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化超老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经验撷英

2012-01-23武建设

中医药通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棠梨家父小儿

● 武建设

家父武化超老大夫,行医40余年,原为河南南阳某乡镇卫生院中医中药师,现退休在家,个体开业,针药并用,主内妇儿科。他自幼在我祖父之教导下,6岁起背诵中医经典名著,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打下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及长,生活坎坷,屡受挫折。弱冠之年,进当地镇卫生院中药房工作,多年以来,潜心自修,熟悉药性,兼收他长,悉心揣摩。后独立悬壶,屡起沉疴,闻名乡里。但家父一生淡泊名利,为人耿直,不事权贵,惟寄厚望于子女。

笔者幼年深受庭训,幸能不负所托,继承祖辈事业。近年来,在整理家父的验方验案之时,发现其能突破思维常规,大胆创新古人经验为临床服务,可谓字字珠玑。兹特将家父多年所积累之诊疗经验整理如次,以飨同道。

1 慢性泄泻,从血论治

慢性泄泻是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慢性菌痢、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直肠癌或结肠癌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中医认为泄泻的形成,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脏腑虚弱等因素,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常规治疗多从脾虚湿胜着眼,所谓“湿胜则濡泄”,《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但临床病变过程较为复杂,往往虚实夹杂,如遇到顽固性腹泻,单从补脾益肠方面考虑,则收效甚微,即《医宗必读》治泻九法亦有不逮。家父治此病多从气血论治,反获佳效。典型病例如下:

马某,女,52岁,于20年前产后恚怒,稍食生冷,当晚即脘腹疼痛,腹泻,肠鸣如雷,两乳胀痛,西医按急性肠炎治疗,输液用药1周后稍愈,但自此留下病根,每因生气或饮食不调即发,且愈来愈重,迭经施治,疗效不佳。经多方检查,均告知“结肠炎”和“乳腺炎”。多年来仅靠化学药物维持,无法根治。患者经人介绍后至家父处求诊。

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脘腹及两乳胀痛,肠鸣漉漉,两脉沉迟无力,舌淡有紫斑。家父思其产后气虚,复因情志不悦,饮食生冷,当属王清任所谓“气闭津门”之证,遂师其法而自拟方,为疏:当归 15g,川芎 15g,红花 15g,荆芥 15g,炙甘草 15g,秦艽 12g,茜草12g,刘寄奴12g。用黄酒为引,浓煎温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2剂后,泻下大量粘冻样物,约半盆之多,泻止后自觉症状全部减轻,脘腹胀满及乳房胀痛亦除,并能纳谷。守方又服药两付,患者舌内紫斑已除大半,感觉身心皆舒。

三诊:上方去秦艽、茜草、刘寄奴,加炒白术、茯苓、党参各15g,又服药4剂,诸症全失。患者因体质太差,要求调补之治。察其脉沉细无力,舌苔红润,思其病程迁延,久病体虚,故用十全大补汤加减,连服10余剂而收功。

随访3年,再无发病,身强体健,壮如青年。

按 泄泻一病本属常见,本病产后所得,气血本虚,生气而发,乃气闭津门所致,故用活血药而生效,乃血通病除之故也。本人经验,治疗慢性泄泻,不论男女,常于补脾药中参入活血之品,皆可增强疗效。

2 逆气上冲,胃脘疼痛

王某,女,31岁。初诊:自述胃脘疼痛2月有余。每进食即腹胀如鼓,疼痛难忍,曾在几所大医院作各种仪器检查,均告知内脏无任何病变,每日仅靠输液维持生命。面色黧黑,骨瘦如柴,口干咽燥,声音微弱,动则气喘,饮半杯开水即觉腹胀难忍,约1日后方能消下,血压 50/20mmHg,医院告知无法治愈,家属已备好后事,经人介绍,抱试探之心来求诊。

刻见:脉两寸微沉,关部弦长,尺部见滑,腹胀如鼓,肠鸣如雷,胃脘如有气冲痛,脐下筑筑跳动。平素喜冷饮,心烦易怒。腹痛加重时,得矢气稍松。因病较重,疼痛胀满难忍,先施以针灸,取内关、合谷、足三里、关元、天枢等穴,均用泻法,三十分钟后,患者得矢气稍松。思其病重时久,虽正虚终属邪实,药轻恐难胜任,必用大方。遂自拟方,以疏腑为主,方用:川朴 20g,槟榔 20g,炒枳实 20g,炒枳壳 20g,大腹皮20g,广陈皮 15g,法半夏 15g,焦三仙(各)30g,广藿香 15g,郁李仁 15g,荔枝核 15g,橘核 15g,吴茱萸 10g,红参 6g,阳春砂 6g(后),片姜黄 10g,炒白术 10g,云茯苓10g。棠梨树根皮60g为引。上药连煎3遍,混合后每温服1小杯,每日4次。患者初服时,药物入腹10分钟即吐。思其素喜寒凉,恐胃阴有伤,即以去核大枣1枚,纳白胡椒7粒,烧炭,用温开水冲服,连服3次后,服上药不再吐,并有矢气,腹胀痛减。

