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体会

2012-01-23孙茜吴秀妮郑强王眉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2期
关键词:肌松硬膜外高龄

孙茜 吴秀妮 郑强 王眉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多,创伤性大[1]。临床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又多为老年高龄患者,因其机体免疫力差,且多合并有心、脑、及肺部等疾病,手术的麻醉难度更高。为此在进行手术时选择恰当的麻醉措施及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麻醉不但要平稳,见效快,作用时间还要长。近几年来,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我院主要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满意,术中对患者呼吸功能维持良好,受循环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资料,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的7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其中女29例,男41例,年龄69~82岁。术前11例合并有哮喘;9例合并有肺气肿;6例合并有糖尿病;14例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30例合并有高血压。有以上诸合并症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均得到良好控制。

1.2 方法 全部病例入室后均常规监测呼吸、血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戴面罩吸氧 4 L/min。取 L3~4实施常规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穿刺好之后,再采取针内针法将腰穿针置入蛛网膜的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 ml(速度为1 ml/8S)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并固定妥当,术中合用小剂量丙泊汾2~3 mg/(kg·h)镇静。患者取平卧位,术中依照尿量,BP,CVP及出血量情况对输液输血速度进行调整。麻醉平面控制平稳,胸10以下。术中镇静丙泊汾2~3 mg/(kg·h),氢可改甲强龙40 mg,以患者能浅睡为宜,手术时间均在2 h以内。对麻醉前、麻醉前后患者的SpO2(血氧饱和度),HR(心率)及BP(血压)等各项指标情况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20 min患者的SpO2(血氧饱和度),HR(心率)及BP(血压)情况。麻醉效果分级评定标准:I级:患者对肌松效果良好,镇痛满意。1I级:肌松效果稍差,镇痛尚可。III级:肌松效果比较差,镇痛不完全。V级:肌松与镇痛均完全无效。并于术后3 d内进行回访了解麻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后5 min、20 min患者的SpO2HR及BP各项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性明显,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但降幅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无一例使用麻黄碱。

麻醉效果I级共59例,Ⅱ级共11例,Ⅲ级、V级共0例。术后回访,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低血压及躁动等不适症状,未出现一例并发症。

3 讨论

临床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数为高龄,代偿能力差且合并有糖尿病,肺气肿,慢性气管炎,高血压病等并发症。饮食量极少,卧床时间又长。其对诸类麻醉药消除速率及生物转化均降低,临床手术麻醉选择难度增大。因而进行手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功能衰退等情况,正确估计其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力。对高龄患者应选择对其身体机能影响小,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及便于调节药物,尽可能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长麻醉时间。

目前主要有腰-硬联合麻醉,单纯硬膜外麻醉及全麻。单纯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阻滞不全,辅助静脉用药后会严重干扰呼吸及循环系统,特别是全麻在诱导与苏醒期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非常高[2],麻醉风险度增加。腰麻扩散不但面积广且速度也快,也会严重干扰循环系统。腰-硬麻醉不但有脊椎麻醉的局麻用药量少,见效快且阻滞效果好,而且还可通过硬膜外置管提供较长时间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并发症率降低。对已经导尿患

猜你喜欢

肌松硬膜外高龄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老年脊椎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手术条件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