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41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2-01-23申英杰
申英杰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北京 101300
新生儿低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伤,尤其是持续、反复出现或者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本研究分析了2010年6月~2011年11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新生儿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的41例患者,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11月共调查归档病案1385例,其中,男797例,女588例。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早产儿211例,发生低血糖20例,发生率25.44%;围生期窒息55例,发生低血糖8例,发生率14.55%;41例中,日龄<24 h的31例,24~48 h的3例,48~72 h的2例,72~96 h的3例,5 d的2例;早产儿20例,足月小样儿4例,巨大儿3例;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纳奶少9例,窒息5例,感染性疾病12例,脐带胎盘异常15例。体重1 650~4 190 g,平均2 875 g。其中,<2 000 g的3例,2 001~2 500 g的8例,2 501~4 190 g的30例;胎龄34+5~41周,平均(37.00±1.81)周。其中,<37周20例,37周3例;41例中无明显症状31例,精神反应差3例,紫绀2例,合并反应差1例,肢体抖动3例,易激惹2例,抽搐1例;治愈出院38例,2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1例好转后自动出院。
1.2 方法与诊断
接诊时即对1 385例新生儿抽静脉血糖筛查,确诊为低血糖症的患儿用微量血糖仪动态监测血糖,每3小时监测1次,由专人负责测定。本组以《儿科学》(第7版)的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2.2 mmol/L)为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生后日龄[1]。
1.3 治疗方法
对诊断低血糖患儿给予10%葡萄糖2 mL/kg静脉缓注,后予10%葡萄糖按6~8 mg/(kg·min)静脉点滴提升血糖,其中36例在24 h内血糖恢复正常,1例在24~48 h内血糖恢复正常,2例在48~72 h内血糖恢复正常,2例在48~72 h未恢复转上级医院。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和性别的关系
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 385例归档病例,男797例,女588例;确诊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41例。其中,男性检出低血糖24例,发生率3.01%;女性检出低血糖17例,发生率2.89%。男性患儿低血糖发生率与女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
2.2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和胎龄的关系
早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远远多于足月儿。211例早产儿,检出低血糖20例,发生率9.47%;1 174例足月适于胎龄儿检出低血糖14例。发生率1.19%。早产儿和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8,P<0.01)。
2.3 足月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和体重的关系
足月小样儿及巨大儿更易发生低血糖。50例足月小样儿检出低血糖4例,发生率8.0%。64例巨大儿,检出低血糖3例,发生率4.68%。1 06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检出低血糖14例,发生率1.32%;足月适于胎龄儿和足月小样儿、巨大儿比较,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7,P<0.01;x2=29.45,P<0.01)。足月小样儿和巨大儿比较,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05)。
2.4 围产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易发生低血糖
各种高危因素包括窒息、感染、黄疸、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亲合并糖尿病、喂养困难。41例发生低血糖疾病患儿中,其中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4例,围生期窒息5例,早破水12例,脐带胎盘异常15例,黄疸9例,喂养问题2例。包括合并因素。41例患儿均存在高危因素。
2.5 新生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的时间
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随日龄递减[2]。早期新生儿摄取量少,代谢所需要能量相对较高,耗糖较多,导致血糖水平低下。本次调查的41例低血糖患者,31例发生在24 h内,发生率75.6%,3例发生在24~48 h,发生率7.31%,2例发生在48~72 h,发生率4.87%,3例发生在72~96 h,发生率7.31%,2例发生在96~120 h,发生率4.87%。发病日龄<24 h与>24 h各阶段比较,低血糖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9, P<0.01;x2=42.65,P<0.01;x2=39.39,P<0.01;x2=42.65,P<0.01)
2.6 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症状且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在41例低血糖患儿中,无症状者31例(75.7%)有症状者10例(24.3%),临床表现:精神反应差3例,紫绀2例,合并反应差1例,肢体抖动3例,易激惹2例,抽搐1例。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1,P<0.01)[2-3]。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定义和临床管理尚存有争议,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1)出生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存在生理性下降和恢复的过程;(2)存在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呈低水平但无临床症状)新生儿;(3)血糖水平与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关系尚有许多未知[3]。从本研究可见高危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本研究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有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巨大儿、窒息、感染、黄疸、新生儿母亲患糖尿病、母亲患妊高症。早产儿、低体重儿肝内糖原储存不足,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能力低下,生后消耗较大,开奶及补糖延迟,极易出现低血糖。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使患儿糖异生酶活性低,氨基酸不能转化成葡萄糖,患儿在缺氧时代谢增加,耗糖量增加,而在缺氧情况下,必须依赖糖原有氧酵解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葡萄糖消耗率比正常儿童增加了3倍,使储存的糖原迅速耗竭,导致低血糖。感染时糖异生缺陷而导致肝糖原减少,细菌内毒素亦可导致糖利用增加。严重感染时,棕色脂肪耗竭,血糖来源中断,从而也导致血糖低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孕妇血糖高,所以胎儿血糖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高的环境中,以致胎儿胰岛细胞代偿性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在亢奋状态中,而高血糖来源突然中断,所以在出生后如果未及时补充则容易出现低血糖[4]。
新生儿低血糖可很早发病,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不可逆转的损伤,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显得重要。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症状(本研究中有症状的仅为10例,占24.3%),且多为非特异性,常因伴发其他疾病而被掩盖。如果出现反应差、阵发性发绀、震颤、眼球不正常转动、惊厥、呼吸暂停、嗜睡、拒乳、多汗、苍白等情况,需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并及时监测血糖。如果确定有低血糖,并给予治疗,低血糖控制好转后症状消失,则可以确定为症状性低血糖。但有时住院患儿低血糖的同时容易伴发感染、窒息缺氧,出现非特异性症状难以区别的情况。不排除部分低血糖的临床症状被误为伴发疾病的临床表现的可能。
对于高危新生儿应常规监测血糖,对已确诊为低血糖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开始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和治疗无特异性,关键在于此病存在的认识,凡存在可发生此症的高危因素,儿科医师均应高度重视。对低血糖如能早期发现,及时补糖,大多预后良好。本研究中41例患儿,痊愈出院38例(占92.6%)。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138.
[2] 冯高起,悦志敏,张广斌.新生儿低血糖78例临床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2(4):283-284.
[3] 刘志伟,陈惠金.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8):618-620.
[4] 张玲玲.90例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1,17(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