二诊:服上方4剂后,每日能进食2两,自觉腹胀痛略松,吃流食不似前胀一日方能松,并略知饥饿感,但食后仍有呕吐现象,脉象如前,口干减轻,声音略强,家属觉有望,故又来就诊。效不更方,并每日行针灸一次,另加竹茹一握,拌入成赭石20g及适量生姜自然汁,放入上药,4剂。

三诊:因病人需每日针灸1次,故各种现象比上2次更易观察。病人经上两次用药、针灸后,每餐能进流食1小碗,舌苔变厚腻,声音变强,动则不喘。症见食后饱闷,恶心嗳气,大便不调,四肢无力沉困,少腹气上冲则又痛胀,遂改方:藿香 15g,木香 30g,乌药 12g,厚朴 30g,枳实 20g,枳壳 20g,金铃子 30g,制香附 20g,陈皮 12g,竹茹 15g,石斛 15g,佛手 15g,炙甘草 6g,刘寄奴 12g,元胡 15g,炒小茴 6g,荔枝核 15g,郁李仁10g。棠梨树根皮60g为引。4剂。

四诊:服上药后腹部不再胀痛,即停其针灸。每餐可吃2碗,并能吃面及其他食物,已能下床,可连续步行约200米,面色已有红润,苔稍有厚腻,并言月事已3月未至。脉已平和,腹部已不再胀痛,遂改方:当归 15g,赤芍15g,柴 胡 12g,生 地 15g,白 术15g,茯 苓 15g,香 附 15g,川 芎15g,丹皮 15g,桃仁 6g,红花 6g,炙甘草6g。4剂,每日1剂。

五诊:服上方后月事已来,但腹稍痛,口苦,肝脉稍见弦长,其他无症状,且体力已经恢复,饮食良好,遂嘱用逍遥浓缩丸,每服10丸,1日3次,连服5瓶,以疏理肝脾。遂全愈,随访5年,再无疾病发生,并生一男孩。

按 本例腹胀当属湿热气滞,偏于实证。其人素喜冷饮,肝气不疏,复受寒凉,其早在五年前就有此症状,常服开胸顺气丸而得一时之快,但因受寒凉而引其病生闷气于内,故而久则脾虚而肝气滞,腹胀属无形之气,故CT等仪器查不出内脏病症,所以治其病,疏腑而加健脾,症得以轻,用逍遥丸仍按其义也。大方治重病也是此理。

棠梨,又称野梨、土梨,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梨果近球形,径约1~1.6厘米,表面褐色有白色斑点,成熟果小而圆,味道甜中带酸涩。棠梨果实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和鞣质等。其味甘、酸、性寒、无毒。《本草纲目》曰:“烧食止滑痢”。此外,棠梨枝叶亦可药用,叶中含绿原酸、异绿原酸、新绿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故《本草纲目》谓其枝叶:“酸甘涩、寒,无毒。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

3 小儿抽搐,祛风化痰

小儿抽搐在传统医学为惊风,多因高热以后引起,现代医学为脑炎,治疗效果也还不错。但是有些小儿无高烧现象却时常发生本病。临证常遇到一些患儿因啼哭时忽然唇青、面紫休克约数分钟后自动恢复如常。有的甚则角弓反张而口吐白沫,似羊角风症状。自拟“定惊汤”而治愈不下数十例。典型病例如下:

杨某,男,3岁,西安市人。自1996年3月一日忽跌倒哭泣,一口气上不来,忽然抽搐,口吐白沫,角弓反张,遂去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作CT、脑电图等多种仪器检查无任何异常,疑小儿癫痫,治疗无效,若是不哭不闹则无任何症状,但凡一哭就发生抽搐,后经过西安市各大医院治疗,均无任何效果。后求助于中医也无济于事。凡此症两年有余,家长苦不堪言,后经人介绍,求治于家父。

察其面色红润,发育良好,智力正常,除形体较胖外,无显著病态。思之甚久,小儿营养过盛,体形肥胖,乃痰瘀壅盛,一旦啼哭,痰湿瘀阻,肺气自虚,一哭则大脑缺氧而引起抽搐。自拟定惊汤加减,处方如下:丁香、木香、白僵蚕、钩藤、蝉蜕、薄荷各6g,羚羊角2g(布包,先煎),金箔1张(烧灰冲服)。1日3次。

因患者路途遥远,遂住于我处,服药3付(1付作2天用),1周内哭闹1次,但只有轻微的抽搐现象,又服药3付,再无发生抽搐。家长要求因路远,再为用药,以求根治,遂按上方去金箔3付,后来电话告知,因再无发作本病,故余药未再服用,把药给另一患儿服也获痊愈。

按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体形肥胖者,多有痰湿,故用理气清肺之羚羊角,定惊安魂之金箔,加以理气化痰之丁香、木香,除风之白僵蚕、蝉蜕,发散之薄荷而获全功也。此方几属小儿抽搐,无论发烧与否,皆可服用。

猜你喜欢

棠梨家父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棠梨花
池塘边的棠梨树
小儿涵之三事
甘棠
“家父”“令尊”是两人
“家父”“令尊”是两人
小儿难养
烹鲤(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