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011年中国航天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分析

2012-01-23陈志胜

物理通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八号定律过程

陈志胜

(泉州第五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1 课堂设计背景

本节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开设,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思考:

(1)2011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这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复习的良好素材;

(2)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在万有引力定律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只关注到解答试题而忽略了对其物理思想和物理意义的理解,因而让复习过程“事倍功半”;

(3)2012年福建省新课程高三毕业班物理复习教学研讨会议于2011年11月底在我校召开,本节专题复习课作为会议观摩课.

通过教学观摩与会议交流,笔者对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进行了课堂分析以做交流.

2 教学设计(表1)

表1 教学设计

(课堂视频已发布于福建泉州第五中学网络应用平台http://www.qz5z.com/common/openfilebyid.asp?id=238091&bg=0)

3 课堂分析与反思

3.1 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效果

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发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重要组成,是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综合,实现了天体物体运动和地上物体运动的统一.本节专题复习课以对“牛顿苹果的传说”质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意义;以2011年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嫦娥二号的深空探索进展”为载体,结合生动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方法的同时,能感受物理学简单、和谐、统一的科学美,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从实际效果上看,由于采取了不同于常规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虽然采用了借班上课的形式),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参与度很高,既拓展了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得到了与会的省内专家与教师的充分肯定.

3.2 课堂素材的新颖和时代性有利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选取了与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相关的4段中央电视台新闻视频:109 s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集锦”、 119 s的“苹果的传说”、104 s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最后30 m”和57 s的“嫦娥二号绕拉格朗日L2点”.有机地穿插于教学的过程,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同时充分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视频均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片段,既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3 化教师工作于无形还课堂时间予学生实现高效课堂.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观看视频的时间约7 min,学生思考解答时间约20 min,学生个人展示时间约3 min,留给教师的时间仅约15 min,这其中还主要是提问交流时间.整堂课上全体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只在关键点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归纳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从而掌握较为系统的力学知识体系.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则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理论、知识和素材的准备,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有较好的了解,通过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整合和思考,才能充分发挥课堂的时间效率,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实现课堂的高效.

3.4 充分准备整体设计典型分析有效引导学生提高总复习效率.

本节课为培养学生的专题复习能力,对课前、中、后进行了整体设计,准备了预习思考“例1”(用于强调解题规范);课堂例题有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为背景的例2~例6,有以嫦娥二号深空探测为背景涉及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例7;课后作业4小题(涉及知识点充分考虑课堂例题的延伸与补充).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选取了典型的例2(天宫发射)、例3(测控调姿)、例5(交会对接)、例7(深空探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讨论,其余问题成为学生课后独立探索归纳的重要补充,通过课堂展示与引导,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努力实现“事半功倍”.

3.5 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的整合师生间相互了解的程度是教学实施过程的难点.

本节课的亮点(或新颖之处)之一在于准备有4段与课程紧密相关的新闻视频,而这4段新闻视频的时间跨度有2年,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平时的思考与积累,才能在有设计思路的时候及时获取,另一方面高中物理中时代性较强的知识内容相对有限,要找到契合的视频资源有相当的困难.

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后在自己所带班级和借用其他班级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明显的困难体现在师生互动上.在借班上课过程中,学生有时无法准确理解教师的引导或表述,教师也难于把握与不同同学在问题讨论中的深度和层次,因此在借班上课过程中,教学要进行多次的教学节奏调整,对课程的流畅性有一定影响,但讨论、质疑的交流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与反思,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可作为常规复习的一种有益补充或尝试.

(教学设计及例题详见:福建泉州第五中学网络应用平台http://www.qz5z.com/common/openfilebyid.asp?id=239953&glid=&lm_id=1)

猜你喜欢

八号定律过程
长征八号首飞(摄影)
长征八号,入列!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八号站台的那只狗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高分八号卫星放飞记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