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统养猪模式存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012-01-24徐莉莉
高 方 ,黄 岚 ,徐莉莉
(1.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无锡 214000;2.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无锡 214000)
近年来,“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猪肉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不断冲击着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信心。猪肉,作为主要畜产品消费对象,其质量安全更是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源头——养殖环节。作为长期奔走在畜牧养殖一线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对传统养猪模式潜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真切的感受。本文着重分析传统养猪模式存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探讨解决对策,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出一份力。
1 传统养猪模式存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1.1 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仍以家庭小规模散养为主,其所占养殖比例高达95%以上。这些猪场多分布在农村或城镇郊区,设施简陋,方式落后,无任何污染处理设施,猪场及周边的环境较差。部分猪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猪只常年生活在这种脏乱的环境下,极易造成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的感染,成为传播疫病的重要隐患。长期食用这类猪肉产品,易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1.2 投入品使用不当
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1.2.1 劣质饲料 部分养殖场户对饲料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认识不足,为节省养殖成本,给猪饲喂劣质、霉变饲料,甚至直接饲喂未经高温消毒的“泔脚料”。由于劣质、霉变饲料、“泔脚料”等含有大量霉菌毒素、铅、汞、砷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其他腐败变质的成分,饲料的安全性极低,被猪长期大量采食后极易蓄积在猪体的脂肪、肌肉内,不但降低了猪肉产品的口感和风味,还会随猪肉产品转移到人体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1.2.2 药物残留 生猪养殖过程中,为防止疫病传播和治疗疾病,在使用生物制品免疫和药物治疗后,按规定都应实施一定阶段的休药期,但在实际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长效的监督手段,致使一些养殖户只顾追求经济利益,没有实施农业部已经颁发的兽药停药期,造成动物畜产品药物严重超标。更有甚者,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延长药物使用周期,违规使用违禁药物,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增强,按常规剂量已无效果,只好加大用药量。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猪肉产品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会更大。
1.2.3 其他投入品 饮用水、消毒药等投入品的质量水平、使用方法等,同样会对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受污染的水被猪饮用后,会影响猪体健康,从而降低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2 解决对策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转变传统的养猪模式,重点加大从政策宣传、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投入品管理、加强疫病防控等方面着手。
2.1 加大宣传力度 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安定以及国际贸易,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社会对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兽药饲料生产者、经营者、养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销售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滥用兽药及违禁药物的危害性,自觉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抵制不合格畜产品。只有全民的认识都有提高,才能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生产,规范经营,共筑畜产品安全长城。
2.2 改善养殖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养殖的前提,也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因此,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首要的是要改善养殖环境,主要分三步走:首先是开展养殖环境生态治理宣传教育,使养猪场户充分认识到养殖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养猪场户转变养殖方式,采用现代清洁养殖技术;其次是对主动进行环境治理的养殖场户进行技术指导,落实“三改三分”措施,即改水冲清粪为干法清粪、改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改无限用水为有限用水,实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饮污分开。通过生态治理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最后是对少数不愿意整改、粪污产生量较大的养猪场户实施关闭或拆迁,加强政府监管,确保养殖环境的生态、环保。
2.3 加强投入品管理 主要是通过培训和宣传,增强养猪场户科学识别、合理使用投入品的意识和能力;倡导养猪场户自觉抵制使用“泔水”饲喂畜禽,抵制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饲料添加剂;指导养猪场户科学合理使用兽药产品,严格执行休药期等。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抽查养猪场户的饲料库房、兽药室等场所,重点查处违禁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对关键投入品要抽样送检,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
2.4 加强疫病防控 科学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可以有效减少畜禽发病率和病死率,从而减少药物使用量,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基础免疫。要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将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阻挡在场外。二是做好环境消毒。养殖场户要制定消毒制度并严格实施,特别是要做好夏季高温消毒等工作。三是做好科学防治。畜禽一旦发病,要科学治疗,切忌乱诊治、滥用药、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等行为,病猪康复后要执行休药期。四是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病猪一旦死亡,要按规定实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买卖、屠宰或销售病死猪及其产品。
3 苏南地区养猪业发展方向
苏南地区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对突出,小规模、重污染、低水平的传统养猪模式日渐式微,而“适度规模、生态环保、优质安全”的养猪方式将更适合这一区域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
3.1 大型集约化猪场占地面积较大,粪污产生量大且集中,周边需配套大面积的种植业用地,这与苏南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环保压力较大之间形成明显冲突。因此,苏南地区更适合发展常年存栏200~500头的适度规模养殖,这既有利于缓解土地资源和环保压力,又有利于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3.2 生态养猪是随着规模化养猪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跨学科行业,它涉及到养猪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农作物栽培学、动物营养学与土壤学等学科,它是以养殖业为主,利用粪尿的科学处理,结合不同动物种类对食物和环境条件的需求差,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实行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养猪技术。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生态养猪必将成为苏南地区未来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为当地群众提供健康安全的猪肉产品,另一方面在发展养猪业的同时,实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3.3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充分说明养殖行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生猪品种选育、养殖技术升级、投入品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最终实现“优质、安全、生态”养猪,为市场提供 “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农业良性互动发展。
[1]曹日亮,赵洪恩,王娟平,等.生态养猪是未来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J].太原科技,2002(5):54-55.
[2]强盛福.浅谈我国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畜禽种业,2010(3):8-9.
[3]张瑞金,徐兆强.重视投入品管理 保障畜产品安全[J].养殖与饲料,2011(1):89-90.
[4]王光明,岗格尖措.发展畜禽健康养殖业,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