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的预防及管理对策

2012-01-23陈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3期
关键词:清点物品手术室

陈辉

手术室是医院风险性较高、意外情况高发的科室,具有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等特点,因此手术室护理对医疗技术需求较高,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性也大。由于新设备、新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故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1]。因此分析危险因素,加强管理并制定了防范措施,能有效杜绝护理事件的发生。

1 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术中物品交接与清点不正确 对于手术患者过多,手术时医疗器械准备不充分;物品登记不及时,清点不认真,导致手术物品清点不正确,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纱布、缝针以及某些器械等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而导致护理责任事故[1]。

1.2 手术患者接送时的隐患 在某些情况下,需紧急调换手术间时,由于管理疏忽会将患者领错手术间,出现护理事故。在接送患者时无专人负责看护,故在出现医疗意外时,由于耽误抢救时间而出现严重后果[2]。

1.3 侵犯患者的隐私权 在手术期间没有及时将患者所暴露的身体某些部位遮盖,使得患者自觉隐私受到侵犯。在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下,医务人员彼此随意谈论与手术不相关的内容,会给患者留下不负责任的影响,进而引发护理纠纷[3]。

1.4 病理标本遗失 病理标本检查对疾病的诊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术中一些小标本容易遗失,如切下的声带息肉标本,未及时装好固定就易遗失而发生纠纷[1]。

1.5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造成损伤 术中广泛应用高频电刀,若由于电刀极板使用不正确,较易导致患者皮肤电灼伤的发生,延误手术进行。同时在手术时需要皮肤消毒,使用碘酊以及乙醇消毒,如果乙醇脱碘不彻底,会导致皮肤出现化学烧伤,引起护理纠纷[1]。

2 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护理管理对策

2.1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健全并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核心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改正散漫的工作态度。手术台上要对器械的摆放及传递进行规范,术后认真清点物品,确保无误后方可关闭体腔[2]。

2.2 重视患者交流沟通与术前访视 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讲解手术麻醉方式、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加强护患沟通。手术当日巡回护士亲自接患者,避免接错,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术后3天内到病房探视,了解术后恢复情况,以方便护理质控管理修正[1]。

2.3 严格做好术前准备及物品严格灭菌工作 根据手术通知单,术前1天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等准备工作。手术室的常规物品每周一般清查两次,要做好手术室消毒工作,环境消毒液选用高效消毒剂,物品消毒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对一次性使用物品均应作预处理后,再统一销毁[3]。

2.4 加强责任心,防止病理标本丢失 平时要加强教育,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术中常规标本病理检查,则由上台护士负责处理并详细登记,由专人送交病理科,严防病理标本的丢失[1]。

2.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记录单、输血单、器械清点单等文件书写要力求客观、准确,保证做到真实、完整,必须认真详细填写术中重要参数,要与麻醉单记录单及手术记录保持一致。如果有术中执行的口头医嘱,则应在术后1 h内及时补齐[2]。

3 护理管理体会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整个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寻找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做好防范工作,这不仅要求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各种手术室操作规程,还要从护理管理角度上采取一整套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手术安全的可控性,只有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排除护理安全的隐患,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1] 王秀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临床分析与防范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61-62.

[2] 张健康,肖佐才,路小红,等.浅谈手术室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14-115.

[3] 卢宴会,王秀琴,王涛.新时期手术室手术间管理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1(3):55-56.

猜你喜欢

清点物品手术室
称物品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眼力大搜索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互联网对商业银行零币清点工作的实证分析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