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治疗分析
2012-01-24张洪
张 洪
(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普遍具有伤情复杂、伤势严重与伤残、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其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或意外损伤等[1]。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入院后,必须对患者的损伤部位、伤势、程度、类型等进行科学的诊断,这是及时进行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70例,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14-68岁,平均(36.1±1.5)岁。本组病例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37例,高空坠落22例,运动损伤6例,其他挫伤5例。本组病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28h~8d,平均5.3d。
1.2 临床诊断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平片、CT、MRI等常规检查,其中CT检查使用国内较为先进的SOMATOMPLUS4型(品牌:西门子)全身CT扫描机,患者采取仰卧位,层厚为2.8~4.5mm,CT扫描范围主要为患者的病变椎体及其邻近的两个椎体[2]。同时,应用开放式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根据X线平片、CT扫描影像等资料对患者的病变椎体进行MRI扫描,扫描项目为:病变椎体与脊髓的冠状面、横断面等。一般情况下,MRI扫描的图像重建矩阵为:216×256;层厚为4.5~5mm;层间距为0.25~0.35mm。
1.3 治疗方法
在本组患者的临床诊疗中,由于患者脊柱创伤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其中经胸腹膜后途径28例,经胸膜腔入路22例,经胸膜外-腹膜后途径14例,肾切口6例。术者于患者病变椎体的侧方纵向切开壁层,并且稍向两侧分离,进行腰大肌的表面分离后,从切口处向外拉开患者腰肌前缘的肥肉,以保证患者的病变椎体完全显露出来。在进行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前,术者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椎内血管是否受损,并且进行相应的处理。在直视情况下,在患者硬脊膜所的前方进行减压,以恢复伤椎的正常高度。术者将螺钉拧入患者病变椎体相邻的正常椎体,进行螺钉尾部与螺棒的连接,以螺帽撑开患者的病变椎体,并进行螺钉的固定。在对手术切口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行缝合。
1.4 术后处理
在本组患者手术后,按照常规流程进行相应的处理,主要内容为:①患者在术后给予地塞米松2~5d,抗生素2~6d,进行腹膜后手术的患者禁食2~3d;②根据患者术后的脊柱稳定性,确定患者的卧床时间,记住完整的患者术后卧床2~3周即可做起,而脊柱严重损伤的患者则要卧床休息5~8周。
2 结 果
经过术前诊断,本组患者的脊柱创伤部位为:颈椎25例,胸椎20例,腰椎18例,胸、腰椎4例,骶推3例,全部患者均为爆裂性脊柱骨折。本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结果为:A级22例,B级18例,C级14例,D级11例,E级5例。本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为:115~178min,平均(133.4±11.4)min。术后一年的随访中,本组患者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或死亡病例,3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3 讨 论
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X线平片、CT、MRI等常规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选取合理的治疗手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临床依据。目前,国内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诊断中,利用X线平片指导CT扫描,有利于提高临床的检出率与确诊率。而MRI则是较为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之一,其具有高精度分析、图像无重叠等特点,对于提高脊柱、脊柱等部位创伤的诊断率具有积极的意义[3]。
国内以往在急性脊柱创伤的治疗中,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手术方法的采用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进行该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大,而且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手术创伤。本院在7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均采取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手术方法,未出现因手术创伤而死亡的病例,验证了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术者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手术技巧,而且要尽量减少患者的术中创伤和出血量。另外,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对于患者病变椎体的节段血管要仔细进行结扎;在进行患者病变椎体的减压前,必须切除病变椎体相邻的椎间盘与椎弓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明确病变椎体前壁的位置,而且有效缩短了减压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于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贾连顺,李家顺.脊柱创伤外科学(第1版)[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45-67.
[2]夏群,徐宝山,张继东,等.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4,6(24):718-721.
[3]朱炜,宁锋,夏勇.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