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2-01-23荣维娜李悦杨洋
荣维娜 李悦 杨洋
心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荣维娜 李悦 杨洋
目的对心悸患者的及时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临床60例心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注意心率、心跳变化,对心律失常的患者触诊时应同时听诊心率、心律,必要时做心电、血压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情绪、饮食,充分休息。结论通过精神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心悸;心慌;护理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感。心悸的病因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当加强护理,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调护,可不药而解;反复发作或持续不缓解者较为难治。通过精心的护理工作使心悸减轻,减少或无并发症发生。选取临床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心悸患者,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8岁,诊断均符合WHO规定的心悸诊断标准[1]。发病原因早期冠心病患者36例,心绞病患者11例,心肌梗死13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心悸的病情变化。根据病因、病症、病程及发作持续时间,以辨别病位、病性、病情轻重预后,了解治疗经过,观察用药效果。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随时观察脉象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如出现心率持续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或40次以下或频发期前收缩,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并进行监测,作好记录。
2.2 心理护理 心悸每因情志刺激诱发,焦虑、恐惧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氧耗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心悸。因此护士应积极地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必要的精神安慰,帮助患者克服紧张、易激动的心理,解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安全感和治疗的信心。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疾病知识,尤其是紧张情绪与疾病的内在联系,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症状。此外,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放松。
2.3 减轻症状 对心律失常尤其是严重心律失常者,或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悸伴气急发绀者,不能平卧,可行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以增加重要脏器的氧供,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其自觉症状。根据心悸原发病的轻重、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决定如何休息。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直到心悸好转后再逐渐下床活动。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应以绝对卧床休息为主。心悸明显者卧床时应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较易感觉到心悸;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者,为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悸,宜取半坐卧位。衣服宜宽松,以免患者因衣服的束缚而使心悸加重。
2.4 饮食护理 注意饮食调养,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过饥过饱和偏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以利于心肌代谢,防止低钾;控制总热量,以降低新陈代谢,减轻心脏负担;避免饱餐,因饱餐可诱发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加重心悸。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临厕切忌努责。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食麻油、蜂蜜,以保持大便通畅。
2.5 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整齐,减少陪客探视,避免噪音,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注意季节气候变化,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外邪侵袭;根据病情轻重,注意劳逸结合,病轻者,适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不宜过劳。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缓解后再适当活动。控制诱发因素,包括限制饮酒、吸烟、饮用刺激性饮料;调整运动强度、工作压力和环境刺激;避免寒冷、刺激性谈话及电视或电影等。
2.6 药物治疗的护理 用药剂量准确、及时,注意用药的剂量、次数、用药的不良反应;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利尿药、扩血管药、降血压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等被用于治疗不同原因的心悸患者。护士应掌握上述药物的药理机制、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如患者出现四肢无力、心律不齐等应考虑为低血钾可能,应指导患者适当进食含钾食物,如香蕉、橘子、榨菜、红枣等,严重时应报告医生。静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及血管扩张剂时[2],应严格按医嘱控制剂量和滴速,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
3 讨论
心悸时脉搏和心率可加快、减慢或出现节律不齐,患者自觉心搏强而有力、心脏有停跳感或心前区振动感。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发热、胸痛或晕厥、抽搐等。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症状,如心悸的时间、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和诱发或使症状减轻的因素等。应向患者说明心悸的原因和发生机制,避免过劳、精神刺激、情绪激动、饮酒、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悸的因素。护治时应明确诊断,密切观察心悸发生轻重,时间长短,以及服药后的转归。遵照医嘱用药,定期门诊随访。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150000黑龙江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