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与用药状况研究分析
2012-01-24樊希承
樊希承
(厦门市医药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8)
睡眠(sleep)是人类的本能。表现为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人类睡眠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保持健康的积极生理过程。也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精神和储存能量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使疲劳的各种细胞恢复正常机能,是机体正常代谢、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现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强,睡眠障碍日益增加。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近年来失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和其他身体疾病的诱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全球约有27%的人有睡眠障碍。而中国睡眠研究会和中国白领失眠调查报告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约为2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长期失眠,会引起人体免役机能降低和代谢功能紊乱,引发肥胖、健忘、头痛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1,2]。
失眠的原因很多,①环境影响:环境的改变,有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人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环境改变就睡不好。地点改变如出差、旅游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线、声音、温度、湿度都可使人失眠。②心理因素:影响失眠的心理因素很多,如恐惧、焦虑、情绪兴奋和低落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失眠恐惧症,这类病人对于睡眠的期望过高,一旦出现失眠就惶恐不安,这种思想压力又会加重失眠,最后成慢性睡眠障碍。③疾病和遗传:各种疾病都可导致失眠。体内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脑内化学递质浓度及其作用部位的敏感性异常等很多因素有关。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脑疾病和家族有睡眠障碍史均可使产生失眠。正常成年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8h,但睡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诊断失眠最客观的标准。由于失眠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入睡困难,有的睡眠浅容易醒,还有的爱做噩梦,导致他们睡眠的时间长短不一。因此如要诊断是否失眠,还应参照更为客观的标准去进行诊断。其他如精神疾病、药物影响等[3]。无论什么类型的失眠患者,如果仅仅注重外界影响因素的改善而忽视内心环境的处理,任何失眠治疗方法都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想要让失眠治疗手段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实现内心的放松。每个人每天需要的睡眠量都不相同,通常视自己的遗传背景而异。虽然平均来说,每个人每晚需要7.5~8h的睡眠时间,但其实人们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差异非常大,少的只需要4h,长的可以多达10~11h。判断一个人需要多少睡眠最好的办法是根据他在完全没有外界影响,没有工作、家庭、学习、社交活动等影响的情况下的睡眠情况来判断。
失眠临床有不同的表现可分为三个类型:①入睡困难型:这类失眠受心理因素影响较明显,情绪兴奋、紧张、焦虑、忧郁等都易造成入睡困难。②保持睡眠困难型:这类失眠表现夜间易觉醒,或觉醒后不能再睡。醒后多体力不佳。临床多见于紧张型个性的人。③早醒型:表现清晨觉醒过早,而且醒后不能再入睡。睡眠障碍的诊断目前国内外多数用美国精神科协会所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和由美国睡眠医学会制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这两个标准。失眠须具备下面的症状才能确诊。失眠的主观标准(临床标准)①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②睡眠潜伏,白天疲乏力、头胀、头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拢所致;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眠者)不视为失眠。失眠的客观标准是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来判断[4]。①睡眠潜伏期(入睡前时间)延长,超过30min;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晚不足6.5h;③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min。慢性睡眠障碍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睡眠质量不佳,常表述睡眠时间减少、深度表浅、精力及体力恢复不满意等,失眠可以指入睡困难(起始失眠)、易醒(持续失眠),也可指患者感觉未得到充分的休息[5]。
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凡能快速诱导睡眠、延长总睡眠时间及深度睡眠过程的药物,均有助于治疗失眠。目前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有镇静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Barbiturates、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非典型苯二氮类、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目前较少催眠)和中药等。迄今镇静催眠药已经历前后三代的发展[6]。
第一代镇静催眠药,1864年已人工合成巴比妥酸Barbituric acid,1903年发现它具有镇静作用,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三溴合剂和羟嗪(安泰乐)和巴比妥酸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它们的治疗指数偏低,需较中等量才改善睡眠,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中枢兴奋有不良反应。大剂量可影响呼吸。目前只用于苯巴比妥可对苯二氮类与其他催眠药进行替代与递减治疗。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安全性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发了新一代非苯二氮类催眠药。主要包括唑吡坦Zolpidem商品名:思诺思、扎来普隆Zaleplon商品名:思威坦、安云、佐匹克隆英文名称zopiclone商品名:忆梦返Zopiclone。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能显着缩短入睡时间,同时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较少。因此上市后得到广泛认同,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较理想药物,有逐步取代苯二氮类药物的趋势。但目前由于价格偏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7-9]。
传统中医认为其主要病变在于“心”有很多中药单方、复方和很多偏方。此外用按摩疗法、音乐疗法、食疗法、失眠治疗仪、定向磁疗、锻炼疗法、气功疗法等。不论是从调整体质,有学者认为不论是从调整体质还是从远期疗效上,都要优于镇静、催眠的西药。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药效因人而异常。如果没有对症用药,适得其反。此外这些疗法作用机制和基本原理目前我们还不十分清楚。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褒贬不一[10]。因此这是我们当今医药研究的目标、方向和课题。
以上看出,针对失眠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很多方面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各种失眠的影响因素、致病原因,药物作用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才能逐步揭开失眠的本质。目前我国仍以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使用为主,第三代为辅、再为第一代和其他疗法。综上所述,睡眠障碍研究及临床上目标是: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明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基本原理,使药物达到及时有效改善睡眠、纠正睡眠紊乱、避兔继发身心疾患的同时,尽可能对药物耐药、反跳、滥用、成瘾等问题进行研究[11]。睡眠障碍者也应学习普及好国际精神卫生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与健康计划”选用无或低成瘾性的催眠药和安全性高的安眠药治疗失眠,避免对失眠人体健康影响。
[1]李伟.失眠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8,37(7):730-731.
[2]王红梅.失眠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7):778-782.
[3]赵郝锐.睡眠障碍研究进展及动态[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3):38-39.
[4]陈贵海.失眠的分类和临床特征[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7):5.
[5]王桂芝.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09,19(9):101-103.
[6]张吉花.镇静催眠药滥用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61-3462.
[7]倪建伟.我院精神科门诊镇静催眠药物处方分析[J].海峡药学,2008,20(5):1292-1293.
[8]徐月萍.我院门诊镇静催眠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17):418-420.
[9]魏钰茜.我院口服镇静催眠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6):418-420.
[10]黄海英.中药汤剂治疗失眠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3):211-212.
[11]华平.镇静催眠药市场面面观[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6):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