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足浴防治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2012-01-23葛香花葛彩玲陈文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5期
关键词:透骨草阻络症见

葛香花 葛彩玲 陈文博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所以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诊治至关重要。我们于199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采用中药泡脚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糖尿病足0~3期(共5期)病例100例,年龄28~72岁,平均56岁,病程6~32年,平均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诊断标准,其中脉络阻滞型32例,热毒阻络型28例,瘀血阻络型29例,气虚肾亏型11例。

1.2 全身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使其接近正常,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时空腹血糖控制在4.6~7.0 mmol/L;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包括减肥、戒烟、降压、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微循环,感染严重者,根据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1.3 辨证分型 脉络阻滞型: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肢体麻木,肌肉萎软无力,温热觉及痛觉障碍,苔薄腻,脉细滑。热毒阻络型:症见下肢皮肤黯红,渐变为紫黑色,肉枯筋萎,伴发热、口渴、喜凉饮、尿黄赤,舌质暗红或红绛、舌苔薄黄或灰黑,脉洪数。瘀血阻络型:症见肢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下肢肌肤暗红或青紫,指端有瘀斑,舌质紫暗,脉沉细而涩。气虚肾亏型:症见下肢伤处皮肤干枯不华,痛觉温热觉消失,腰膝酸软,皮乏无力,面色暗晦无华,头晕心季,苔薄白,脉细无力。

1.4 随症施治 脉络阻滞型:治宜活络除湿,方药:水蛭30 g,附片子 20 g,威灵仙 20 g,桑枝 20 g,干姜20 g,红花 20 g,蛇床子20 g,地肤子20 g,苦楝皮20,乳香20,没药20 g,丹参20 g,透骨草 20 g。

热毒阻络型: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痛通络,方药:黄连 30 g,黄芩 30 g,大黄 30 g,紫花地丁 30 g,金银花 20 g,蒲公英20 g,红花20 g桑寄生20 g,独活20 g蒲黄20 g,五灵脂 20 g,细辛 20 g,荆芥 20 g,桃仁 20 g,鸡血藤 20 g,透骨草20 g。

瘀血阻络型:行气活血通脉,活络化瘀止痛,川芎50 g,当归尾50 g,紫花地丁30 g,金银花20 g,蒲公英20 g,红花20 g,独活 20 g,蒲黄 20 g,五灵脂 20 g,细辛 20 g,荆芥 20 g,桃仁20 g,鸡血藤20 g,透骨草20 g。

气虚肾亏型:治宜益气通脉,补肾强筋壮骨,方药:黄芪50 g,路路通 30 g,附片子 20 g,威灵仙 20 g,桑枝 20 g,干姜20 g,红花 20 g,蛇床子 20 g,地肤子 20 g,苦楝皮 20 g,乳香20,没药 20 g,丹参20 g,艾叶20 g,川乌头20 g,海桐皮20 g。

1.5 具体方法 1剂/d,加水适量浸泡10 min后煮沸15 min待药温降至40℃时泡足使水温维持在40℃,水面以覆盖足三里为准,1次/d,每次30 min,15 d为一疗程。

2 结果

疗效统计:其中脉络阻滞型32例。治愈18例,显效8例,有效6例。热毒阻络型28例,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瘀血阻络型29例,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气虚肾亏型11例,治愈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其中治愈率52%,显效率32%,有效率14%,解决了糖尿病足患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难题。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据相关资料报告85%糖尿病患者的截肢起因于足溃疡,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接受膝以上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截肢后1年死亡率为30%,5年以内的死亡率达到70%。多数医家一致认为气阴亏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外感湿热是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本人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泡脚防治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满意。这与该中药方剂的配伍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方中丹参、葛根尚可降浊化痰,为痰浊瘀血共治之药;透骨草、伸筋草、花椒、冰片舒经通络且透皮作用强,诸药合用起到活血舒经、温经通络、化痰降浊祛风散寒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也证实,方中桂枝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镇痛抗菌之效;伸筋草、红花、丹参、葛根等活血祛瘀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粘度的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进一步通畅,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加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中药足浴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热能松弛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腧穴等直接吸收入血络,输布至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故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另外中药制剂具有传统的副作用少的优点,本组治疗中未发现副作用[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0.

猜你喜欢

透骨草阻络症见
关节不适,自制热敷包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复方透骨草溶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中药透骨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探究
中医临床文章中症状部分的翻译规范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