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伟教授从瘀论治肺心病经验
2012-01-23郭素芳张爱玲
郭素芳,张爱玲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周庆伟教授从瘀论治肺心病经验
郭素芳,张爱玲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周庆伟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 a。“久病必瘀”,“瘀”是形成肺心病的主要环节,故中医辨证在理气、化痰等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法,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将周师从瘀论治肺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肺心病/中医药疗法;活血化瘀法;名中医经验;周庆伟;教授
周庆伟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 a,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尤长于肺心病的辨证论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肺、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右心衰竭等。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在改善通气的基础上控制感染,必要时可采用利尿、扩血管药或慎用小量强心剂;但仅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欠佳。
笔者曾有幸跟随周教授学习,受益良多,兹将周教授从瘀论治肺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肺病及心,易虚易瘀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中提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与现在临床上肺心病的症状一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助心主治节,内伤久咳、久喘、久哮等迁延失治,致肺气亏虚,日久累及脾、肾、心,故肺心病乃本虚标实。本虚为肺,心脾肾亏虚;标实乃外邪、痰饮、水气、瘀血互结为患。其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心率加快,心律不齐,严重时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每到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变浓或呈黄色,上楼梯或快步走路时,感觉气短,甚至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悸气短。晚期症状如长期卧床,慢性心力衰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紫绀,频繁咳嗽伴有咯血等。临床上肺心病患者常见有胸闷,心悸,颈静脉怒张,肝脾大,唇甲发绀,舌质紫暗,舌有瘀斑或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涩等血瘀证表现[1]。
2 肺心治瘀,攻补兼施
由于本病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都存在血瘀证,所以周老以活血化瘀法贯穿肺心病治疗的始终,病因病机相结合,随症加减,灵活运用。中医依据肺心病各期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为痰瘀阻肺证、气虚或阳虚血瘀证、寒饮射肺证,分别予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阳活血法治疗,各期突出活血化瘀法,临床效果显著。
2.1 痰瘀阻肺证
咳喘气急,胸部胀闷,痰白或黄,唇紫,舌质暗,舌苔薄白而腻,脉弦涩。治宜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处方:苏子 15 g,莱菔子 10 g,白芥子 10 g,红花20 g,桃仁 10 g,杏仁 10 g,郁金 12 g,白薤 9 g,当归12 g,赤芍12 g。痰浊血瘀阻滞者,给予二陈汤合四物汤加减。前者理气化痰,加竹茹、姜汁荡涤通体之痰浊;桃红四物汤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加莱菔子、炙苏子、葶苈子。
2.2 气虚血瘀,痰瘀阻肺证
呼吸短浅难续,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痰薄而稀,无力咳出,胸闷心悸,汗出,口唇紫暗,舌质暗淡,脉沉细数,或有结代。治宜益气活血,处方:生黄芪15 g,党参 12 g,红花 12 g,郁金 12 g,半夏9 g,茯苓 15 g,桃仁 10 g,杏仁 10 g,紫苑 12 g。
2.3 阳虚血瘀,寒饮射肺证
脉浮肢肿,心悸,咳嗽,咳痰清稀,脘痞纳差,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胖质暗,舌苔白滑,脉沉细。治宜温阳活血,处方:炙麻黄6 g,制附子 6 g,细辛 3 g,茯苓 15 g,桂枝 10 g,白术15 g,红花 12 g,桃仁10 g,杏仁10 g,川芎12 g,郁金12 g。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肺气虚,进而发展为心肺阳虚。气虚生痰,阳虚停饮,因此治则上应该急则治其标,化痰活血为法,使气道之气机通畅,缓则治其本,治法上宜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化痰利水。