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术后致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报告
2012-01-23张敏
张敏
妇科疾病术后致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报告
张敏
妇科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妇科术后共发现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例1:患某,47岁,因子宫肌瘤于2008年2月20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体重56kg。入院后在充血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当日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敏3g静脉滴注防止出血。术后第6日患者感左下肢小腿部疼痛,麻木不适,腓肠肌增厚、压痛,发热,体温37.5℃;静脉造影显示左下肢小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抗凝、祛淤辅以抗生素,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治疗4d,临床症状消失。
例2:患某,48岁,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于2008年12月10日入院。入院检查: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体重50kg,血Hb6lg/L。入院后输全血800ml,纠正贫血。于12月15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及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当日输全血400ml,静脉滴注止血敏3g,防止出血。术后第7日,患者左下肢胀痛,活动受限,左下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卵圆窝处压痛,发热,体温38.2℃;彩色超声提示左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积极给予抗凝、祛淤辅以抗生素,局部热敷,抬高患肢,治疗20d,临床症状消失。
例3:患某,40岁,因子宫肌瘤于2009年7月19日入院。入院检查: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体重53kg,血Hb74g/L。入院后输全血400ml,纠正贫血。于7月24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当日输全血400ml。术后第9日患者左下肢胀痛,活动受限,左下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卵圆窝处压痛明显,发热,体温38.5℃;彩色超声提示左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积极给予抗凝、祛淤辅以抗生素,局部热敷,治疗8d临床症状消失。
例4:患某,46岁,因子宫腺肌病于2010年8月24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体重56kg。于8月2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当日静脉滴注止血敏3g,防止出血。术后第4日患者左下肢小腿部疼痛、麻木,腓肠肌增厚、压痛,发热,体温37.4℃;静脉造影提示左下肢小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祛淤治疗5d,临床症状消失。
例5:患某,49岁,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于2011年9月29日入院。入院检查: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体重54kg,血Hb66g/L。入院后输全血800ml纠正贫血。于10月4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当日输全血400ml,静脉滴注止血敏3g,防止出血,术后第7日患者左下肢胀痛,活动受限,皮肤温度升高,发热,体温38.6℃;彩色超声提示左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积极给予抗凝、祛淤辅以抗生素,局部热敷,治疗19d临床症状消失。
2 讨论
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但有时在某些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触发了凝血过程,血液便可在心血管腔内凝固,形成血栓。其中血流速度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流速度缓慢一方面增加了血小板和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可在局部达到凝血过程所必须的浓度。此外,血流速度缓慢,可使组织缺氧,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过程,并发血栓形成。妇科手术的患者,术时、术后均须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而下肢静脉有静脉瓣,静脉瓣内的血流不但缓慢,而且呈漩涡,同时静脉壁较薄,容易受压,使血液壅滞,而易于形成血栓。上述5例患者血栓形成均发生于左下肢,其中有2例发生于左下肢小腿部,因为左侧骼总静脉受右骼总动脉的跨越可能受压,影响左骼股静脉血液回流,易发生血栓,小腿肌肉静脉丛和瓣膜凹血液最易壅滞,是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
除血流速度缓慢外,血液凝固性增加也可并发血栓形成,妇科手术创伤性应激,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酿成高凝状态;术后大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止血敏也可能形成血栓。上述5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当日静脉滴注止血敏3g以防止出血。另外,多次接受输全血患者,血液中可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和血小板凝集素,这也可能为血栓形成的一个诱因,上述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输全血1200ml,有1例输全血800ml。
总结5例病例,提示妇科手术后的患者应常作下肢升屈运动和早日离床活动,术后慎用促凝血药物,有输血指征时采用成分输血,以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402281重庆市江津区贾嗣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