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直刺法临床应用体会
2012-01-24杨燕妮杨贤海柴进华
杨燕妮,杨贤海,柴进华
(荆门市中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自古以来,背俞穴的针刺十分小心,教科书及文献报道多采用斜刺。历来教科书规定,凡是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一律采用斜刺法,否则被视为操作失误,因此,背俞穴的针刺法一直以斜刺作为针刺标准。但背俞穴的作用却是一般穴位不能代替的,五脏六腑在背部膀胱经上均有相应的俞穴,这些背俞穴所治疗的病证,正是五脏六腑所主的病症。如何刺激好背俞穴,是取得好的疗效的关键。实践证明,针刺失误,误刺内脏,在于不恰当的深度,而采用直刺背俞穴,如果能够恰当地把握好针刺深度,同样可以避免针刺失误。近年来,笔者在研究肥胖病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直刺背俞穴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还掌握了背俞穴直刺法。现加以小结,请同道指正。
1 背俞穴直刺技术操作步骤
1.1 体位 患者取俯卧体位,全身放松。
1.2 探穴 操作者用押手探查穴位,一般在距离督脉中线1.5寸左右(初学者可以用尺量,用笔标记后再针刺),在与脊椎相应棘突下相平齐的位置可有指下凹陷的感觉,部分患者在按压本部位有酸胀感觉或者疼痛感,此处即是穴位。
1.3 持针方法及进针手法 操作者用刺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持针,选择(0.25~0.30)mm ×40 mm规格的一次性针灸针,以无名指和小指抵住皮肤,采用捻转法进针,当进针深度约0.8~1.5 cm时,患者一般有较强的得气感,此时停止进针。
1.4 辅助手法 也可以在针上加拔火罐,留针罐15~20 min后起罐拔针。
2 背俞穴直刺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患者的体位必须是俯卧位,全身放松,操作者精力要集中;②探穴定位要精准,探查穴位时指下一般有凹陷的感觉,或者患者有酸胀感或疼痛感;③操作手法固定,操作者刺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持针,并用无名指和小指抵住皮肤;④统一选择针的规格,一般使用(0.25~0.30)mm×40 mm规格的一次性针灸针;⑤要求捻转手法行针,若必做提插手法,务必用无名指和小指抵住皮肤以控制深度;⑥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进针深度一般为0.8~1.5 cm。见封三彩图1。
3 背俞穴直刺法治疗病证
笔者从研究[1~3]肥胖病开始探讨本刺法,在临床中发现,凡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的病症,均可使用背俞穴直刺法,不局限于肥胖病。笔者将本刺法加拔火罐的方法称作“背俞穴针罐疗法”。兹举运用本刺法临床病例3则。
3.1 肥胖兼过敏性鼻炎 王某某,男性,39岁,小车司机。2009年7月4日就诊。因腹型肥胖,过敏性鼻炎10余年就诊。患者鼻塞、流清鼻涕、眼泪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全年没有缓解,一般早晨起床症状更重。平时也感觉气短乏力,生活不便。2006年笔者曾为其做过针灸减肥,当时认为是脾虚痰湿瘀阻,给予腹针为主治疗,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大横等穴位治疗,从2006年9月~11月间,每隔1天治疗1次,治疗期间,尚有一定疗效。2009年又前来治疗。刻诊:鼻塞、流清鼻涕、眼泪,腹围107 cm,臀围105 cm;TC :5.66 mmol/l,TG:2.83 mmol/l,HDL-C:0.99 mmol/l,LDL-C:3.12 mmol/l。舌暗红,苔白微腻,脉涩而沉。分析患者病情,应属于脾肺气虚、痰湿内生,兼夹有血瘀之证。遂从7月4日开始治疗,给予背俞穴:五脏俞、膈俞、三焦俞、大肠俞为主穴,加取风门、大杼,按照背俞穴直刺法操作手法针刺。针刺后在肺俞、膈俞、三焦俞、大肠俞、脾俞等穴位上加拔火罐,留罐15 min后起罐拔针,隔日1次,治疗8周后,患者腹围 97 cm,TC:5.46 mmol/l,TG:1.92 mmol/l,HDLC:1.07 mmol/l,LDL-C:3.09 mmol/l。与此同时,患者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得到减轻。随访未复发。
3.2 胃脘痛(慢性胃炎) 戴某某,男,43岁,某企业销售人员。2010年2月21日就诊。因胃脘痞闷、腹胀嗳气3年,同时大便不成形。西医治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无效后改做针灸治疗。经胃镜检查:糜烂性胃炎Ⅲ级。无其他器官阳性体征。刻诊:胃脘痞闷,腹胀嗳气,口气偏酸,早晨大便1次,量中等,偏稀。腹部无明显压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纹,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弦。笔者考虑该患者长期从事销售业务,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加之有经济压力,精神紧张,肝气不舒,以致肝脾不和,胃肠运化失调。于是给予背俞穴针罐疗法: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膈俞。上述穴位针刺后加拔火罐,留罐15 min,每天1次,10天一疗程,间隔2天后继续第2疗程。如此治疗两个疗程,患者一切症状消失。现随访1年正常。
3.3 失眠症(神经衰弱) 文某某,女,39岁,2009年10月22日就诊。失眠伴心神不安3年。3年前出现睡眠不佳,刚开始勉强可以入睡,但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眠,曾口服安眠药开始见效,但逐渐加量到每晚2~3片,遂改求中医治疗,给予安神补脑液、归脾丸、逍遥丸均无明显效果。经介绍前来尝试针灸治疗。刻诊:睡眠不安或勉强入睡即噩梦纷纭,精神萎靡,纳差,口渴,便秘,2~3日一行。望诊:身体消瘦,面色暗,忧郁表情,眼内布满血丝,目光无神,瞳孔较大,直径约占整个虹膜的一半,舌质红,舌苔微黄,舌底静脉怒张,脉细涩。因患者久有情志不遂,肝郁脾虚,气机不畅,以至于脏腑功能不调。给予背俞穴治疗。取穴:五脏俞穴、膈俞穴。针后加拔火罐,留罐20 min,起罐后,精神大爽,心情舒畅,遂坚持治疗20次,诸症均除。随访1年未发。
4 小结
《灵枢·背腧第五十一》记载:“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本段经文介绍了背俞穴的位置、取法以及可用的治疗方式。传统的“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以及规定12胸椎以上背俞穴必须斜刺,实际上偏离了正确的位置,在实践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持针方式和进针手法,给予恰当的针刺深度,是完全可以避免针刺事故的,而且可以大大的提高疗效。本刺法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1] 李艳,袁发慧,杨贤海,等.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肥胖合并血脂异常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66-67
[2] 罗晓军,杨贤海,袁发慧,等.背俞穴针罐疗法对肥胖合并血脂异常症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1,39(1):59-61
[3] 柴进华,杨贤海,李继恩.背俞穴针罐疗法联合热敏灸治疗冻疮31 例远期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577-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