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体会
2012-01-23孟凡昌
孟凡昌
慢性根尖周炎是牙髓坏死、坏疽、牙髓治疗失败及急性根尖周炎未进行彻底治疗的结果。其病变类型有慢性根尖肉芽肿、慢性根尖脓肿和慢性根尖囊肿及致密性骨炎。由于根管治疗的广泛开展和质量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患牙的保存率,对改善人类的口腔健康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对120例慢性根尖周炎采取根管治疗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因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的120例患者,共130颗。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18~72岁,其中男70颗,女60颗,磨牙73颗,前磨牙32例,前牙15例。
1.2 方法 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3个步骤。根管预备,去除根管内感染及坏死的牙髓组织采用逐步后退法制备根管,同时用5.25%次氯酸钠及3%双氧水交替冲洗,以溶解坏死组织,消灭病菌,去龋开髓后,不要急于进行根管制备,可用次氯酸钠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髓室与根管并作髓腔内术前用药,并给予抗生素与止痛药,待第2次就诊时,症状缓解再做根管治疗。根管消毒是用药物封闭在根管内,对机械预备无法清除的致病物质起进一步杀灭作用。根管充填是用永久性根充材料加上根管封闭剂,严密填塞从根尖孔至根管口的管腔,堵死再感染的通道。观察一周,无症状即可锌汀垫底,永久充填。
2 结果
120例患者定时随访复查,临床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根尖区黏膜色泽正常,视为无急性发作75例,临床上有轻微症状,咀嚼时有轻微疼痛41例。疼痛剧烈,不能咬合,牙有伸长感,视为急性发作4例。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牙齿根尖周围组织由于受到根管内感染物质的长期刺激而呈现出的慢性炎症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患牙反复疼痛、肿胀。根据病变的性质不同,慢性根尖周炎可进一步分为根尖肉芽肿、根尖脓肿和根尖囊肿。X线片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患牙多无明显的疼痛症状,有时仅感到咬合不适,但一般多有反复急性发作、肿痛的病史。各种类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差异不大:牙髓坏死,对电诊、温度诊无反应,叩痛不明显,X线片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影像。但不同类型的慢性根尖周炎骨腔阴影又有各自特征,临床诊断主要依据X线牙片检查进行判别,因此,仔细阅读X光片尤为重要。根尖周病的病变类型与刺激的强弱、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及病变过程是否得到引流有密切关系。刺激作用强,机体抵抗力强,炎症又能得到及时引流,根尖炎症就处于慢性状态。如果抵抗力低,炎症得不到及时引流,继发感染,会引起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或化脓[1]。慢性根尖周炎的病变类型可相互转化,有着移行关系。尖周肉芽肿内的上皮团块中央液化或上皮增殖被覆的肉芽肿内液化则形成尖周囊肿;肉芽肿中央部分变性坏死、化脓、形成脓腔,则形成慢性尖周脓肿。慢性尖周脓肿在机本抵抗力较强,脓肿得到引流,肉芽组织不断增生,则转变为慢性尖周肉芽肿;如果炎症消退,上皮增殖而脓腔未消失,也可发展成尖周囊肿。尖周囊肿周围的肉芽组织不断增生,使囊腔消失而形成肉芽肿;或机体抵抗力低,囊肿破溃继发感染,而形成慢性尖周脓肿。
根管治疗术适用于所有需要摘除牙髓或消除根管系统感染的牙齿,其目的是保留完整的牙齿和牙根,以恢复牙齿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各型根尖周病,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根尖周炎或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者应在急性症状缓解后进行。根管治疗主要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以及根管充填三大步骤,三者缺一不可,而根管的预备和根管的充填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
根管预备包括根管的机械预备和化学预备,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清除根管系统内的感染物质,包括根管和髓腔内感染的牙髓组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感染的根管壁牙本质。通过根管的预备达到根管清理和成形的目的,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包括传统的标准法、逐步深入法、冠向下法以及平衡力法等。对于活髓牙进行牙髓摘除术后再作根管充填者,一般无需进行根管封药和消毒,因为其根管内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下,根管壁上也没有感染的牙本质。因此我们建议可进行根管预备、冲洗和根管充填一次完成,当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概念,尽可能保证髓腔和根管处于无菌状态,使用橡皮障隔离效果最佳[2]。
根管治疗是治疗根尖周病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根管治疗具有极高的疗效,可达90% ~95%以上,而且疗效十分稳定持久。由于根管治疗的广泛开展和质量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患牙的保存率,对改善人类的口腔健康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1.
[2]王晓仪.现代根管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0.