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肉起止点针刀配合经筋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22例

2012-01-24李琦泰黄丽萍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刺法壮医经筋

李琦泰,黄丽萍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中医院(壮医院),广西扶绥532100)

菱形肌损伤是引起肩背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菱形肌损伤多因长期在肩胛骨外旋位姿势下工作、局部外感风寒湿邪或使肌纤维出现慢性炎症、变性、粘连。此外,因肩扛重物、手持物向前抛掷、举重、搬运重物等,使肩胛骨外旋转,由于力量过大或牵拉过度而致肌纤维撕裂出血、水肿、渗出、肌肉痉挛,也常能导致菱形肌急性损伤。3年来我科运用肌肉起止点针刀治疗配合壮医经筋多向刺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2例菱形肌损伤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8~63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5年;左侧8例,右侧14例;其中慢性劳损19例,占总损伤86.36%,急性损伤3例,占13.64%。

1.2 诊断要点[1]

①有急慢性劳损史;②在脊柱与肩胛骨内侧缘的后背部疼痛,如负重物感;③低头双手抱胸时疼痛加重,即菱形肌牵拉试验阳性;④头后伸挺胸、双上肢后伸时疼痛,即菱形肌收缩试验阳性;⑤在其止点或中点可扪及痛性结节。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引起的C4~C6臂丛神经受压造成的菱形肌疼痛;②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③有凝血机能障碍者;④有骨结核或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1 找穴

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病位。触摸确定肌肉的疼痛硬结处为第1治疗点,用龙胆紫做好记号。然后用左手拇指按压第1治疗点,右手拇指在同侧的第6颈椎至第5胸椎棘突外侧缘按压,寻找第2治疗点即菱形肌起点,指压时以第1治疗点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作为第2治疗点,并用龙胆紫做好记号。

2.2 针刀治疗

第2治疗点常规消毒后。使用刃宽0.8 mm的汉章牌一次性针刀,刀口线与脊柱走向一致。快速透皮后缓慢进针,作纵行切割1~2刀,切割时可听见“沙沙”的响声,患者可有酸胀感。操作完毕即出针,按压针孔片刻。每周1次,共治疗3次。

2.3 经筋疗法

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患侧肘关节曲屈约90°,上臂稍后伸,使菱形肌处于放松状态,常规消毒后,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固灶行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拿第1治疗点的筋结点作为腧穴,右手持直径0.3 mm、长40 mm一次性毫针,以20°~30°斜向头部或下肢方向刺入所取腧穴。行左右多向刺法,出现肌束抽动后出针。起针后,在第1、2治疗点施以火罐拔吸,并留罐5 min,起罐后擦干血迹,消毒,贴创可贴保护针口。每周1次,共治疗3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局部疼痛不适感消失,活动正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好转:肩背部疼痛消失,但仍有轻度牵拉的胀痛感或疼痛消失,但6个月内复发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治疗3次后统计,治愈20例,占90.91%,好转2例,占9.09%,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菱形肌损伤,属于中医学的“肩背痛”范畴,主要由于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通,“不通则痛”。壮医认为“疾患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治疗的关键在于“通”,“通则不痛”。采用肌肉起止点针刀治疗,找准穴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找第2治疗点时以指压棘突外侧缘菱形肌起点后,第1治疗点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为穴位,否则疗效差。菱形肌损伤后肌肉持续紧张而致牵拉疼痛,同时代谢产物产生增加,血运不好而致废物无法送走,造成病情加重或慢性化[2]。小针刀治疗后病灶区小血管扩张,血循环及淋巴循环加快,提高局部代谢能力[3]。通过小针刀切割少许紧张的筋膜和(或)肌纤维及经筋疗法恰可遏制这些紧张的肌纤维从而打破恶性循环。小针刀治疗后由于即时减压,多数病人在针刀治疗后马上感觉背痛减轻或消失。壮医经筋刺法有减压消肿、行气止痛的作用[4]。在查出的筋结上行多向刺法,针刺直达病所,使筋结点很快松软,故起效迅速。在疼痛处拔罐排出血液,使致痛物质随血液排出,同时激发内啡肽的产生而起到镇痛的作用[5]。壮医理论认为拔火罐放血能祛除瘀滞之气血,畅通龙路、火路,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使受损处得到气血的正常充养,达到气血畅通均衡的目的。

[1]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2

[2] 张文兵,霍则军.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

[3] 黄卿,张洁,林凯.小针刀治疗冈上肌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J].光明中医,2009,24(8):1508-1509

[4] 潘文斌,王丽荣,李仁锋,等.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 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4):186-191

[5] 周莹,张玉莲.放血治疗疼痛验案举隅及机制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42-43

猜你喜欢

刺法壮医经筋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