRS波)。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少数为自律性增强所致。通常见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但各种病因与心脏病均可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二无瓣脱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1]。

三磷酸腺苷(ATP)中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迷走神经无关,而是通过与房室结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因为腺苷受体阻滞剂可对抗其作用而切除迷走神经仍不影响ATP对房室结的抑制作用。其电生理作用主要抑制Ca2+内流,使AH延长而HV传导时间不变。ATP适用于各类折返性室上速;其疗效高达90%以上。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几乎达100%,副作用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胸痛。严重的副作用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由于半衰期短于6s,副作用即便发生亦很快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禁用于病窦综合征患者,慎用于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冠心病者,虽然副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但仍有一定潜在危险性,有过敏史者慎用。此药的优势是起效快,无负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另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建议行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技术近年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了根治方法。建议考虑应用。

[1] 陈国伟,郑宗锷.现在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86.

猜你喜欢

室上性器质性房室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