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小骨窗入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2-01-23刘冬华
刘冬华
目前脑出血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倾向,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就是高血压病[1]。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手术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手术方法为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的骨瓣开颅术,不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术后并发症多,同时能够对脑组织产生较大的损害。本院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入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现将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因高血压脑出血在我院就诊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67例,一组为对照组65例。实验组男40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6±10.7)岁;对照组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0.1±9.9)岁。所有患者既往具有高血压病史,经CT等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1.2 方法 手术方法:实验组:一般切口选择直切口,位置在顶结节稍下方斜向颧弓中点。头皮切口的长度约5.0 cm,选择骨窗直径约2.5 cm,血肿穿刺部位选择外侧裂下颞上回处,在显微镜下将血肿部分清除后将引流管放置于血肿腔内,通过三通接引流袋。尿激酶灌注于手术之后的第一天开始,1万单位尿激酶配入5 ml生理盐水中,灌注1 h后将三通引流打开,灌注1~2次/d。每天复查头颅CT,记录血肿清除率。灌注尿激酶的时间应<5 d。对照组:根据患者头颅损伤的部位选择额顶瓣或颞顶瓣行传统的大骨瓣开颅减压及血肿清除手术。
1.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估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为5分;中等残疾为4分;重度残疾为3分;植物人状态存活为2分;死亡为1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的统计学软件,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评分为4~5分的患者51例,构成比为76.1%,评分为2~3分的患者12例,构成比为17.9%,评分为1分的患者4例,构成比为6.0%;对照组评分为4~5分的患者38例,构成比为58.5%,评分为2~3分的患者15例,构成比为23.1%,评分为1分的患者12例,构成比为18.4%。实验组评分为4~5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肺内感染、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器官功能衰竭、5例出现再出血,共有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9%;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肺内感染、6例出现消化道出血、4例出现器官功能衰竭、7例出现再出血,共有2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5.4%。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大骨瓣手术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方法是传统手术方法中常用的一种,能够在肉眼直视下进行开颅手术,必要时也可以借助显微外科将血肿彻底清除,有着相对可靠的止血效果,尤其具有减压充分的优势。但是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手术的创伤较大等缺点,不能将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甚至被认为是风险较高的手术方式,限制其广泛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脑出血失代偿期已经发生脑疝的患者。而小骨窗开颅手术及钻孔血肿穿刺手术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在显微镜下将脑皮质分离,进入血肿腔后尽量避免使用脑压板清除血肿,能够将脑损伤最大程度的降低[2]。小骨窗开颅手术充分体现出现代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的理念,在显微镜下手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及最小的损伤将血肿清除[3]。同时有关报道显示,相比于静脉用药,将尿激酶直接作用到血凝块药效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1]Koch S,Romano JG,Forteza AlVl,et al.Rapi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feasibility and safety.NenrocritCare,2008,8(3):316-321.
[2]赵学俊,郭艳.经侧裂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1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383.
[3]高晨,周敏慧,刘耀明,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94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