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62岁,2009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心慌气短、下肢水肿5 a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近5 a来经常出现心慌气短,下肢水肿,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治疗常用抗菌消炎、氨茶碱,间断使用地高辛、利尿药,近1个月气喘加重,痰黏黄不易咳出,心悸气短,不能平卧。体格检查:咽部充血,口唇指甲发绀,肺部叩诊呈过清音,两肺中下部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散在哮鸣音,心律齐,HR 98次/min,肝肋下两指,下肢凹陷性水肿,舌质暗淡,苔黄腻,脉细数。辅助检查:CO2结合率40.5%,CO2分压60 mm 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70.5 mm Hg,WBC 11.5 ×109L-1,GRA 87%,L 13%。中医诊断:喘证,证属气虚血瘀,痰热蕴肺。治宜益气化瘀、清肺化痰,处方:生黄芪 15 g,党参 20 g,三棱 12 g,莪术 12 g,炙麻黄 5 g,杏仁 10 g,生石膏30 g,泽兰15 g,泽泻 15 g,鱼腥草20 g。水煎服。11月17日二诊:咳喘减轻,唇甲紫绀减轻,水肿消减,两肺啰音减少,HR 90次/min,舌质暗淡,舌苔黄,脉细数,上方继服。11月27日三诊:休息时无气喘,活动后略有气短,纳可,睡眠好,舌质略暗而淡,舌苔薄黄,脉沉细,两肺低有散在啰音,HR 70次/min,下肢水肿消退,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给予益气养血、化瘀化痰法治疗,处方:生黄芪 30 g,党参 20 g,当归 15 g,茯苓 15 g,丹参 15 g,赤芍10 g,红花10 g,前胡12 g,紫苑10 g,百部 15 g,桔梗16 g。水煎服。
按患者年逾六旬,咳嗽气喘25 a,活动后气短、憋气,均为气虚之象。患者舌质紫暗,口唇指甲发绀,为血瘀;痰黄不易咳出,舌苔黄腻,脉沉数,咽部充血,为痰热蕴肺。故以生黄芪、党参益气,三棱、莪术、红花、丹参、赤芍活血养血,炙麻黄、杏仁、紫苑、款冬花宣肺,生石膏、桂枝、鱼腥草清热解毒,以增强标本兼治之力。
4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学“喘证”“肺胀”“水肿”范畴,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一般需10 a余方可生成。病变部位首先在肺,继而累及脾、肾,末期病可及心,其病理因素主要是痰浊、水饮、瘀血,其中“瘀血”为患尤应重视,如《丹溪心法》曰:“肺胀有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痰瘀相关论》[2]亦曰:“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而痰水自消。”故瘀血去,则痰易消、饮易化,事半功倍。其致瘀之由为因虚血瘀,血滞血瘀,寒凝血瘀,痰阻血瘀等,瘀血既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疾病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使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造成红细胞生成增加,红细胞压积也随之提高;另外,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引起血浆黏度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全身血管收缩,肺循环动力学障碍,加重高凝状态,并引起血管内血流阻力增加,组织有效循环不足,形成微循环障碍等。上述病理变化此皆可归属于“血瘀”范畴,故在理气、化痰、益气、温阳等基础上采取活血化瘀法,能降低血黏度和循环压力,改善缺氧缺血,减轻肺水肿,达到改善肺循环、心功能的目的。临床多选用如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当归、郁金、水蛭等活血化瘀药物,此类药物既能行血滞,又能化湿浊。其中丹参味苦,性寒,功能活瘀血,生新血,凉血安神,前人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对血瘀而微有热象者尤为适宜;三棱、莪术行气破血;红花可祛瘀生新。现代药理实验[3]证实:川芎具有抑制血小板集聚、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肺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肺动脉压;缓解肺血管平滑肌痉挛等多重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观察表明:在常规抗感染、平喘、吸氧等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药物,以纠正高凝状态是必要措施,可明显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血黏度,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微循环,增强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等。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40 -646.
[2]董汉良.痰瘀相关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4.
[3]翁维主.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40.
R541.5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2.09.020
1001-6910(2012)09-0038-02
(本文承蒙周庆伟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2012-03-23;
2012-05-14
(编辑 马 虹)
·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