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中护理活动现状
2012-01-23孙会单岩△安巧)
孙 会 单 岩△ 安 巧)
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 郑州 450052 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生率(116~219)/10万,致残率86.5%,生活不能自理者约占43.2%[1],对患者及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国外研究表明[2],早期的院内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护士促进康复的这一职责更显重要。
1 护理活动在脑卒中康复锻炼中的作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小组,共同负责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护士在团队中要做好脑卒中患者的评估、照料、健康教育、监督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3]。国内于2001年开始引进国外卒中单元模式管理脑卒中病人,并从临床抽调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加入卒中医疗小组,相关研究表明,护士在卒中单元开展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4]。目前国内卒中单元还很少,面对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强烈的康复需求,很多医院的神经内科将脑卒中常规护理与康复理论相结合在科内开展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5]。在我国尚无专职康复护士的情况下,神经内科护士就要承担起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责任,特别是对于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任务。
2 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
2.1 功能状况的观察与评估 国内肖静静等[6]运用模式化护理记录单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进行评估,确保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丁萍[7]运用自行设计的偏瘫康复护理评估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能准确、快速、全面地找出护理诊断,促进了患者的功能恢复。由此可见,护士通过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解决患者的现存问题,预防潜在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良肢位的摆放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对患者康复有益,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认同,但针对良肢位的摆放方法,研究者之间的认识不同。Mee等[8]认为脑卒中患者“床上支撑30°的体位”为最佳体位。而Bernhardt等[9]则认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应尽早离床活动,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治疗和护理方法不同有关。国内研究表明,良肢位的摆放是行之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然而在国内应用较少,这可能与护理人员较少,护士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及认识不足有关[10]。针对神经内科护士而言,对于卧床脑卒中患者要做好良肢位的摆放,并定时翻身扣背,预防各种并发症,对于能活动的患者护士要鼓励其尽早进行床上或床边活动。
2.3 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各种功能锻炼 脑卒中患者往往并发各种功能障碍,Pirkko等[11]研究表明,护士通过对患者身体功能、认知能力、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评估,在日常工作中实施康复护理,从而促进了患者最大程度恢复。Poslawsky等[12]研究表明,护士通过对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预防压疮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李慧等[13]认为护理人员应该鼓励并协助脑卒中患者尽早活动,对于无主动参与能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肢位摆放、按摩和被动运动。由此可见神经内科护士通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4 预防各种并发症、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护理 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除正确的体位护理外,还包括呼吸训练、大小便控制训练、维持性按摩、被动运动等,以预防感染、压疮、肌肉萎缩等。护士通过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继发性功能障碍,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14]。高质量的康复护理可降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15]。国内徐淑云等[16]通过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2.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护理 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和督促,使患者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17]。霍春暖等[18]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实施康复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显示对护理人员进行康复医学技术培训的必要性。护士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锻炼,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其他功能的改善。
2.6 康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脑卒中患者不仅有生理功能受损表现,还可能有情感、精神、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以脑卒中后抑郁(PSD)最常见。研究表明,护士通过提供信息、护理支持、心理干预、协助锻炼等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19]。国内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情感支持、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改善抑郁状况[5]。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和功能锻炼技巧的传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欲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参与并配合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456-464.
[2]Svendsen M,Ehlers L,Andersen G,et al.Quality of car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mong patients with stroke[J].Medical Care,2009,47(5):575-582.
[3]Cynthia B,Colleen D,Denise P,et al.Primary stroke center education for n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0,40(12):515-521.
[4]刘岩,苗玉杰,谭永霞,等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J].护理学报,2007,14(7):55-57.
[5]成巧梅,宋葆云,李玮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3-105.
[6]肖静静,于梅,张娟 .模式化护理记录单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B):437-438.
[7]丁萍 .偏瘫康复护理评估单的自行设计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5):471-472.
[8]Mee LY,Bee WH.A comparison study on nurses’and therapists’perception on the positioning of stroke patients in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J].Int J Nurs Pract,2007,13(4):209-221.
[9]Bernhardt J,Thuy M,Collier J,et al.Very early versus delayed mobilization after stroke[J].Stroke,2009,40(7):489-490.
[10]秦娟,郭秀君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11]Pirkko R,Lis W,Heli V.Registered nurses’perceptions of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ree Scandinavian countrie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2004,18(2):220-228.
[12]Poslawsky IE,Schuurmans MJ,Lindeman E,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nursing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aphas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0,19(1/2):17-32.
[13]李慧,姜亚芳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14]Svendsen ML,Ehlers LH,Andersen G,et al.Quality of car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mong patients with stroke[J].Medical Care,2009,47(5):575-582.
[15]Ingeman A,Pedersen L,Hundborg H,et al.Quality of care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stroke:A nationwide follow-up study[J].Medical Care,2008,46(1):63-69.
[16]徐淑云,潘大津,胡慧英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 191-1 192.
[17]Barreca S,Wilkins S.Experiences of nurses working in a stroke rehabilitation unit[J].J Advanced Nursing,2008,63(1):36-44.
[18]霍春暖,高丽萍,马延爱,等 .康复理论与技术在脑卒中护理常规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 292.
[19]van Ginkel JM,Gooskens F,Schuurmans MJ,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the role of nurses[J].J Clin Nurs,2010,19(23/24):3 274-3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